国际教育网

繁体

《亲爱的》原型孙海洋找到被拐14年儿子,更多细节曝光!

2021-12-10

关注



近日,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寻子成功,与儿子孙卓团圆的新闻,霸屏热搜。


网友们关注、追踪着这场亲人团圆、寻子之路的每一个细节。


大家发现,助力这场团圆的关键人物竟然是另一个被拐的孩子符建涛。


因为符建涛一眼就认出了拐卖自己和孙卓的人贩子是同一个人,这为警方找到孙卓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比于孙卓(被拐时3岁10个月)的“完全不记得自己被拐卖了”,被拐时4岁4个月的符建涛则有着清晰的记忆。


2007年12月28日,符建涛被小区的保安诱骗拐走。


那个时候,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被拐了,而是认为自己被妈妈卖掉了。


因为小时候的符建涛是村里公认的捣蛋鬼。有一次,他闯了大祸,忍无可忍的妈妈就吓唬他:“再不听话,就把你卖了。”


妈妈一定不会想到,自己这样一句无心的话,却让符建涛信以为真,让他在被拐的这14年里,备受煎熬……



我相信,很多父母对符建涛妈妈这句吓唬小孩的话都不陌生。


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父母都会不知不觉地在延续父辈或其他人的这种教育方式。


你不乖乖吃饭,警察叔叔就会进来抓你!


你再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咬你。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


于父母而言,这种吓唬型教育,立竿见影,省心省力。


于孩子而言,这种吓唬型教育,心惊胆战,认知偏差。



0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宁波一个4岁的女孩出门找妈妈,结果给迷路了。


一位好心的女士看到女孩一个人在原地呆了很久,就去和她聊天,两人聊得很愉快。


女孩把父母的姓名、当天的去向、家庭情况都告诉了这位女士,但她不记得家中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了。


于是,这位女士决定报警求救。


没想到,警察赶来后,原本愉快聊天的女孩突然大哭起来,还一个劲地往这位女士身上贴。


尤其听到,警察要把她带走时,就哭得更厉害了,大喊:“警察叔叔不要抓我!”


女孩宁愿让陌生人抱上警车,也不让民警靠近。


事后,民警通过与女孩的父母沟通,才得知原因:平时孩子不听话了,我们就用警察抓人来吓唬她。


父母的这一回答,让民警有点哭笑不得。


对此,央视新闻以《别再用警察吓唬孩子!这些才应该告诉他们》为题发表了微博。


马伊琍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并配文:

请不要用警察来吓唬孩子,必须告诉孩子:警察叔叔是好的,是来帮助我们的,在外面遇到了危险一定要找警察叔叔!



事实上,这种用警察吓唬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


一组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500位家长中,有419位家长都采用过这种方式管教孩子,而且立即见效、屡试不爽!


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这种“图省事”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这会给孩子带来认知偏差,让ta觉得,警察是坏人。那ta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还会向警察求助吗?


试想,假如新闻中的那位女士是坏人,那么就算是警察来了,也救不了孩子。


真是细思极恐!



02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某些事物出现的抗拒和恐惧,可能就是来源于小时候被吓唬的经历,有的甚至成为了一生的阴影。


金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有这样一幕:


张歆艺对前一天整晚没睡觉的金瀚说:“你今晚不能再不睡觉了啊,这样对身体不好。”


没想到金瀚说:“昨天外面下雨,树林吹得呼呼响,就特别害怕,睡不着。”


此话一出,其他几位姐姐都很震惊:“咱们这么多人呢,你害怕啥?”


于是,金瀚说起了自己儿时的经历:


小时候的金瀚,很贪玩,父母为了让他早点回家,就吓唬他:“小朋友要早点回家,如果回家太晚,地下室里就会跳出来一个红着眼睛的娃娃。”


此后,红眼睛娃娃就成了金瀚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此后,他开始变得害怕黑暗,一个人时,总会开着灯睡觉。


金瀚的父母一定也没有想到,一句吓唬的话,竟成了儿子心中永远的噩梦。


吓唬式教育,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为吓唬,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到恐惧,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03


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他的书《园丁与木匠》中,将家长分为“木匠”和“园丁”两种类型。


木匠型父母像木匠一样,有既定的施工图纸,通过精确的控制,把孩子塑造成符合父母特定目标的人。喜欢吓唬孩子的父母,就属于这一类。


园丁型父母像管理花园一样,照顾花花草草,给予其适当的水分,合理的日照,空气湿度,不会过多地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ta原本的状态去成长。


到底是想贪图一时省力,去做擅长吓唬的木匠型父母,还是是顺应孩子天性,做不怕麻烦的园丁型父母呢?


我相信,很多家长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而家长们心里疑惑的是,自己该怎样去做,才能称为园丁型父母呢?


我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思路:


1. 正向引导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可以选择正向的引导。比如,


将“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改为“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你最爱玩的游戏,好吗?”


将“再不睡觉,大灰狼就来抓你了”改为“妈妈给你讲可爱的小兔子,然后我们一起睡觉好吗?”


还比如,在《妈妈是超人》里,包文婧想尽方法哄饺子吃饭,饺子就是不肯吃。后来,张歆艺说了一句:“像小猪佩奇那样吃”,饺子立马言听计从。



包文婧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己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正向引导的办法。


2. 设立规则


3-6岁是孩子的性格培养期,也就是可以给孩子立规矩了。


这个规矩不是命令式的,而是要与孩子协商,达成一致后,让孩子自愿遵守的。


比如,以前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你让ta关了,ta就是不关,最后,你不得不采取威胁、恐吓的方式。


现在,你可以在孩子看动画片之前,先跟ta商量好今天看几集。由于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所以ta是很愿意遵守的。


当然父母也不能完全当甩手掌柜,在约定的时间到来之前,记得提醒孩子还剩多少分钟,或还剩一集、两集,好让孩子有心理上的准备。


一旦孩子遵守了约定,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有成就感,才会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 耐心沟通


假如跟孩子约定好了玩一个小时就回家,可孩子玩嗨了,不肯回家,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沟通。


其实,光有耐心还不够,还要讲究方法,也就是要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而不是耐心地讲各种大道理。具体来说,可以分三步走,我称它为“爱的三步曲”:


第一步:你现在玩得很开心,想继续玩,所以不想走,是吗?


第二步:妈妈明白,理解你的感受。


第三步:但是,我们之前已经约定好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得回去了,妈妈下次再带你来玩,好吗?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一旦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被接纳了,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他们,自然就会乖乖听话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