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3岁孩子喝红茶饮料后上吐下泄:孩子入口的饮品,这几点需谨慎!

2021-12-17

关注
孩子入口的东西家长都会格外谨慎,只是,有时候真的防不胜防。
这不,洛阳一位3岁的小朋友就因为一瓶红茶饮料又“中招”了。
陈女士给孩子买了一瓶红茶类饮料带回家,没想到,孩子隔日晚上突发肠胃炎,又是拉肚子、又是呕吐、还诱发了全身性的荨麻疹。

事出紧急,陈女士只得半夜带着孩子去医院急诊一通忙活。

待到安顿好孩子,陈女士细想觉得不对,回家拿起剩下小半瓶的红茶饮料细细研究。

这才发现,瓶底有着许多沉淀物,部分还成絮状,陈女士自己喝了一口,发觉味道确有异样。

随后,陈女士联系客服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却“千变万化”:一会儿是茶叶渣等正常沉淀、一会儿说是孩子饮用时自己吐进去的口水……

双方经过一番博弈,事情虽然是得到了解决,但遭罪的还是孩子,好在并无大碍,要细细调理一段时间。

看着被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宿的孩子,身上还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寻麻疹,陈女士就满是自责和心疼。

其实,也不怪陈女士大意,目前市面上很多果肉添加类饮品都会或多或少出现添加物沉淀的现象,所以沉淀现象也很常见,只是,是正常的沉淀还是其他?如果不仔细去看,就不那么容易辨别了。

这也给广大父母提了个醒,除了果肉类饮品,孩子入口的东西,在这些方面也需要特别留意。


 1 


这些饮品,要坚决Say No!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不是所有我们大人能喝的的孩子也能一饮而尽。

毕竟,孩子的身体器官娇嫩,同时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一些对成年人无碍的成分却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不小的影响。

那么,有哪些饮品我们要坚决say “No”呢?


01

酒精类:

有不少老人习惯在自己喝酒的时候用筷子蘸一点给孩子尝尝。

也有些年轻家长认为现在有些鸡尾酒饮品、果酒口感酸酸甜甜的,跟饮料差不多,给孩子喝点儿无妨。

其实,哪怕是低度酒,其中的酒精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酒精进入人体后要通过肝脏解毒,会给幼嫩的肝脏带来难以胜任的负担,损坏肝脏的功能。

酒精还会抑制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造成食欲减退,影响消化功能。

更严重的是,神经系统对酒精极为敏感,饮酒易造成头晕、头痛、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等,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02

咖啡类:

时下,带孩子去一些网红咖啡店打卡也是许多妈妈热衷的事儿。

相对于普遍健康的成人来说,每天摄入咖啡因的量即便是400毫克,也是安全的,但孩子不同:青少年每天咖啡因的摄入量不能超过100毫克,12岁以下的儿童则不建议摄入。

咖啡因可能会阻碍儿童的发育,一项研究发现,当摄入成年老鼠3~4倍的咖啡因剂量时,幼鼠就会减少深度睡眠、延缓大脑发育。

即便是市面常见的一杯看起来已经不那么像咖啡的“摩卡*冰乐”,其中的咖啡因含量就已经达到了110mg,已经不适合孩子饮用,更不用说拿铁、意式浓缩、美式等咖啡浓度高的饮品了。


03

功能性饮料:

功能性饮料往往有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

这类饮料主要是通过调整其中的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来达到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的目的。

比如人运动流汗会损失钙、镁、钾、钠等元素,喝功能性饮料可快速给予补充。

如果并没有长时间运动或大量流汗,而饮用此类饮料进行微量元素的补充, 反而会使微量元素、电解质等超过人体所需的正常量,增加肝肾的负担,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从而带来生命危险。

所以,千万别被“功能”二字蒙蔽,喝了不该喝的,反而会“失能”。


04

碳酸类饮品:

碳酸饮料就是指加入了二氧化碳的饮料,有很多城市的教育部门曾明令禁止在中小学销售碳酸饮料,那么这类饮料究竟有何隐患呢?


常见的碳酸饮料中会添加蔗糖和果葡糖浆,含量大约为10%,一听355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大约为40克。

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中等活动量的3~10岁的孩子,游离糖每日的摄入量应不超过30~50g,最好控制在15~25g以下。

可见,碳酸饮料中的糖分显然过多了。

此外,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导致血液中含磷量增加从而引起孩子身体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骨骼生长缓慢骨质疏松等症状。

有研究发现,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骨钙流失严重,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


 2 


这些“甜蜜陷阱”,90%的家长都踩过!


上面说的这些饮品,稍有常识的家长多少还心存忌惮,但有些饮品,或乔装打扮或改名换姓,很容易蒙混过关,甚至还被错认为多多益善的健康饮品。

像这类饮料,父母们可要练就火眼金睛,保护成长中的孩子,不要因过多摄入影响了健康。


01

含“乳”类饮品:

含乳饮料因为大多带有“乳”字或“奶”字,许多人认为它跟牛奶差不多。

事实上,鲜牛奶含钙量比较多、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而含乳饮料中除了牛奶之外,通常还有水、甜味剂、果味剂等,营养价值要低得多。

其本质上是一种饮料,不能取代正常的乳制品。

而且,为了让孩子爱喝,很多厂商会在这类含乳饮料中加入大量的糖、色素、香精等。

偶尔喝一喝过过嘴瘾也就罢了,若是作为日常奶制品,那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02

乳酸菌类饮品:

这类饮料常常以“改善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为宣传攻破家长们的防线,有的产品还做成了小身板包装,小巧玲珑的样子更让人放松了警惕,一不留神孩子就直接嗦完一排。

乳酸菌饮料中的确含有乳酸菌,但是这些菌只能在2℃~6℃的环境下存活短短几天。

可想而知,经过了运输、储存后,一瓶乳酸菌饮料中的有益菌几乎是全“菌”覆没了。

而且,为了产生酸甜可口的味道,乳酸菌饮料通常会添加大量的糖分。

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王旭峰就曾指出:“一瓶435ml的‘零脂肪’乳酸菌饮料,含糖量高达70多克,相当于15块方糖。”

如此之高的含糖量真是令人咋舌。


03

茶和茶类饮品:

在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幼儿园、中小学校也开展了各种接触茶、体验茶的活动。

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喝茶呢?

毋庸置疑,茶当中的许多“活性成分”,如茶氨酸、茶多酚等对人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含的咖啡因

一个30千克重的孩子,每天允许摄入的咖啡因是75毫克~90毫克,而每克茶叶的咖啡因含量为20毫克~40毫克。

也就是说,2克~3克的茶叶,基本还在一个孩子摄入量的范围内,再多就不建议了。

此外,热泡茶与冷泡茶相比,会溶出更多的咖啡因,这也是父母要注意的,如果给孩子喝,还是采用冷泡法为宜。

其实,比茶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含茶饮料,比如冰红茶、奶茶等。

因为加入的糖、奶掩盖了咖啡因、茶多酚的苦涩味,所以不经意间就会喝下喝多。

而实际上,很多网红奶茶中,咖啡因含量比纯茶水要更高。


04

果汁:

许多家长认为新鲜果汁比水营养更丰富,所以孩子不爱喝水时就用果汁来代替。

殊不知,水果做成果汁,可溶性营养素虽然并保留了下来,但水果中最有营养价值的部分,(部分矿物质以及大部分膳食纤维),却留在了被丢弃的果渣中。

同时,水果中的糖分也被浓缩进了果汁,导致果汁的含糖量、热量都十分可观,过量饮用容易引起龋齿、肥胖等问题。

在2017年发表的《婴幼儿饮食指南》中,美国儿科学会就提出过以下建议: 

1岁以内:绝对不能喝果汁(无论是否纯果汁);

1~3岁幼儿:≤4盎司;

4~6岁:≤6盎司;

6以上儿童:≤8盎司。

(1盎司=29.27毫升)


 3 


饮食习惯,远比我们想得更重要!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饮料一定是白开水,尤其是25℃的新鲜的凉开水,它的生物活性和人体细胞内的分子活性比较相似,更容易穿过细胞膜,发挥其作用。

与其他饮料相比,白开水还有一个优点是本身不含热量,也没有过分的饱腹感,不会影响正常进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岁~3岁幼儿:

约需水125ml(每日/每千克),一天的总需水量约为1250~2000ml。

除了每日摄取的营养元素及饮食所含的水分之外,还有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通过直接饮水来满足,即600ml~1000ml。

饮水应少量多次,上午、下午各2~3次,晚饭后根据情况而定。


虽然饮料不是毒药,偶尔饮之对健康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之所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仅是为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让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力、合适的自制力、长久的坚持力

唯有如此,当未来孩子面临比饮料更甜却也更有害的诱惑时,才能更有力量掌控自己,坚决地说“不”!


作者:莫米,儿童心理研究爱好者,探究孩子心理发展每一步,共同治愈,共同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