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培养一个好孩子很简单,你只需要保护好TA的……

2022-01-05

关注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已经是第七年了,今年的53个故事里,最让小编有感触的,是一个很短的故事——

一位小学班主任,班上有三个学生上学没带作业本,要在群里通知家长。

老师没有说三个孩子的名字,更没拍孩子的正脸,只拍了孩子鞋子的照片发到群里。

小编的身份也是一位老师,看到另一位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家长,心里只觉得充满了暖意与感动。

孩子也是有羞耻感的,这种羞耻感有时候可能比成年人来得更强烈一些。


01


小时候在农村,妈妈们都是去河里洗衣服,大家你一篮子我一桶的,一边洗着衣服,一边聊着家长理短。

有的时候,其中一个妈妈拎着两个大桶来到河边,大家就问,怎么今天要洗这么多衣服呢?家里来人了?

那妈妈就会回答,哪里是衣服?是孩子床上的被单呦!

又有人继续问,怎么好好的要洗被单?前几天不是看你才洗过吗?

那妈妈抱怨,孩子又尿床了!多大年纪了也不晓得羞!

很快,这河边的笑话就会传到村里去,没多久,全村的人都知道谁家的孩子昨晚尿床了。大人们只当这是一个笑话,他们以为孩子不知道、不懂得、感觉不到、理解不来;却不知道,已经有了羞耻感的孩子只有一个感觉:自己成了同龄人眼中活生生的笑话。


02


孩子的羞耻感,大概在1.5岁到3岁就开始发展了,到了3岁去读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已经有起码的羞耻感了,然后到了小学阶段,他们的羞耻感越来越强烈。

羞耻感,是这个社会对孩子的约束,更是孩子的自我管理。

记得有个家长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自己的孩子特别懒,早上总是不刷牙。他用了很多方式教育孩子,还用长虫牙、掉牙齿这样的话来吓唬孩子,可总是不管用。

后来某一天,这位家长发现孩子自动拿起了漱口杯去刷牙了,完全不需要提醒;再以后每天早晚一次,刷牙非常自觉。

最后这位家长实在忍不住问了孩子,这才知道,学校里有人笑他一口黄牙,孩子气恼又愤怒,却又无话可说,便开始认真刷牙,立志要让牙齿白回来。

羞耻感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孩子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着。

羞耻感让孩子不敢做不正确的事情,他人的指指点点、同伴的嘲笑议论是羞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约着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不犯错、不违规、不逾矩。

罗振宇讲的这个故事,小学的班级里有三个孩子没有带作业本,要通知家长。

很明显,这不是表彰,而是一种近乎“公开处刑”的行为,无论是说出孩子的姓名还是po出孩子的照片,都是把孩子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好在,这位老师只是拍了孩子鞋子的照片发到群里,保住了每一个孩子的脸面。


03


相比之下,前几天的一则新闻则让人愤怒: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某班级老师在班级群内晒出了自己如何斥责并处罚学生的视频。

一名身着粉色连衣裙的小学低年级女孩戴口罩坐在班级第一排,老师举着手机边对该女生边拍边指责:

“今天是一个特别高兴的日子,你自己看看录的(视频)里全有你讨厌的镜头……人家在那表演你在那捂耳朵,这尊重别人吗?”

班里其他同学齐喊道“不”。

紧接着老师又用手指着小女孩喊“讨厌!”另一名老师说:“去滚,起来!”

随后,两名老师责令小女孩到教室后边站着,小女孩不愿意起身。

在老师反复让女生起来的过程中,两位老师不断出现“某某特别讨厌”“你是让全班同学都讨厌你是吗?”等语言。

成年人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很多时候都是不对等的。

因为成年人往往掌握着话语权,他们可以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不对,可以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去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

而被评价的孩子如果是错的、不对的,会自然产生一种羞耻感,羞耻于他们的错误、不合格。

一旦这种羞耻感被同龄人看见,甚至于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羞耻感就会演变成耻辱和心理创伤。


04


前几天,小编发表过一篇文章《江苏15岁女孩“暴打”母亲被全网怒骂!看到真相后我沉默了......》(点击查看),那个在大庭广众下“暴打”母亲的孩子,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被母亲公开处刑满是羞耻感的孩子。

羞耻感让孩子感觉到不舒服、不痛快,“无耻”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语境里非常严厉的一种指责。

每一个孩子都在尽力避免这种感觉,这种“避免”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孩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过程——

比如,孩子不会当众脱裤子大小便,就是出于羞耻感的自我管理;前面那位家长分享的孩子主动刷牙的故事,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我管理。

当一个孩子用羞耻感做自我管理的时候,远远胜过一个家长苦口婆心或是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孩子,因为自驱力是所有力量中最有能量的。


05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羞耻感呢?

1.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羞耻感”是以自尊心做为基础的,孩子非常爱护自己的面子,当孩子感到丢脸时,内心感到的耻辱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力。

因此,家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去当众指责和批评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没有面子,让他们产生自卑感,严重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让内心的羞耻感彻底粉碎。

2.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要想让孩子产生“羞耻感”的前提要素是,孩子要有清晰的道德意识,知道道德规范行为。

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讲一些蕴含道理的德育故事传递给孩子基本的道德观。

还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询问孩子那样对不对、好不好,通过启发思考的方式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此外,家长要在生活中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逐渐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普及社会道德规范。

这些道德规范,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让孩子根据规范对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评价。这也是让孩子在犯错产生消极情绪,把孩子带回正确的行为关键。

3.及时给孩子鼓励。

鼓励,既能帮助孩子自尊心的养成,又能帮助孩子“羞耻感”的培养。

当孩子很好地做好一件事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适当的当众表扬,更会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再次犯错时,就会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没有做好,就会有“羞耻感”。这样有利于孩子改进和进步。

当然,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子方法,2022伊始,小编会继续和大家分享有趣有用的教子知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