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1岁娃吞咽3根6cm钢钉:孩子意外吞异物,家长应该怎么办?

2022-02-28

关注


前些日子被一则新闻惊到了。

河南的一家医院晚上紧急接诊了一名“误吞异物”的小患者。

一岁八个月的孩子,误吞的异物竟然是3根长达6cm的钢钉!

 
医生通过胃镜探到孩子胃里时,就呈现了这样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三根钢钉已经全部达到胃部,整整齐齐地躺在孩子胃腔里。

 
不仅如此画面还能清晰地看到被孩子吞咽的三根钢钉都有着尖锐的前端。

如果长时间在胃里,很可能扎到胃壁,且一旦进入消化道,就很容易诱发消化道穿孔。

好在家长发现及时,并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医,没有给胃部进一步消化的时间。

医生借助胃镜采用微创的方式将异物直接夹了出来,才没有对孩子造成更大的损伤。


钢钉怎么会在孩子手里呢?而且,又怎么能咽得下去?还是三根……

家长也是一头雾水。

一个没留神,这种怎么想都不该是能够下咽的物品,就被孩子抓起来吞进了肚子里。

若不是及时发现送医就诊,想想都令人后怕……
 

01


口欲期的孩子,

入口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


对于家有幼童的家长来说,“防吞异物”是一个警钟长鸣的话题。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尤其是对正处于口欲期的孩子来说,什么都想拿起来往嘴里塞一塞。

孩子入口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门。

除了钉子,磁珠、硬币、纽扣、首饰、玩具配件等等……

这些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根本无法下咽的物品,却几乎都有过被孩子误吞的先例。

 


重庆一名1岁幼儿因误食玩具“水宝宝”而导致肚子胀得像气球。
 


西安一名男童玩磁力珠的时候误吞下肚11颗,差点造成胃壁穿孔。


河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更是直接展示了从孩子肚子里取出来的各种“异物”。

有石头、有果核、甚至还有镶着钻的金属发卡……

 
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孩子吞不掉。

更可怕的是,如果异物没有卡在喉咙口或食道,有的孩子可能不会有特别强烈的即时反应。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事……

如果不及时取出来,这些异物可能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血、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等多种症状,甚至会危及孩子生命。

也正因此,防范孩子吞咽异物的这根弦家长始终不能放松

把危险、零碎的物品整理归纳、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经常检查玩具的零部件是否牢固、防止松散脱落;

没用的东西及时丢弃不存留,帮孩子养成不把东西放入口内的习惯,等等……


从习惯养成和物理隔断上,家长都在尽全力地减小孩子发生意外异物吞食的可能性。
 

02


防不胜防的“异物吞食”,

一旦发生该怎么办?


可是,尽管家长再三小心,有时也还是防不胜防,一旦真的发生了“异物误食”,该怎么办呢?

1
保持镇定,切忌慌张大喊

发现孩子把异物塞进嘴巴,家长可能立刻紧张大喊:“别吃!吐出来!”

然而,这样突如其来的剧烈反应可能会惊到孩子,反而增加异物被呛入气管或吞咽至消化道的可能性。

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让孩子惊恐。

因为异物可能还在孩子的嘴巴里没有吞咽用缓和的语气引导孩子吐出即可

而如果异物已经吞下,通常会有两种结果:被吞咽进消化道,或被呛入到呼吸道。

2
异物入口吞下肚,立刻就医别侥幸


异物卡在的位置不同,孩子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异物卡在孩子咽喉,多表现为孩子咽喉疼,通常可以直接通过喉镜直接取出。

异物进入胃内,则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如果刺入胃壁内侧,则会疼痛剧烈。

异物卡在食管的情况最为多见。

据统计,异物吞咽的意外中,50%~75%上消化道异物会滞留于食道,且以食道入口多见,因为这个部位最为狭窄。

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会感到颈部或者胸骨后背有疼痛感,且在吞咽时疼痛加重,并伴有吞咽困难的状况。

普通情况下,医生在通过X线或CT等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后,是可以通过内镜取出的。

有时孩子在吞咽异物后即刻的反应可能并不强烈但也建议及时就医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因为食道环境复杂,异物不一定卡顿在哪个位置,自行判断是很难预估危险程度的。

比如当异物卡在食管第二个生理狭窄部位,即便当下没有强烈的不适感,但因为这个位置紧靠主动脉,

一旦异物较为尖锐,则有可能随时刺破食管壁,损伤主动脉、引发大出血。

只要就医及时处理及时,消化道异物并没有那么可怕。

3
气管呛食不要慌,区分情况来对待

除了异物吞食,孩子也可能发生气管呛食,尤其是在孩子口含食物进行玩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如果孩子突然发生呼吸窘迫伴咳嗽,不能发出声音,

或伴有高调的喉鸣音,面色苍白青紫的情况,就应该警惕是否发生了呼吸道异物埂塞。

呼吸道异物梗塞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不完全性梗塞和完全性梗塞

不完全气道异物梗塞是指气道没有被完全堵死,有气流通过,能够呼吸。

通常表现为咳嗽、憋喘、呼吸急促,可以鼓励孩子用力咳嗽通过增加气流喷出的强度来对异物进行冲击试着将其咳出来

如果不能自行咳出,则需立即就医。

完全性梗塞的情况则非常紧急,孩子呼吸极度困难甚至完全没法呼吸,无法说话、无法咳嗽、面色憋到灰暗。

这种情况下,需要争分夺秒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孩子进行施救。

要注意,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所采用的海姆立克急救手法也有所不同:


来源:人民日报官博


来源:人民日报官博

也要注意,在急救的同时也要第一时间拨打120。

而且,在救援尚未到达之前,无论状况如何都不要放弃自救,4分钟黄金急救”这道生命线一定要为孩子守住。

4
有些异物可“自排”,谨遵医嘱是前提

有些异物确实可以随着消化系统的运转自行排出,比如:小玻璃球、小杨梅核、口香糖等。

通常这些异物的直径在1cm以内,且表面光滑圆润,被1岁以上的儿童吞下,才有可能不损伤孩子的胃肠道,并随粪便自然排出。

父母可给孩子多吃润肠道的食物,如香蕉、牛奶,或是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等,来帮助孩子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

从而促进异物排出,紧密观察孩子状况,知道在粪便中找到异物为止。

在此期间,孩子一旦发生腹痛、呕血、发烧或排黑便的情况,则很有可能发生了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必须立刻就医急诊。

当然异物能否自行排出需要在就医时遵循医嘱切忌自行判断以免耽误救治时间加重孩子的病情

5
及时就医是基本,这些“土方法”不可取

当孩子发生异物吞咽时,不论即时反应是否强烈,都建议及时就医,切忌自行采用一些“土方法”,比如:

1.抓起孩子双脚倒吊着从背部拍打:

这不仅无法排出气管异物,还会增加颈椎受伤的风险

2.把手伸进孩子嘴里,甚至伸进咽喉部位:

这样不仅无法将异物抠出,反而还容易把异物推到更深部位

3.喉咙卡鱼刺时采用馒头、饭团、米醋等强行吞咽:

这样做不仅无法将异物“带”走,还会增加后续取出手术的难度,甚至可能造成食道穿孔,扩大创伤程度

4.强行催吐:

催吐不当,反而会使异物吸入气管

5.强行排泄:

如果孩子吞下的是带尖、钩类的异物,在肠道快速蠕动过程中则更容易引起肠壁穿孔,让情况变得更糟
 
在儿童群体中,“异物吞咽”的意外其实常有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就有近3000名之多。

但也不必过度担心。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掌握急救常识和施救方法,并能及时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危急情况下孩子也还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所以说,与其心存侥幸,不如好好学习干货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在危急关头这就是孩子的一道生命保障。

当然,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这些方法永远都用不上!

作者:桃子&莫米,探究孩子成长发展每一步,共同治愈,共同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