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养女儿,最怕发生这件事,可能影响她一生的幸福......

2022-08-25发布于北京

关注

最近重温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感触很深:


12岁的少女马蒂尔达住在一个简陋的公寓中,爸爸暴力,继母刻薄。


在这个家里,家人能给马蒂尔的只有一句句责备和脸上的一处处伤痕。



直到有一天,她的家人遭到枪杀,为了自保,马蒂尔达敲开了邻居的门。


就那样,邻居收留了马蒂尔达,他叫里昂,是一个40岁的杀手。


里昂来说,马蒂尔达的出现起初像是个麻烦,但渐渐地好像变成了里昂推脱不了的责任,到最后,竟成为了他的牵挂。


对于马蒂尔达来说,里昂是她唯一的依靠,也是第一个对她这么好的人。她崇拜里昂的强大,更欣赏他的纯真与善良。她学着电影的桥段向里昂示爱,渴望一个电影般的吻……



也许有很多人不愿意承认马蒂尔达和里昂之间的牵绊是爱情,一个12岁的小女孩爱上中年大叔,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可这种萝莉爱大叔的爱情,生活中不是很多见吗?


之前的一项社会学研究表明:

在18~25岁年龄组的女性当中,有70%的女性有“大叔控”情结,希望在择偶时找比自己年龄大10岁左右的“大叔”。

因为大叔成熟会照顾人,稳重有魅力,经济实力比同龄男性也更高一些。


仔细看一看,仔细品一品,这些女性要寻找的,究竟是与自己精神平等、互相独立、彼此尊重的另一半,还是找一个“爸爸”呢?


萝莉爱大叔,爱的是大叔的成熟体贴与照顾,可这样的关系还是一段彼此平等独立的爱情吗?


心理学认为,萝莉爱上大叔是恋父情结的表达。


女孩的恋父情节

是怎么形成的?


之前有母亲就向我们咨询过相关的问题:


女儿从小就和她爸特别亲近,却不大愿意和我在一起,那时我没拿这当回事。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女儿已经十多岁了,却更加依恋她爸。


有一次,她爸出差回来,带了许多好吃的,女儿高兴得又抱又亲;但看到也给我买了衣服,便大吵大闹。女儿怎么会这样?


女儿亲父疏母的心态,心理学上就是“恋父情结”,这是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俄狄浦斯期。


在3-6岁的童年阶段,孩子的潜意识心理有指向异性父母的不成熟的性欲望,女孩儿恋父,男孩儿恋母,但大多会随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若女生在这一时期没有处理好跟父母的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情结,潜伏在内心深处,并且伺机寻找表达的机会。



在电影里,马蒂尔达根本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爱。


影片开头部分有这样个细节,当马蒂尔坐在走廊上抽烟时,她父亲从屋内走了出来,马蒂尔立即把烟掐灭,并迅速地把一根棒棒糖塞在嘴里。


这一举动显然是马蒂尔达想在父亲面前表现得乖巧、天真以获取父亲的疼爱,可得到的却是父亲的谩骂与粗暴对待。

正是这种对父爱渴求的心理与现实的落差,导致了马蒂尔达心理上父爱的缺失。



在里昂家中,两人面对面坐在桌上,里昂安慰道,“关于你父亲的死我感到很难过”。


马蒂尔达的回答却是,“就算他们不杀他,总有一天,我也会亲手把他杀掉”。


显然在马蒂尔达的内心,父亲的形象早己荡然无存。由此,
她本应有的“恋父情结”只能重新寻找对象


马蒂尔达把对父亲的所有幻想寄托在一个本应陌生的成熟男人身上。


因此出于本能的“恋父情结”,她必然会寻求理想中的父亲形象。



在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女性都被大叔所吸引,希望从大叔身上获得更多从小匮乏和缺失部分的弥补。在这场关系中,充满着对父亲的移情心理。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女孩从小就获得父亲的宠爱,乃至更多的养育由父亲完成,那么对父亲的依赖,也会让“恋父”发生。


关乎女孩一生的幸福



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剧中,蒙蒙从小父母离异,与父亲一起生活,得到了父亲千般万般的宠爱,扮演着“小情人”的角色。



但当她恋爱后,得知男友只比自己大四岁,很失望地说,自己原本的期待一定要找一个至少大八岁的男友。


在两个人确定关系后,蒙蒙突然深情地叫男友李然(男友的名字)“小爸爸”,让男友一脸惊讶。



无论是童年的缺失与匮乏,还是童年的依恋与不想长大,最终的结果都是让内在那个未长大的自己驾驭着当下的生活。


当女孩儿进入青春期,还表现对父亲的情爱独占欲,会妨碍与同龄男性的交往,恋父情结就会操纵女孩儿对恋爱对象的选择。


进一步会影响到与同龄男性的恋爱结婚,即使结婚了,夫妻感情也会有障碍,甚至酿成婚姻悲剧。



这样的女孩儿寻找的从来都不是成熟的爱情,而是一种依附关系——我和你在一起,你要爱我,好好呵护我照顾我,最好把我捧在手心里,凡事迁就我,遇事保护我,让我永远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


这样的爱情看起来浪漫美好,却没有让人变得更好,反而让女性退化成幼稚的小孩,也给了男性巨大的压力,将来很容易在爱情中逃避,给女性造成更大的伤害。

培养自强自立的女孩

家庭教育是关键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将来可以人格独立,不必凡事依赖他人,在爱情中也能自强自立。


想要培养出这样的女孩,家庭教育是关键:


1.父亲一定不可以缺席女儿的成长


其实无论是男孩女孩,都需要父亲的陪伴,父亲让男孩知道男人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的将来应该成为什么样。


而父亲则是让女孩了解到异性的世界,并且充分感受到异性的关注与爱——如果父亲给的不够多,那么将来女孩只好去找另一个“父亲”来爱自己。



2.很多家长可能忽略的一点——做好性教育


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女孩明白男女有别自己和父亲之间应有一定的身体界限。


家长要结合女孩身心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时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知识教育,让女孩从依恋父亲的情节中解脱出来。


满足孩子渴望获得性知识的需求,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是帮助女孩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是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铺垫。


3.家长(尤其是父亲)得放手


青春期是女孩子逐渐长大看外面的世界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走向叛逆期的一个时间段,这时候无论是出于控制欲还是保护欲,家长都很难做到对孩子放手。


但是如果这时候不放手,相当于把孩子的世界局限在家里,眼光与格局也都局限在家里,那么孩子看见的异性的世界、异性的样子,就是自己的父亲,将来,当她的爱情萌芽的时候,会去寻找的对象,也就是另一个“父亲”。



孩子的成长是终生的,父母的学习也是终生的,当我们看见了更广大的世界,才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广大的世界。

知子花团队在与家长们一次次的互动中,强烈地感受到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焦虑与无助,着急却又没有方法,爱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想要帮助孩子却总是找不到要点的那种无助与无奈。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