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爸爸不让玩,女儿含泪控诉:喜欢给孩子加压的家长,输在了哪里?

2022-11-08发布于北京

关注

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什么时候,才会向自己的父母咆哮,据理力争?

应该是当他们的内心被怨气填满时,当自由的权利被完全剥夺时,当委屈服从后仍无法让父母满意时……

前一阵,一个小女孩向爸爸哭诉的视频火遍网络。

面对爸爸压榨自己的课余时间,已经上小学的女孩声泪俱下:

“我如果有哪里做的不好,我可以改,但是我需要自由的时间,我不能没有自由。我不能光学习啊,学习必须劳逸结合啊!我写完作业了,也把自己的事情干完了,难道我玩还有问题吗?”

爸爸的回应是:“那你可以玩会,但你不能玩太久。”

听到这里,女孩更加激动,被爸爸冤枉的滋味不好受,因为她每晚9点半就睡了,而且也从没有破坏过规则。

她控诉着爸爸平时的高要求,好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还如何如何呢,你要是这样要求,机器人都忙不过来,我长八只手都忙不过来!”


“还说你给我的压力少,有本事你试试我这个压力!”


“你不用担心我,我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我自己可以自己写作业,我可以自己睡觉。”

从逻辑清晰的“辩词”中,我们能感觉到这个女孩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惜的是,他的爸爸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完全忽略到这一点。

每个孩子都渴望拥有快乐和自由,短暂的童年时光不应该被无情地压榨。视频最后,小女孩郑重地说:“请珍惜我们孩子的童年时光!”

大部分网友都很赞同小女孩,直夸她:

“感觉孩子比爹成熟”
“逻辑清晰,思维敏捷,不但有了格局,还赢了道理”

评论区20万条评论,说尽了亲子关系之间的心酸与痛苦,也暴露了当下家庭教育中的毒瘤之大。

面对网友的质疑,这位父亲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欠妥:

“我要求多学习少玩,错了吗?”

对孩子的学习有所期待,这没有错,错就错在以“为你好”的名义打击孩子,压缩他们自由的时间。

根本原因就是父母不信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认为一旦离开监督就失控。

但有了控制真的能让孩子更优秀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在高压下学习和生活的孩子,离“废”肯定就不远了。

孩子是如何学“废”的?

孩子一旦上了学,就慢慢地被划分为两种群体——“优等生”和“差生”。

社会通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差生”,认为他们一无是处,学习不好=这个孩子很失败。

所以,家长更是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稍一停歇就万分焦虑,不得不采取控制、怒吼、打骂、卖惨、哭穷的方式逼迫孩子好好学习。

曾经有个教育专家总结了引发孩子厌学的五个主要因素

社会的过高期待和压力
充满麻烦与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
个人目标与价值感缺乏
返校屏障以及多样的精神医学议题

其中家庭环境因素对孩子厌学的影响占比最大。

孩子的问题本身往往不是问题,父母用来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成为问题。

亲子关系中的冲突愈演愈烈,直接导致问题的恶性循环。

孩子通过一些极端行为“报复”父母,开始逃避学习,任性叛逆,排斥校园,对自我价值感产生怀疑,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任何事情,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力应付繁重的学业。

让孩子从厌学到爱学
家长需要怎么做?

孩子天生就具备无限的好奇心和学习力,只不过在外界环境的摧残下,慢慢失去了信心。

在亲子依恋关系中,如果孩子的悲伤、痛苦和无助被自己的父母及时听到、理解和安抚,内在的基本需要被及时满足,在这样的关照下,孩子会形成对自己积极的看法,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且有很强的能力应对外界的挑战和风险,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学习力也会更旺盛;

另一方面,孩子对人际关系的态度是积极的,充满期待的,对世界充满信任感,也更容易在学校和社会中自然地表现自己,并找到最舒服的处事模式。

作为孩子稳定的照料者,家长需要学习「共情」只要在解决问题前,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更深层次的诉求,也许就能缓解紧张的关系,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1.全然地相信孩子,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在纪录片《差生》中,讲述了一个孩子从倒数第一逆袭成为哈佛教授的真实案例。

托德·罗斯,上学期间被大家视作捣蛋鬼,成绩倒数第一,被同学群殴,被老师鄙视,在校园暴力的侵蚀下,他过得异常艰难。但他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全然接纳他的父母给了他向前的力量。

他的母亲说:“即便是他拿到很低的成绩,我也不认为这就代表着他的一切,我只希望他能好好爱自己。”

纵然全世界都不看好你,我依然是你最忠实的支持者。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莫大的精神抚慰。

因无法忍受校园的压力,托德在高中辍学,后来结了婚,领救济金度日。但父母依然对儿子抱有希望,鼓励他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了生计,托德报名了门槛很低的社区大学。

他开始对教育理论研究很感兴趣,时常在学习中回想起自己悲惨的校园经历,他深知一个教育者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这个意识激起了他强大的自驱力,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哈佛大学。

每当别人夸赞他的成就时,托德总会说:“如果没有父母的安全感,我可能会继续惹麻烦,人生不知会怎么样”。

2.关注孩子的情绪,给他们松绑,及时止损

当一个孩子的情绪失控时,家长应该知道这就是求救信号。

金智孝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学习非常努力,但压力也非常大,常常觉得自己像个轮子,没有停下来过。

当她有轻生的想法时,父亲敏锐地觉察到了女儿的情绪。看到房间里杂乱的辅导书,他明白女儿承受的压力,抱着女儿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才是对的。”

从此,父亲取消了智孝课业繁重的补习班,也再也没有和孝智讲学习。

压力得到舒缓,精神状态也就越来越好,痛苦的学习也不再枯燥,反而变得有趣了,在这种节奏下,她可以好好钻研自己的爱好。

高中毕业后做起来研究员,选择了工业工程专业来实践自己的发明,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利用虚拟技术开发教育课程。这在同龄人看来是非常酷的事情。

当父母松弛下来,孩子的状态才会紧跟着放松下来。一个人的心理有了弹性,就会有韧劲处理自己的事情,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

让孩子在学习与体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才能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不破坏孩子的内动力,创造力,才有改变一切的可能性。解放孩子,不是口号,而是在理解孩子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唯一性和独立性,真正看见他们的心理需求。

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抛开了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让孩子们能够自由的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真实的教育。

首先,解放孩子的头脑。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

第二,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有更多动手的机会,并理解他、鼓励他多动手,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多听多看,要保护他“看”世界的热情,保留他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第四,解放孩子的嘴。孩子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为家长要准许他们问出来,并且想方设法为他解答,在一次次的解答中,孩子的知识自然而然就会不断增进。

第五,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们去接触大自然,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第六,解放孩子的时间。我们要让孩子适当的闲下来,让他学习自己真正喜欢和渴望的东西,才能帮他发现更多可能。

以上,与家长共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