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聪明的妈妈,绝不会对孩子说这句话(快进来学一学)

2022-11-11发布于上海

关注


“为什么和父母诉苦会得到双倍痛苦?”

“她是我妈呀,她不知道我会难受的吗?”


在最近热播的《三悦有了新工作》中,当女主三悦无奈不解地向朋友倾诉的一幕,也戳中了屏幕外无数人的内心。


剧中,三悦因为找工作屡屡受挫,心情十分不好。


妈妈一大早起来做了她爱吃的饭,本意是想让三悦振作起来,但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这样:


“脑子不好使,脾气还差,成天哭丧着脸,也不冲人笑一个,活该选不上你。”



当三悦沉默不语低头吃饭时,妈妈又开始阴阳怪气: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光长个不长心眼,吃屎你也赶不上热乎的。”


原本想从妈妈这得到安慰的三悦,被这些羞辱否定的话慢慢封上心门, 一度颓废到失去信心:


“我觉得我的人生一开始就是错的,他们就不该生我。” 



当母女俩又一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后,三悦背着行李,来到天桥。


想起妈妈的句句辱骂,打击和责备,一度想要跳桥自杀。


都说戏剧来源于生活,现实中,多少父母都像三悦妈妈这样,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却选择用打击羞辱的话企图激励他们,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01



否定打压,是一场漫长的精神凌迟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视频。


一个女孩准备在妈妈生日这天给她一个惊喜,于是在生日这天,她用小提琴演奏了一首生日快乐歌。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把女孩的热情全部浇灭了。只见妈妈听完曲子淡漠地点评道:


“你可以拉得更好的”



女孩感到非常气愤,她以为妈妈会对这份礼物感到惊喜 ,至少是感谢,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回应,而接下来妈妈的话更加令人窒息:


“如果是真的想拉给我听,就不应该拉成这样。”

“你要做到最好中的最好!”


一场生日的惊喜,最终变成了女孩的一场噩梦。


很多人不理解这位妈妈,说句谢谢,我很喜欢,你很棒,有这么难吗?


但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害怕孩子会因为表扬与赞美而“飘”了,于是就习惯用否定打压的方式给他们泼点凉水,希望他们能鼓起劲而更加努力。


可是他们都错了,因为这完全是大人的思维,所谓的逆境成长。


但大多数孩子都没有那么坚强,那些否定打击的话语不会让他们成长,只会造成伤害,变得自卑,懦弱,一生无法与之和解。


《凉子访谈录》中,一位受访者讲述了她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上学时,她的成绩一直不上不下,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但一次数学考试,她罕见地考出了117分的成绩。


当她兴奋地把跑回家告诉妈妈时,却只得到了一句冷漠的反问:“还差三分呢?”


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冲击,以致于年近中年时,她仍然记得那时的崩溃。



在这种否定打击的教育下,她的性格也受到影响,没有勇气反抗老板的PUA,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是个废物……一度陷入抑郁的状态。


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每一句否定打击都在心底扎了根,渐渐他们开始自我否定,变得敏感自卑。


而这种自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原生自卑”。


这种自卑感, 哪怕他们长大后事业有成,哪怕做得再完美,也始终无法填补内心的黑洞。




02



 父母的认可,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曾看过这样一段发生在日本的街头采访。


主持人问身边的孩子,你知道的最脏的日本话是什么?


一个男孩说:“你绝对就不行!”



在他看来,这句话的杀伤力不输于别的骂人的话,因为它会摧毁一个孩子的信心和梦想。


如果这句话来源于父母,那更是伤害力倍增。


《教育的常识》一书中说过:

“一个在自由和肯定中长大的孩子,他内在的生命力量良好生长,使他有力量把握自己,获得了支配自己的自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成长过程中被给予足够自由和肯定,也才有机会茁壮成长。


这便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积极权威期待。


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变得优秀,那么就去认可鼓励他。


放到教育中,同样如此。


童话大王郑渊洁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而这一切与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正如他在《朗读者》中所提到的,父亲的认可,是促成他走向童话创作之路的最大动力。


小学五年级时,郑渊洁因为乱改作文题目,被老师惩罚他当着全班同学面不停说“郑渊洁是咱们班最没出息的人”。念到99遍时,郑渊洁彻底崩溃,从课桌里拿出拉炮拉响,走出教室,也因此被学校开除。


郑爸爸把郑渊洁领回家,并没有一味责怪他,而是肯定地说:


“孩子,你一点儿不笨,你很聪明。你的故事讲得多好啊。你经常会编故事,其他同学在这个方面就比不上你! ”



这句鼓励的话宽慰了当时低落的他,并且在后来的成长中,每当想起那句"郑渊洁是咱们班最没出息的人”这句话时,这句话也给予了他底气。


这个12岁被学校开除,19岁被退伍的孩子,按照正常标准评价,就是无药可救。但郑爸爸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认可与肯定。


郑渊洁自己曾说,人类的本质就是渴望被欣赏,所谓的“忠言逆耳”是他最不喜欢的。越是年龄小的人,越希望获得认同,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由衷欣赏,欣赏是天才的催化剂,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拥有一对善于肯定与鼓励的父母,是一个孩子成长之大幸。




03



父母的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俞敏洪在《老俞闲话》中曾提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刀子嘴,豆腐心”这种说法,所谓的刀子嘴,其实就是刀子心。


那么,身为父母,我们要如何管住自己这张嘴呢?


1)不比较的勇气

很多习惯于否定孩子的父母都有个特点,看人家的孩子全是优点,看自己孩子就满身缺点。


哪怕是孩子做得好,在他们眼中还是比别人家孩子差点。


但没有人愿意被比较,孩子同样如此。


越是用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去否定他们,越会增加他们内心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从而失去上进的动力。


因为无论怎么样,自己就是不如父母口中的“那个孩子”。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金韵蓉提到的: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等他长大了,就会被消极思维主导,成为程式化,主导他的每一天。”


身为父母,我们必须要明白,不是每个孩子在每一个领域都是第一名的,他们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地方,那些比较毫无意义,只是徒增孩子的压力而已。


2)不设限的爱

有的父母会问,为很么总是控制不住去苛责孩子呢?自己知道这样不好,但说出口的话却变了味。


其实问题本质上就是,我们的爱是带有条件的。因为你优秀,所以我会更爱你。但当你辜负了我的期待时,我便会用苛责的语言发泄我的失望。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句话,看似空洞,实则非常重要。


因为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他们内心强大而自信,哪怕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言弃。他们知道,无论自己表现如何,父母都是坚强的后盾。 


如何给予不受限的爱?


那请回想一下,我们在生育孩子之初,难道是因为我想要一个聪明,优秀的学霸才决定生育的吗?不是,那只是因为我需要一个孩子,仅此而已。


那些欲望不过是随着他们长大渐渐膨胀。


收回欲望,爱孩子,爱他们的一切.


3)不被世俗裹挟的淡然

在内卷的今天,做一个淡然的父母不容易,但越是焦虑,越是会口不择言。


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我们付出多大心力,孩子也未必能如我们期待的那样。


记得北大网红教授丁延庆一段话让人很触动。


在被问到是不是能接受孩子以后的大学不如自己时,他说:“可以接受,而且必须接受。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学会接受她,对于谁都好。”



其实,人生没有什么绝对成功的标准。


身心健康,有对生活的热爱,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也许平庸,但无论怎么样也不能说是人生的失败者。




04



有一则短片《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其中每一句话都很扎心:


“你就是个废物!”

“我造了什么孽,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自始至终都不如你哥哥”


这些话,哪怕是孩子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仍然清晰地记得。



有些伤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治愈。可是父母言语的伤害,却让无数孩子终其一生都活在阴影中。


一个合格的父母,永远知道给自己的嘴上一条拉链。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作者:卡卡辛。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