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女儿花30000元买个馕,妈妈的反应引数万人点赞:允许孩子犯错,到底有多重要?

2022-12-26发布于北京

关注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带女儿去一家常去的店里买馕,让女儿去付款,结果女儿误把密码当支付金额转了3万元过去。
女儿意识到自己付错了钱后,瞬间被吓哭了。
妈妈虽然也很着急,但她并没有对女儿发火,而是想着怎么做才能既不吓着孩子,又能让她从中收获点什么。
妈妈先与老板沟通了解决方案,两小时后到店里来退钱。随后耐心安抚女儿的情绪,并告诉她解决思路,最后带着女儿去店里给老板一起道歉,并购买了其他商品作为补偿。
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也明白了,原来生活中的细心不止在于整理书包。至此,这场乌龙总算落下了帷幕。
妈妈不禁感慨道:“还好,3万元的大饼,给生活里增添的只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事故。”
事实上,孩子犯错不可怕。怕的是父母情绪失控、大发雷霆,用咄咄逼人的态度,将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正如有句话说的:“和孩子站在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犯错,也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在以色列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特拉维夫管理学院主任乌迪·阿哈罗尼说到了自己4岁的孙女:
“每次我告诉她'你现在要去睡觉了',她就会问'为什么?‘”
“你应该穿这条裙子”“为什么?”
“你现在要吃饭了”“为什么?”
他说,在以色列,质疑无处不在。
而在包容失败,鼓励尝试方面,如果一个人失败了再次创业,会融到更多的投资,因为以色列文化崇尚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者。
他们认为失败、犯错都是帮助一个人成长的台阶。
而在我们的教育观念里,认为出了差错往往就代表着失败,不犯错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们从小不被允许犯错,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面对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下意识的选择批评、惩罚、唠叨、包办。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都不难看见这样的场景:
家长训斥孩子,强势地逼问:
“你错了没有?说,错没错!你道不道歉?”
这类家长很少考虑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意愿,他们常说“我骂你都是为你好”,但话里隐含的意思却是“你必须听我的”,完全不给选择权。
在这种教养方式之下,一个哪怕是早已成年的孩子,也会体会到巨大的被吞噬和淹没感:我永远也无法成为我自己。
春秋时期的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大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
爸爸妈妈们要明白: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
人无完人,也没有哪个孩子一点错误都不会犯。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重,分辨是非的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强,所以犯错误是很常见的事情,爸爸妈妈们小时候也是会经常犯错的。家长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
犯错是在积累经验
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孩子在小的时候犯错误,其实是在为以后积累经验,现在犯的错误,家长如果能够进行正确地引导,那么孩子长大了之后就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能让孩子认清自我
孩子如果犯了错误,会发现自己身上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候,孩子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孩子可以认清自我,不断改正缺点和毛病,从而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优秀。
所以爸爸妈妈们:
不要破坏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一直都不犯错误,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严厉,但是不要破坏孩子的天性。犯错肯改正就是好孩子,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犯错”把孩子“禁锢”起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由成长,不能要求孩子太完美。
允许孩子犯错
任何问题都不只有一种标准答案,给孩子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权利,哪怕是犯错。
犯错误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孩子即使经常犯错误,也不代表将来就会没出息,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看到孩子犯错了就大吼大叫,更不能为了让孩子不犯错误,而用很多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孩子。小时候犯的错误,会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长大后则会少吃亏。
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孩子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改正。家长要做好引导,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把正确的方法教给孩子,这样能够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孩子也会知道下次如何避免再犯这种错误。
教育,应该允许孩子大胆假设和质疑。教育,应该允许孩子犯错。教育,应该鼓励孩子在思考中多转几个弯,应该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和奇妙的科学世界。
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就以一个标准量到底,只会过早地给更多孩子贴上失败的标签,让他们害怕犯错,做事畏手畏脚
好的教育应该:
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尊重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注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学习自己处理事情,与父母平等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人生方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夜长大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来,慢慢成长。

作者:小甜甜,图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