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张绍刚式“爹味父母”引热议:这3种“爹味发言”,会把孩子的心推远

2023-04-11发布于北京

关注


   前段时间,刷到张绍刚的某个综艺节目,节目中他跟孩子们的交谈可谓“爹味”十足。

总结了一下,他的发言包括三种:

第一种是爱说反话,他会说“你画的画课真好啊”,然后冷嘲热讽孩子,看起来像是督促孩子进步,实际上就是在打压和否定一个孩子。

知名画家几米说过,孩子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父母对他冷嘲热讽,长大之后他们不愿意再和父母说话,就是他在逃避伤害。

第二种就是自顾自的说话,节目中小男孩说我自己表演节目不需要音乐了,但张绍刚非要让他去使用音乐,几个来回之后小男孩只有妥协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饭桌上,兴冲冲地分享自己的见闻,但是家长说快吃饭吧别说话了,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无关回应,指的就是孩子得到的回应和他的期望是不在一个轨道上的,他觉得父母永远无法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想法,那他就选择保持沉默。

第三种,一定会激发孩子逆反心理的话,就是控制和命令。就像节目本来是一个很轻松的自我展示,但是张老师的很多命令,会让整个表演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文艺汇演,顿时增加了很多紧张感,很多网友甚至觉得,回到了自己被父母支配的恐惧。

没有人喜欢被呼来喝去,被别人控制一切,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时候,他会觉得父母的这些命令和控制,是一种冒犯,相应的就会有叛逆和反击。

这样的“爹味说教”实在让人感觉压抑。

“爹味”指的是一些父母老是喋喋不休教训自己的孩子,这个概念最开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有一些上年纪的男性喜欢在人面前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经常给出一些毫无建设性的意见。

而“爹味”出现在亲子沟通中,对孩子成长来说也是灾难性的。我们经常会纳闷,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不想跟父母说话,而且很叛逆,其实家长说话多多少少带点“爹味”。

这些话
你是不是有对孩子说过


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长辈,我们会不会不经意地展现出了爹味,引发了孩子的反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话,你是不是有对孩子说过:

“不听我的,你早晚会吃亏!”

“我这样都是为了你好”

“听我的就行了,不要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你还年轻,不懂事。”

“社会阅历我比你多,看人我比你准!”

......

以下是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也是最无用的三种沟通方式:

一、目的性太强

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比如:

家长:“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

孩子:“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

家长:“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

孩子:……

家长:“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恩,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

家长:“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

孩子:……

看吧,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

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二、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

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恩,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

如果家长一个劲儿地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三、别以为自己会聊天,家长是这样把天聊死的

别以为聊天多简单,尤其对象是孩子时,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

妈妈:“说。”(有点不耐烦)

孩子:“妈,我想买一双球鞋。”

妈妈:“买什么买?不是有那么多鞋吗。”

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不买,赶紧做作业去!”

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

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何苦呢?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

妈妈:“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

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

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

孩子:“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

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

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你刚好在忙着,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

说教式教育的“痛”:

父母越讲理,孩子越反叛


我们家长太容易端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诉孩子,你这不行那不行,这得听我的那得听我的。

孩子们不懂反抗,听着听着就这样“爹爹撞撞”地长大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而除了家里的“亲爹”,当孩子长大了,还有在社会上、网络上遇到各种“爹味”人。

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过于自卑怯懦,别人说一不二;

过于叛逆执拗,什么意见都不愿听取......

没有间隙的说教和控制,会把孩子逼得叛逆,甚至成为“仇人”。


朋友前段时间因为和孩子的沟通出问题而焦虑,孩子爱玩手机,但他要求儿子必须先把今天所有的学习任务完成,剩下的时间再放松;

可孩子坚持要先看手机,说他“毛病多”、“别扭”,就是喜欢干涉他,见不得他舒服。

他一气之下,狠狠扇了儿子一个耳光。

从那天之后,只要他一对儿子开口,不管是叮嘱吃饭穿衣,还是学习,孩子都会很不耐烦地关上房门,什么都不肯跟他说。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和学习状态下,孩子的成绩也越来越差。

家长想必不愿看到这样的孩子。

我们要做没爹味的的爸妈,比如张文宏医生,虽然是专家,但从来不摆架子,从头到尾都在强调“我只是一个懂专业的普通人”。

对待孩子太过专断自负,是咱们家长作为长辈,要默默改正的缺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成长为更好的孩子,也有利于家长成为更好的家长。

不要做一个“爹味十足”的家长!

孩子更需要理解、支持和爱


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没法跟孩子沟通,就怪孩子把自己的心房关上,但是这个事情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和方法,只有爱、理解和共情,才是大家沟通的这把钥匙。

这些方法用到极致的话,我们身上的“爹味”自然而然就会消失很多。

一、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二、不要表现得什么都懂

有位朋友以机智善辩、见解不凡享誉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儿子跟他非常对立,要么不说话,要么开口就吵架。

后来他意识到,问题根源在自己:儿子一开口,往往就被他批得体无完肤……

他把自己的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大树底下不长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对、不好,儿子才不要听,恰恰因为他太对了、太能了,让儿子显得很“瓜”,结果,儿子就懒得在他面前说什么了。

三、抓住重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

反之,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孩子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注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

五、适当示弱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提醒自己: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在沟通中应该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感受到关系紧张时要收敛并且想办法修复,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不能硬来,家长可以适度示弱并进行安抚,等孩子情绪缓和了,再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会有自己的主张,即使家长知道最佳解决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更不要强迫孩子听取采纳,建议使用发问式沟通。比如:

你觉得这个事情怎样处理比较好?

需要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

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

六、尊重孩子

纪伯伦在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这样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近些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说话之道”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也要学学与孩子沟通时的“说话之道”。

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发展机会,孩子才会慢慢理解家长的苦衷,才会慢慢敞开心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