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刘亦菲遭霸凌事件升级:保护我们的孩子,一定要警惕这些欺凌迹象!

2023-05-15发布于北京

关注


近日,女星刘亦菲因为被霸凌而连上热搜。


事件的起因源于某个网友的留言。
由于刘亦菲主演的部分电视剧需要开通会员才能观看,导致某位网友在评论区里大发牢骚:
“小时候揍了好几次天仙,现在想看她还得开会员。”
对于观众的质疑,她还大言不惭的承认:
“我已经揍过了,小时候做过的事情又不能改变...”
言语之间毫无悔意,似乎受害者今日的 “明星” 标签为她的无耻增添了几分炫耀的色彩。

随后,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早在一次访谈中,刘亦菲就自曝在美国上学时自己曾被几个韩国女生欺负。


有一段时间,几个韩国女孩总是为难她,上课坐得好好的,有女孩过来扯她的头发,拿笔在她身上画东西。


刘亦菲把这些事情告诉了校长,这几个女孩子被处分一个星期不上课。

虽然她云淡风轻地说着自己被霸凌的过往,但这么多年还记忆深刻,足以说明这段经历给她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阴影。


好在她当时对校园霸凌的处理,非常及时、有效,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同时也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即便家境优渥,众星捧月成长起来的刘亦菲仍免不了遭受欺辱,那更多的普通人在年少时,又要遭受多少来自同龄人的欺凌?

校园欺凌


不是“孩子之间打架拌嘴而已”



欺凌不仅仅是肢体伤害,它的表现形式非常广泛,还包括语言欺凌、财物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现实中往往几种形式并存。
但最终目的——都是给受害者在人格上予以最沉重的伤害。
韩剧《黑暗荣耀》已经将校园霸凌这件事的逻辑讲得非常透彻了。
首先是彻底的“不拿人当人”,丛林法则碾压过穷人的尊严和肉体,碾压社会的基本人伦。
其次,霸凌者会不断寻找霸凌的对象,文东恩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霸凌者会随时随地地寻找弱者,没有团体,没有朋友的新人,很容易成为他们施暴的对象。
在我国,2021年6月1日,经过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首次明确了学生欺凌的定义——
“学生之间,一方在主观上有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侮辱、欺压,给另外一方造成了肢体伤害、精神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行为。”

欺凌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点:


1.取笑、说刻薄的事情或用刻薄的态度叫某人的名字。嘲笑别人的身材、性格、喜好,给别人起外号等等。


2.故意忽视别人或不让他们参与游戏或排挤他们在活动之外,或鼓动其他人做这些事情。


3.讲下流的玩笑或传播下流的故事


4.推、绊或打某人、或者拿走、损坏他人的东西。



 
被欺负的孩子


承受了哪些痛苦?



很多孩子被欺负后,有的会感到很羞耻或者害怕被家长责骂,有的则担心家长为自己出面后,恶霸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选择沉默。
有调查数据表明,只有不到三成被欺负的孩子,会在事后告诉别人,超六成的孩子选择了不求助。

如果孩子迫于压力不敢告诉家长,那么我们要警惕孩子的变化,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体征变化】:


无法解释的伤痕

身体出现伤痕是最直观的信号,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缘无故出现淤伤、抓伤等人为伤痕,有可能是遭遇过暴力伤害。
经常头痛、胃痛或各种不舒服、甚至装病。

睡不着或经常做恶梦。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被欺负、侵害时可能出现的表现。
饮食习惯改变。
厌食或暴饮暴食(孩子可能在学校没吃午饭、饿肚子回家)。
上厕所习惯改变
孩子非要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可能已经成为他在学校受到伤害的暴力场所。

【社交活动的变化】:


·孩子可能会避免参与他们过去喜欢的社交活动,例如聚会。


·午餐和休息时间被排挤在外,放学后与同学失去联系;


·在各种比赛中经常被同伴使坏,成为落选人等等。


【情绪的变化】:


孩子可能看起来异常焦虑、紧张、不安、不开心、沮丧、流泪、愤怒、孤僻和神秘。当返校时间临近时,抵触情绪特别大,不愿去学校,不愿和同学交流等等。


如果孩子在遭受霸凌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护,很容易陷入精神障碍。


曾有统计数据显示:欺凌受害者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普通学生的4.8倍,自杀的可能性比起普通学生更是18.5倍。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


在中国,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该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


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绝大部分的孩子在遭受欺凌后,选择了沉默,或者没有得到支持系统的维护。


实际上,我们的忽视往往纵容了霸凌的频发,孩子受伤一次没有得到有效扼制,还会遭受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的精神蹂躏,足以致命。


正如韩剧《黑暗荣耀》呈现的那样,女孩向霸凌者哭诉“为什么这样对我”时,同龄的霸凌者却得意地说“因为我这样对你也能安然无事”。


如何从根源上减少欺凌事件?


从霸凌者角度分析,我们看到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存在很多的问题。

可能没有得到过家人的关爱,看多了家庭中的暴力事件,有些甚至是家暴的受害者,没有同理心,学会以暴制暴;有些是管教无方,家长纵容溺爱,犯错时不会引导修正行为偏差。


那么,关于被霸凌者的成长因素,也存在家庭教育误区——遭受家人的忽视、贬低、打压。他们往往都比较内向、势单力薄,主要表现低自尊、低自信心、孤独、胆小怕事、不善人际交往。当遭受外界欺凌时,不敢告诉家长,因为他知道自己得不到家人的积极回应。


所以,要减少霸凌事件,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做好榜样,并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当收到孩子的求助时,一定要极力维护他们的尊严。学会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了解校园生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校园方面作为教育主体,要对欺凌行为进行严加管束,绝不容忍和纵容。除了教育、批评霸凌者外,更应该深入研究他们为何会产生暴力行为,帮助他们重塑价值观。同时,也要做好被霸凌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把伤害降到最低。

而在欺凌发生时,能否有效获取支持,还得看霸凌者的自我维护能力。


当欺凌发生在自己身上,第一时间向身边人救助,告诉家长和老师,必要时报警求助;并告诉自己“被霸凌不羞耻,霸凌者才可耻”,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让孩子们摆脱阴影,沐浴在阳光下,不畏惧,不退缩!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