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7岁萌娃因偷拿玩具被父亲送到派出所:其实每一个偷东西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2023-06-13发布于上海

关注
作者 |夏小雨



01



最近,一名年仅7岁的小萌娃被父亲送进了派出所!

图片来源:微博白鹿视频

民警叔叔问他:你是偷了别人的东西是吧?是为什么?

孩子说:我想要。

民警叔叔很耐心地告诉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好的行为,知道吗?

图片来源:微博白鹿视频

新闻的下方,一众网友却吵翻了。

父亲希望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

但是,对于孩子偷拿东西这件事,这样的管教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曾有儿童成长研究机构做过一份调查:10岁之前的孩子是否有过偷钱的行为?

结果显示,60%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行为,而剩余的40%中,还有部分家长表示不很清楚孩子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

可见,“偷”是孩子的普遍行为。

面对孩子的行为,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要解读“偷”背后的原因。



02



偷拿东西的孩子,不是坏孩子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问题:发现7岁的孩子偷东西后,你会怎么做?

图片来源:知乎

一位妈妈讲了自己的故事:2岁半的女儿跟着爸爸去超市买菜,回家后,爸爸说:女儿居然会偷东西了!

在超市里,女儿看到了喜欢的棒棒糖,就拿在手里,结账时也没让爸爸买单。

妈妈听了之后,耐心给女儿讲道理,然后,女儿和爸爸一起把棒棒糖送回了超市,并郑重地和售货员道了歉。

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想到,网友们却齐刷刷地指责这位爸爸的做法有些欠妥当:2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偷”的概念,这么强行给孩子贴标签,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实,孩子年纪小,他们分不清“你的”和“我的”,也没有明确的物权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2-5岁):孩子缺乏按照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
•他律道德阶段(6-8岁):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认为是不可更改的。
•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思维具有可逆性,不认为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孩子有了公正的观念,倾向于支持公正平等。

作为家长,我们应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戏剧家吴祖光在他的《偷钱》一文中,就回忆了小时候他偷钱的事情。

早上起床后,看到书桌上放着一叠铜子儿,看看周围没人,他就拿了几个去上学。

次数一多,就成为了习惯,直到有一天,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很严厉地责问他,他羞愧地低下头,对妈妈说,我想买球拍和球网。

妈妈听了,反问:这是偷钱,是做贼,懂吗?

第二天早上一睁眼,他看到了枕边的盒子,里面是妈妈给他买的球拍和球网。

从那以后,他再没偷过东西。

当发现孩子偷拿东西时,先别急着发火,很多时候,这种行为只是说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03



偷拿他人的东西,源自自身的匮乏


吉林卫视《好久不见》节目中,有一个颇为悲剧的女孩。

从小,父母离异,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上初中后,爷爷每次给她5元钱,她都攒起来,吃饭,买生活用品,甚至,生病了,都没有人管,她需要自己去看病,支付医疗费。

兜里没钱,身后没人,于是,这一刻,她的人生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她开始偷同学的钱。

图片来源:综艺节目《好久不见》

除了同学,她也开始偷家里的钱。

有了钱后,她就去还医药费,去买吃的,买衣服,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图片来源:综艺节目《好久不见》

爸爸知道她偷钱,很生气,和她断绝了关系。

但是,爸爸不知道的是,她真正需要的,是得到父母的关爱,她不想成为一个父母双全的“孤儿”。

图片来源:综艺节目《好久不见》

当孩子的情感渴求没有被及时察觉及关爱时,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扭曲的心态,然后,成为一种习惯,慢慢吞噬着孩子的羞耻心。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Goldman教授说:这样的行为不过是调节情感状态的方式,用来应对危险、创伤性的情境。背后,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也讲过他的一位咨询者的经历。

因为种种原因,她和父母的关系很僵,她恨他们,非常地恨。

于是,为了报复他们,她不但偷家里的钱,还故意让他们知道,她就是想让他们生气,让他们打骂她。

只是,那一阵短暂的“快感”过去后,心中仍然是深深的伤痛。

她多么渴望能够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有着疼她爱她的父母,能够尽享家庭的温暖!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那些偷东西的孩子,他们不是坏孩子,他们只是缺少一份关爱。

他们不是可恨,而是可怜,不是可悲,而是可叹。



04



比起偷拿的行为,正确的惩罚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谈到了自己小时候“偷钱”的事情。

看到家里的桌子上总是放着一些零花钱,她就想:这么多钱,随便拿走一两张他们不一定知道。

图片来源:微博李玫瑾讲育儿

没想到,过了一会,父亲指着桌子上的钱,问她:你动没动?

她没回答,但心里已经意识到这个事情是不好的。

父亲郑重地告诉她:你要是做了,就如实地告诉我,如果不说,那就增加了一个新的问题。

听到女儿承认了之后,父亲说: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就是偷,特别不好,因为,你今天背着爸爸妈妈,今后你做别的事也会背着爸爸妈妈。这样,你出了危险,我们就不会发现。

图片来源:微博李玫瑾讲育儿

很为这个温柔、智慧的父亲点赞。

当孩子偷拿东西时候,我们要冷静地对待,给予他们“非惩罚性”的教育。

1、剥离情绪,就事论事


父母应该学会剥离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时间,将个人的情感与孩子的错误分离开,就事论事。

最近,看到了这么一个新闻,倍感震动。

一名父亲觉得儿子的成绩不太好,就想去学校“教训”他一番。

到了学校后,父亲看到儿子正在开心地给同学们分零食,笑容满面,开朗乐观。

那一刻,他突然释怀了:他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图片来源:微博商丘网络电视台

是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他们也依然是好孩子,是最值得我们疼爱的孩子。

2、情感联结,拉近距离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天和地。他们最怕的,就是我们不爱他们了。

因此,我们要在时候给予他们积极的拥抱,让他们明白:我这么做是在帮助你成长,与爱不爱你根本是两件事。

3、定立规则,划清底线


孩子年纪小,很多道理他们不甚明白。

我们需要给孩子立下规则,为他们的行为划定清晰的底线,告诉他们那些行为不能做,哪些红线坚决不能碰。



05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会用尽力气去探索眼前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就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不断前行的循环反复中,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

错误,是孩子成长及成功的跳板,给了孩子们一次反思自己的机会。

有人说:好的教育,都是一场和解。

与自己和解,与焦虑和解,也与孩子和解。

多理解一下那个年幼的孩子,他们或许行为不正确,做事不完美,但那又怎样?

他们依然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懂“孩子”这本书。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