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这么简单的小事,坚持就能抗抑郁!早点知道就好了

2023-07-18发布于上海

关注
作者:夕暖


再一次,“抑郁”被推上热搜!


7月5日,山西朔州一名小伙,在7楼楼顶拿螺丝刀准备跳楼轻生,因为患有抑郁。



7月6日,浙江一名25岁视频主播小英,在家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而在此之前她已经有过多次自杀行为。


5年前,她曾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当脱离危险,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她微笑着告诉医生,自己不后悔。



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各个年龄段的人患有抑郁症,2/3的患者有过自杀念头,半成以上患者尝试过自残行为。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这意味着,在你我身边,每10个人中就有1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信息背后,令人惶恐,更让人忍不住深究,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抑郁”?




01



抑郁,并不是简单的情绪低落


“你就是老想太多,找点事做忙起来就没时间抑郁了。”

“你的抗压能力太弱了!”

“你别再说自己痛苦了,我们也很痛苦好不好。”

“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开点嘛!”

……


这种自动把“抑郁”当成“情绪低落”的劝解,并无法让抑郁症患者得到真正的宽慰。


诚如考试失利、被炒鱿鱼与人发生争执,甚至只是雨天,都有可能导致心情低落,有时可能根本就是没来由的消沉,伤感就那么不经意地来袭了。


但是渐渐地峰回路转,悲伤的感觉总会慢慢淡去。


可抑郁症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有所消解。


它是一种情绪障碍,会导致弥漫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影响你的感觉、思维和行动。


那么,抑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想起曾看过的一个心理试验:


心理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做了2个练习。


第一轮,他邀请大家闭上眼睛,回想近期让自己不太开心的一件事,然后站起来,在房间内随意走动。


 脑子里要继续想那件事,但是表情要保持平静,不能让别人看出你不开心。 一会下来,大家都隐隐感到,心里有点不舒服。 


 第二轮,老师要求两人一组对话,让A去问B发生什么事,而回答的一方要始终保持微笑,表现得自己并不在意。


 这一轮结束,大家明显感到更累了:明明心里很难受,还要假装开心,太压抑了。 也有部分学员觉得,胸口有些堵。 


 老师解释说:“如果每天都这样假装开心,人也就会越来越抑郁。”


因为,所谓抑郁就是:一个人心理能量被耗尽后的状态。


而最消耗能量的事,莫过于隐藏自己的真实状态,或是刻意表现出相反的状态。


那些最容易抑郁的人,常常会对自己有很多反常理的期待,比如:明明不喜欢的事,我希望自己能开心地做;明明很累了,我希望自己还能集中精神完成;明明很生气或难过,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微笑显得大度……


正如一位精神科主任所说,“他们对于自身情感往往呈现出忽视或压抑的状态,眼睛永远盯向外界对自己的期望。但是他自己想要什么、渴望什么,其实是完全看不到的。”


可当伪装的状态与真实状态之间跨度越大,消耗也就越大。


一个人越压抑真实自我,也就越容易抑郁。




02



抑郁,是大脑在求救:

“我需要换一种活法”


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也曾深受抑郁的折磨。


在银幕前,他是最欢乐、最高怪你的喜剧演员,为观众带来很多欢声笑语。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从小就要照顾抑郁症的母亲,这让他从小就学会了假装快乐。


成年后又连续遭遇了几段破碎的感情经历,接二连三地对他造成了重创。这些痛苦,原本可以通过倾诉或发泄,来进行排解的。 


可因为他“喜剧”人设的深入人心,导致了一个后果:观众只期待看到他诙谐、搞怪的一面,所以他必须把内心的悲伤和痛苦藏起来。


而长期生活在这种内外不一的状态下,他很快就被消耗殆尽,也导致他抑郁不断加重。


直到有一天,他选择了摘掉“伪装”的面具,逃离“伪装”的生活。后来,他选择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去释放自己积压已久的苦闷,从而得到了疗愈。



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看见和认可,但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能否真正看见自己。


自我关怀像是一束光,随时照到内心深处,让你看到自己。


抑郁,或许会击碎一个人原来的生活。 但当我们敢于正视真实的自我时,换种方式去活,或许便能迎来崭新的生活。


换成什么样的方式呢?


金凯瑞总结道:当我们谈“抑郁(depressed)”时,可以把这个词拆解为“深度休息(deep rest)”。


休息,就是疗愈的开始。




04



深度休息:看见自我真实情感


很多时候,说到休息,我们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躺着什么都不做,或者吃喝玩乐。


但真正的抑郁,这些做法并不能让人好起来。


真正能让人得到疗愈的休息,关键在于看见自我真实情感。


前两天刷到这样一条微博: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项研究:提高幸福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能释放自我的真实情感,也能被看见。


这就是高质量的交流。


心理学家Jeffery曾和同事们招募900多名大学生一起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所有参与者平均分为3组,每个人随机进行交流,然后在当天晚上报告他们的压力水平、焦虑水平、与他人的联结、幸福感、孤独感和一天的感受。


结果发现,进行高质量交流的人的幸福感,远远高于对照组(即没有进行高质量对话的人)。与此同时,他们抑郁和焦虑的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高质量的交流,能让我们感受到联结感,而联结感可以满足我们对于归属感的需求。当归属感得到满足,我们的日常压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降低。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过去的30多年里,小A一直都是妈妈心目中的“乖乖女”。 


平时交什么朋友,甚至穿什么衣服,都要听妈妈的意见。 毕业后,她也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去妈妈安排的单位上班。 


即使心中偶尔会涌出对妈妈、和对工作的不满,但小A都强忍着,假装自己享受其中。


直到一天早上,小A醒来睁开眼,发现自己起不了床去上班了。 以往,无论她多难受,只要妈妈过来骂一下,她都会咬牙坚持起来。 但这一次,无论妈妈怎么指责,小A都无法走出家门去工作。 


后来,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她得了重度抑郁,只能停职在家。 


在生病这段日子里,为了帮助小A走出抑郁,妈妈开始“纵容”女儿:当疲惫感爆发出来,允许她躺在床上,终日动弹不得;当愤怒感爆发出来,允许她歇斯底里释放出来,当悲伤爆发出来,允许她靠烟酒来麻痹自我。


当妈妈看到小A的真实情感,并一点一滴地允许小A把它们活出来。


几个月后的一天,小A突然心血来潮去楼下散了半小时步。 这意味着,随着深度休息,她不断地活出真实,情况也在好转,活力在慢慢恢复。 


真实的情感被看见、被释放,是对抗抑郁的最好方式。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就是: 累了就睡,不开心别装,有心事就说。 


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经常看到有网友抱怨: 现在的生活压力这么大,到哪不得忍着让着啊?怎么可能活得真实? 


确实呀,现实生活中难免会有无奈、需要忍受的地方。


我们并非要追求百分百的真实,而是要始终为自己保留那么一点“真实活着的空间”。


 比如: 在面对讨厌的工作却又不得不笑脸相迎时,可以私下和好友一起吐槽。在休息的日子里,留些时间自己独处,或和相处舒服的人见面。允许自己让一些人不满意,去拒绝那些让自己不适的要求。 


当真实情感能够流露出来,这样的生活才值得。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