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育孩子时,“三不惯、三不说、三不管”很关键!轻松养出落落大方的孩子

2023-08-01发布于北京

关注

邻居王阿姨的儿子小辰,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别人家的孩子”。

每次见人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初中、高中、大学一路保送;钢琴、书法手到拈来;去年作为校篮球队队长拿到了省级比赛的名次。

大家很是羡慕,向王阿姨请教育儿经时,王阿姨说了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

“像种树一样养育孩子,该放手时放手,该修正的修正。”

的确,养孩子最大的失职,莫过于不该管的管了,不该惯的惯着。

爱孩子,是技术和艺术的交融,尺度的拿捏,尤为关键。

有的父母在教育上总是拎不清轻重,该管的不管,该放手的时候却总是不依不饶,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只有做好“三不惯三不说三不帮”,孩子才能够少走弯路,越来越有出息。

“三不惯”

1、孩子没有规矩,不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个不守规矩的孩子,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会因为受不了社会规则对自己的束缚而伤害自己,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反之,规矩虽然约束了孩子的言行举止,但它能够有效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不要以孩子年龄小为由,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孩子闯了祸,你包庇纵容;孩子犯了错,你不以为然;孩子有了坏习惯,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在父母次又一次纵容下,被宠坏了。

等孩子长大之后,会发现,再也管不了孩子。

尽早让孩子明白:规则就是界限,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

2、孩子任性妄为,不惯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带孩子去商场,说好了只买一个玩具,可到商场之后,孩子这也要,那也要,不给买就嚎啕大哭,撒泼耍赖,逼父母就范。

这种行为,坚决不能惯!

惯子如杀子。

如果,孩子发现对父母撒泼好使,就用同样的方式要其他东西。

长此以往,孩子就把“撒泼耍赖”,当成要挟父母的手段,不断变本加厉,以达到自己贪婪的目的。

原则和底线问题,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孩子撒泼时,父母需亮出底线,温柔坚定地拒绝,并告诉孩子“虽然你很失望,但你必须遵守规则”。

若孩子一再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父母可以先冷处理。

让孩子冷静会,等孩子不闹了,再慢慢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

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是孩子的责任,更是父母的义务。

3、孩子习惯不好,不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习惯不好,一定不能惯。

小时候会多少知识、了解多少技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终身陪伴的好习惯。

截然不同的习惯,注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会全然相反。

哪有什么天生学霸,不过是好习惯的厚积薄发。

孩子喜欢在游戏中制定并参与规则,更容易养成习惯。

三不说



孩子与我们相比,心智还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些过重的话不应该对他们说。



1、夫妻之间不说互相埋怨的话



恩爱的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和睦有加。他们不会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孩子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会觉得自己的父母不靠谱,还会养成暴戾乖张的性格。



2、不说打击孩子的话



打击孩子,以挫伤孩子信心——来培养孩子性格的方法。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个性,经常性的否定,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究竟自己做错什么了?



长此以来,就会有厌世和充满自卑的性格,做什么都会唯唯诺诺。



3、不说哭穷的话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吃一顿肯德基——这顿饭得花我多少工资;

吃一次樱桃——妈妈可一口都没舍得吃啊,全给你留着呢,就这么一点,就要多少多少钱。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些随口的话说多了,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导致家里不富裕的原因,因此产生负疚感和自卑的心理。


长期以往,孩子会慢慢地压抑自己的需求,把心愿降到最低甚至不敢有。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通过哭穷给孩子传递的“你不配”、“你不值得”的信号。


钱不够花,和打雷下雨一样是自然现象,不必要把穷挂在嘴边。

当孩子想要你买个玩具的时候,不要说:“这个东西很贵,我们买不起。”或者“爸妈挣钱不容易,你别乱花钱。”


你可以试着用“这个月超预算了”或者“这个东西你已经有了”这样的方式回答。


不要告诉孩子,家里穷,你要好好读书,念大学,家里就靠你了。


而是要告诉孩子,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能为你做什么。


三不帮


1、学习的忙,不帮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依赖的心理比较强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喜欢向父母求助。作为家长我们绝对是一个好的辅助,但要有一个限度。


然而我却认识一位妈妈,孩子写作业时,她就在一旁时刻待命。一会帮忙批改作业,一会讲解题思路。


长期下来,儿子不但成绩没提高,反而形成了一个坏习惯:


妈妈不在身边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在心理学上有个“100%理论”指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有20%不做,那么孩子就会做20%。如果我们有80%不做,那么孩子自己就会做80%。


学习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家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反而会扼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只有退后一步,让他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他才会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2、孩子能承受的困难,不帮


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非大人想象得那么脆弱,对孩子适当放手才能激发出孩子更大的潜能。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两个小女孩起了争执,一个气势汹汹,一个哭着据理力争,看着着实让人心疼又好笑。


然而,两个孩子的父亲不仅没有帮忙调和,反而做起了吃瓜群众。


两孩子吵架,心里肯定都会感到委屈。


但两人仍在用自己的方式,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这时,吵架则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辩论”,既锻炼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也展现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力。


看似是让自己感到挫败的事,却成了成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孩子同样需要承受的挫折。

孩子能承受的挫折,适当不管,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认可和褒奖。


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父母要给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只会毁了孩子。


3、孩子自己能拿主意的时候,不帮


有时候,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主性,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太过“能干”。


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走一些弯路,替孩子做打算,本意是好的。小到日常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零食,大到报辅导班、兴趣班,完全由家长一手操控。


这样做虽然看似方便,但实际上会剥夺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


哈佛学霸何江是“哈佛毕业典礼演讲首位中国大陆学生”,在采访中,他表示,无论是择校、选专业,还是决定出国,“没有多少人可以给我指路,没有多少人会告诉我如何学习,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说,“爸爸妈妈的放权,在无形中锻炼了我的独立自主能力,而这是出了学校后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家长们要学会“放手”,坚持“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原则!


适当给孩子选择权,孩子会感受到他们被尊重、被信任,从而带给他们自信和成就感。


爱可以无条件,但一定要有原则

有句家庭教育格言,非常有道理:

“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

父母的爱可以无条件,但一定要有原则。

父母有原则,才能教育出有纪律、道德感强的孩子。

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坚持做父母的原则,放纵孩子,不让孩子明白道德规矩,教育出的孩子也不会有原则,不会有纪律观念。

管教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你不去管教你的孩子,社会会去替你管教。

你可以选择管教你的孩子,也可以选择把责任转交给严酷冷漠的社会。

要知道,孩童时代未经纠正的错误,会让孩子在未来受到社会更加严厉的惩罚。

管教孩子是一门学问,虽然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但仍需要不断学习。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生命教育协会平安福音中学

课程设置:香港DSE课程

学费区间:免费

美中国际爱智学校

课程设置:AP课程,Alevel课程,加拿大课程,国际艺术课程

学费区间:16-18万/年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IEC国际教育中心

课程设置:AP课程,双语国际课程

学费区间:8.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