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凡是把孩子放第一位,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2023-11-01发布于北京

关注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能决定一生;


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这些观点,来自于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

他说,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成长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这个差异是由家庭造成的。”刘长铭曾经的演讲,道出了不少教育一线的真切观察,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刘校长的讲话。

别把自己的梦想
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确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

我们谈过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所谓的重视多少有一些扭曲,但是总体来说,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这样的活动,都是座无虚席。这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心态。

但是,正是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产生了许多过去没有产生过的问题。

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对即将出生或者即将长成的孩子有着许多的要求、梦想和希望。

比如说,怀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爸爸妈妈的身体,为了孩子将来的出生有一个更好的生理方面的基础。

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对他有很多梦想,比如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状元,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

但很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当我们开始做家长之后我们很多的梦想,很多的关注是一生不可能实现的,是虚幻缥缈的。

很多家长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我们为了追求那些我们认为的虚幻缥缈的目标,就产生了许多我们今天看起来本不应该产生的现象。

如今更多的家长看重的是“抢跑”,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

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最先达到终点。

但是,今天家长们都在拼命地“抢跑”。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中国学生的家长如此地热衷于“抢跑”。

请鼓励你的孩子

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

刚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

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

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我们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们的身边给自己倒一杯水。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开始有非常多的崇高理想,但是最后当我们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做的都不正确。

我始终不认为强化训练能培养出我们所谓的“成功”的人,当然成功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

有句话是,行行出状元,我理解的就是无论对哪种人群进行统计分类,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正态分布的。

一个优秀的厨子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反之,也是这样。

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少数的。

绝大多数是平常的。

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

看过一个采访,日本的很多姑娘,特别是东京的姑娘都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因为她们认为这样的人什么都有了,以后可能就不愿意奋斗了。

他们更愿意小两口从一无所有开始,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生活的构筑过程,也是情感构筑的过程。

如何与孩子沟通

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


在沟通这个问题上,请每一位家长都思考一下,我们有丰富的话题和表达方式吗?

在沟通的时候,想过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吗?

除了学习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沟通话题?

我们是否曾经向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孩子你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可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彻底地丢掉了。

什么都不用管,哪来的责任感?于是就会出现油瓶子倒了,孩子都会视而不见的情况。

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可能无言的教育方式更有效。

不用说什么,上去拥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头,因为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家长其实帮不上什么忙。

这种无言的动作孩子全都能够理解。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艺术的方式。

比如我们有一个老师,他的孩子从超市拿了一样东西没有结账,等到了停车场准备上车的时候,才突然想到这个东西没有结账。

其实他拿走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家长认为这是培养孩子好品质的重要机会,于是让孩子把钱送去给超市的收银员。

孩子做完这件事情后,家长没有一句口头表扬。

但是整个晚上,父母都表现得非常高兴。

其实这种气氛孩子能够感受到,这就是对他的一种最好的奖赏。

有时候,沟通需要一些时机。

北京四中有一个案例:

我们在若干年前曾经采取一种方式,在军训的时候,我们让每一个家长给军营中的孩子写一封信。


军训差不多为期十天左右,我们让这封信统一在第四天的时候交到学校,然后我们争取在第四天或第五天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读到家长给他写的信。


我们对家长说,不能以我太忙没有时间写为理由,如果全班同学就你的孩子没有信,你的孩子可能很失落。


平时家长不愿意谈的、羞于开口的话都可以在信里写出来。


为什么选择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为这几天是孩子们离开父母、离开家后,在军营相对比较苦的环境、开始产生对家的想念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一封信能够深深的进入他们的心中。


几乎没有学生看到信不落泪的。


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沟通。

说沟通需要我们选择一种方式,选择一种场合,选择一种心境,选择一种时机。

宽容对待孩子
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曾在网上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芬兰的一个小孩子在十岁那年,为家里做了一点事情,他可能觉得需要有一些回报,于是就写道: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到邮局10芬尼,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给你一个这样的纸条,你会作何反应?有些家长可能会暴跳如雷。

而这个妈妈看到这个账单后没有说什么,就把钱放在那儿了。

小孩拿到钱的时候,看到妈妈给他写的另一个账单:

“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

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准备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艺术。

我认为,现在绝大多数家长缺少这样一种教育艺术。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

“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打他、骂他都行。”

这反映了家长的一种心态,在推卸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在很多时候,家长小题大作,儿子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电话,妈妈可能会拿起电话在旁屋监听,或者一个女孩子接到男孩子的电话,很多家长立刻跟老师反映,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这个孩子电话、通信的自由等。

其实这些都是过于敏感。

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把这句话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

他说:

“我现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里揉得进沙子。”

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能从这个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

我曾经读过一位台湾作家写的一个很生动的故事:

他在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们到海边玩儿,孩子们希望下水,考虑到安全,他开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们那么迫切地提出要求,他同意了。

但是,他让老师们在远处布置了一条防线,让孩子们不能超过这个防线。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上来以后浑身湿漉漉的。孩子们说笑着,一个小女孩把衣服脱下来了。

显然,她的衣服脱的太多了,这个老师特别惊讶,想着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

后来,他看到这个小女孩把衣服拧了拧,然后把衣服穿上了,旁边的男孩女孩没有什么异常。

因为孩子们的兴奋点不在这儿,但是我们成年人大喊一声,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就毁掉了。

所以,这就是我们眼睛里要揉得进沙子。

父母如何更好地
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

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比你的生活伴侣更加重要。

夫妻关系第一重要,正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后导致家庭许多矛盾的产生。

家庭教育不要把它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

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睦的家庭最重要。

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就能够很自然、很幸福地成长,孩子的教育就一定是成功的。

至于是不是要那么早地学更多的东西,我个人希望家长不要看重“抢跑”。

希望你们能够更加理性地来对待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的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