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这对“互联网爸妈”看哭200W网友:被父母无条件疼爱是种什么体验?

2023-11-08发布于北京

关注

最近,一段“互联网爸妈逛超市”的视频,让200W网友当场破防。       
视频全程为超市购物车婴儿座视角,这对“互联网爸妈”一边推车逛超市,一边向婴儿座的镜头展示各种商品,就像真的带着孩子逛超市一样。
本来我对此没啥感觉,直到看到了评论区。
许多网友称:“原来坐在购物车上是这种感觉。”

点进去这对父母的主页,才发现被父母无条件的爱着是什么感觉:

他们会在孩子考砸之后,微笑安慰“没事没事”,再带TA购物放松心情;

会把孩子架在肩头,给TA买最喜爱的娃哈哈、奇趣蛋、可以背的果冻包;

会在孩子受欺负之后,第一时间站出来替孩子撑腰,让孩子不再害怕;

会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开车带娃去兜风...


他们以孩子的第一视角,通过屏幕宴请了网友的童年,让众网友也当了一回被宠爱包围着的孩子。

以至于有网友一看他们的视频就想哭:

我不敢想象有这样的爸妈我会有多开朗,会多幸福。


而这对夫妇的女儿也在爱的滋养下,活泼开朗,阳光自信。
属实有些感慨。
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没被父母无条件宠爱过的孩子,隔着屏幕看到暖光倾斜向自己,都会觉得不配。

被父母无条件疼爱的体验

70%的孩子都没体会过


在这对“互联网爸妈”的评论区,70%的孩子都不曾体验过被宠爱的温暖,字里行间满是心酸。
“原来爸爸不开心是不会大吼大叫摔摔打打的啊”。
“我第一次感觉到被家里人撑腰的感觉是在网上”。
“我从小就是被我爸否定,对比,数落长大,我绝对不让我女儿跟我一样”。
“如果我突然之间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会很不适应,并且会愧疚和尴尬。愧疚是因为自己无法融入也无法接受这个氛围,尴尬是因为我现在不需要这些情感了”。
视频的爆火,恰恰证明缺爱的孩子太多了。就像一位网友说的:这对缺爱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炸弹。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艾尔菲·科恩说,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简单来说,就是你不是怀有某个目的才去养育孩子。
但却有很多孩子都没有得到这份“应得的礼物”。
得不到父母无条件疼爱的孩子,一生都在苦苦追寻那份被爱紧紧包裹的感觉。
毕淑敏曾说:
“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缺爱的孩子长大会表现出情感冷漠,不太会主动关心、体贴人;不太信任人,总是对人充满怀疑和敌意,容易把别人的善意误解成对自己的恶意。
不具备爱和感恩能力的孩子,人生很难收获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缺爱的孩子常常会感觉自己被忽视,内心缺少安全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被爱,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到压力、焦虑,害怕自己不被人接受和喜欢。
慢慢地,就形成自卑、胆小的性格,畏畏缩缩,不太喜欢和人交流,经常一个人行动。
缺爱的孩子,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终其一生都在渴望爱,寻找爱。
为了能够得到别人的爱和认可,许多孩子变成了讨好型人格,表现得非常懂事乖巧,常常以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为先,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被父母无条件喜欢的孩子

都自带光芒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对孩子满心的喜欢。
这个喜欢和爱不同,是一种建立在父母健康自尊之上的智慧,是切实做到了,跨越美丑胖瘦,智商高低之上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是将孩子当做一座宝藏,去源源不断地发掘出他的魅力。
而当孩子能遇到这样喜欢自己的父母,即使他再平凡,也会如同插上了翅膀的天使,自信和快乐就成了他显著的标签。
电影《奇迹男孩》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因为面部的先天缺陷,让他很自卑,他自小一切生活起居,包括学习、游戏都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如果要外出,他还要戴上头盔。
庆幸的是,他有一个温暖可爱的家庭。
妈妈严厉却也温柔,为了他的成长放下了自己的事业,她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快乐。
妈妈无条件的爱给了小男孩坚定的信念。
爸爸总是那么温柔,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奥吉摘下头盔,“爸爸想看你的脸,这是我儿子的脸啊”。
爸爸鼓励他,却从不强求他,尊重他的想法,保护他的自尊。
虽然总是经历嘲笑,但爸爸的鼓励让奥吉不断有了上学的勇气,因为不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家人永远是他温暖的港湾。
奥吉从一开始的自卑,到最后的自信,走上领奖台,他的每一步成长都体现着家庭无条件的力量。
“他们做了什么”代表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获得的爱;
“他们是谁”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没有关联,无论孩子成功与否、乖巧与否,家长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不妨从这3句话开始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
“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无条件的爱,就是这样一种“随时可以回家”的爱,不是指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溺爱,而是一种托底的力量:
无论你是什么样子,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爱你、接纳你,尊重你的感受和需求,愿意陪你一起解决问题。
从小感受到这样的爱,会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可以安心做自己,充分尝试和探索;又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盔甲,给予他勇敢面对一切的底气。
或许我们很难做到完全“无条件”地爱孩子,但至少可以通过努力去接近这个目标。
最简单的做法,可以从常说下面这3句话开始——
01“你的感受很重要,我理解”
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表现出什么情绪,家长首先要能稳住自己的情绪,认真地告诉他:
“你的感受很重要。”
能够跟着孩子一起开心、快乐,也允许他生气、难过、委屈、失望。
这意味着家长看见了眼前的孩子,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
孩子从家长的反应中确认了自己的重要性,能够更快的平静下来。

“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

孩子没考好、成绩退步、遭遇挫败时,家长的反应往往是失望、嫌弃、否定,把当下的表现和未来的前途、人生等绑在一起,给孩子很大压力。
其实,越是这些时刻,越需要家长的接纳和爱,会给孩子内心注入巨大的能量,让他能够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起来。
告诉孩子:“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
就是让他明白:外在表现并不能代表你的价值,原本的你就很好,就值得被爱。
家长多给予他关心、理解和帮助,代替指责、辱骂,孩子才会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期待,内心越来越强大。
“我很愿意听你说说”
不懂倾听的家长,很容易误解孩子,破坏他的自尊心、自我价值感。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不认可,时间久了,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爱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
不管发生什么,孩子说了什么,都不要带着偏见,去随意揣测他、怀疑他、指责他,多信任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先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问问孩子:
发生什么事了?我很愿意听你说说。”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后,再去引导孩子。
被倾听的孩子,会因为这份尊重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爱他,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父母守护好孩子的本色,并呵护好孩子的独特,尊重理解孩子。

那么他们就会带着父母满满的喜欢和爱,迈向最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