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如何培养一个不受欺负的孩子?4招让孩子不动手也没人敢欺负

2023-11-17发布于北京

关注

担忧孩子在学校、社会上受欺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毕竟,再强的孩子,也会有人比他更强,再厉害的孩子,也会有弱点,也可能会受欺负甚至遭霸凌。


电影《少年的你》和《悲伤逆流成河》的爆火,让校园霸凌再次戳痛家长的心。现实中的霸凌事件也屡次发生。


那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怎样才能让孩子免于被欺负呢?我们家长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强大起来?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明代汪广洋有一首《画虎》诗,诗曰: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其中“一步一回顾”让人泪目,形象地表达出了父亲对于孩子的担忧、呵护。


然而越是担忧孩子,可能越造成孩子的软弱。

网上流行一句心理学名言:过度的担忧是一种诅咒。这并非胡言乱语,“期待效应”和“墨菲定律”都说明了其中的因由。


期待效应又被成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孩子们中间做了一个实验,让老师随机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期待,结果发现,这些孩子都受到了老师期望的影响,其行为和结果都趋向老师的期望,可以说,实现了老师的期望。


墨菲定律指的是人们越担心什么,怎什么结果越有可能会发生。


过度保护孩子其实就是内心相信孩子“你不行,你很弱,需要爸爸妈妈的保护”,等于是隐晦地表达了对孩子“弱”和“不行”的期望。

过度保护的原理就是让孩子内心相信,你的担忧是正确的,自己的确“不行”,当孩子丧失了“我行,我可以”的信心时,一切都朝着糟糕的方向发展。


所以家长,请为了孩子,收起自己过度的保护,不要为了让自己安心而折断孩子高飞的翅膀。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高尔基《海燕》)!


用爱给予孩子心理能量


当一个孩子的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时候,他的身心会处在自洽(self-consistent)”的状态中,即对自身的认知和客观实际相一致。

他会有内在的舒适感,能够自信坦诚,面对生活的进退,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


自洽的人还会客观地认识自己以及周围的任何事,更具有辨别能力,是非观更明确;

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掌控能力能力更强,不会随意顺从和盲从他人,他还会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我的同事当中有一个非常“自洽”的青年,在面对他人包括领导的时候,他都表现出了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似乎总是胸有成竹,非常自信。

这样的人,别人很难去轻视他,也很难去欺负他。这个同事本身外在条件并不优越,但他似乎有一种很强大的磁场和光芒,在保护着他,同时又在帮助着他。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青年同事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之中,他的父母一直给他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在他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总能及时给他有力的“撑腰”,所以这个同事觉得,自己无论干什么,底气都很足,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后盾,面对任何人没有必要自卑,胆怯。


所以,爱会给予孩子巨大的心理能量,让孩子能够面对一切困难。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观察发现,很多易受欺负的小孩,家庭对他的支持一定是存在欠缺的,这样的孩子,没有退路,没有底气,他的胆怯没有人给与足够的安抚、他的弱小没有人给予足够的保护。


爱德华.L.德西和理查德.弗拉斯特在《内在动机》一书中说到,如果孩子能够吸引某个真正相信他们的特殊人物的持续支持,就可能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这个“真正相信孩子”,给与孩子“持续支持”的“特殊人物”,常常是孩子的父母。


让席琳迪翁具有澎湃的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歌声为我们诠释《爱的力量》吧:


somewhere I've never been 那个我从未到达的地方


Sometimes I am frightened 有时我会感到恐惧无助


but I'm ready to learn 但我已准备好去领悟


of the power of love 爱的力量


改变孩子认知
树立乐观自信的风格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个话题在多年前就引起人们关注,人们希望从中找到“命运”的蛛丝马迹。

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如何被他人对待,和自身“心理-行为”模式有着密切关系。


注意,这并不是“受害者有罪论”,而是希望找到一个解锁“命中注定易受伤”的神奇秘码,进而打破这一“特定命运”。


易受欺负的孩子往往不善于在不公平事件中奋起反抗。


请看知乎热帖里的高赞回答:“人际交往中,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懦弱的人”“如果你表现得紧张,卑微,那么你将会遭到这世间最深的恶意”。


易受欺负的孩子经常不够自信,他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可以反抗、还击对方,有的对他人伤害表出现听之任之的态度,有的则表现出畏缩的态度,这更进一步激发了对方的恶意。


易受欺负的孩子经常对人和事物抱有悲观态度。

悲观风格的人对恶劣情境的解释,更容易让自己感到无助。

乐观风格的人认为消极的情况是暂时的,可以得到改变;而悲观风格的人通常认为消极的情况是永久的,经常把坏的处境永久化,并归咎于自己的责任,形成了对不良事件或坏处境的永久化和人格化解释风格。


既然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现状和结果,那干脆不做好了。所以,当不公平或令自己不愉快的事件发生时,悲观风格人采取的消极态度,会让欺负他的人受到鼓励,得寸进尺。


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提出,乐观积极不是天生的人格特质,它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悲观的孩子可以学习乐观,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掌控“命运”,由弱变强。


 赞美和鼓励孩子
让孩子在挫折中快速振作



什么样的人能够快速从不幸事件和挫折中走出来?


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对“什么样的人不容易受伤”进行了专门研究,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决定有的人可以在挫折后快速振作,不屈不挠,在废墟中重建生活,有的人则一蹶不振。


如何改变一个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改变他的既定态度和悲观想法?——赞美和鼓励极为重要。


当家长对孩子面临的困境和苦恼采取批判指责态度的时候,孩子潜意识中会强化这一困境和苦恼的影响力,甚至把它看作是永久的,不可改变的,因而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和力量。


但当家长能够赞美和鼓励孩子,孩子会从中获得极大的信心去改变现状。

当孩子在家长的赞美和鼓励之下,取得了一次成功的时候,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他就会认识到坏的情形并非永久,自己也可以有力量去对抗那些十分吓人的情景。

当他具有了“我可以”“一切可以改变”的信心的时候,孩子还会溺毙于被欺负、受伤害的痛苦中吗?


不,当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的时候,他获得了掌控周围环境和自身命运的内在动机,他就会立即从挫折中走出来,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家长,请记住,当孩子遭遇挫折或不良处境的时候,你的鼓励和支持带来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你“理性的批评”和“智慧的经验”。你的鼓励和支持会强化孩子的“胜任感”,让孩子获得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当一个人有着强大内在力量的时候,那些恶意和不良行为是不敢随意释放出来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