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娃,妈妈都提前做了这件事,开学前一定要看

2023-08-28发布于上海

关注

来源 | CC爸妈

还有不到一个月孩子们就要开学了,新一批小豆包们就要迈进学校的大门,开启小小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比起咱们这些盼开学的老司机家长不同,幼儿园或小学新手家长早就无法淡定了。

我周围有几个家里娃即将上幼儿园的妈妈,时不时就见缝插针地就问:

  • “入园都该准备点啥啊?”

  • “孩子不会上蹲坑,老师会帮忙吗?”

  • “孩子不爱说话,和同学相处不融洽,和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就差把焦虑俩字写脸上了。

其实咱也理解,一想到朝夕相处3年的奶娃娃,就要离家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的人,心里就难过。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的,与其瞎担心,不如主动出击,提前带孩子做一些准备,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那入园前最该做什么准备呢?

是入学用品?

还是自理能力?

都不是,最该提前准备的是娃的社交能力。

像是上厕所、吃饭、睡觉这些虽然重要,但孩子进了集体,学习能力直线提升,会比家里更容易学会(当然提前具备这些独立自主的能力更好)。

唯独社交方面,会直接影响孩子入园或入学前半年的体验。

很多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是因为没有交到好朋友,或者跟别人玩的时候出现冲突,让他觉得很有压力。

日常就要教会孩子一些社交技巧,比如被拒绝了怎么办?遇到冲突怎么办?来,社交三部曲走起来~

一、初见面破冰

你家孩子遇见新朋友时,是如何破冰的呢?

是等着对方先抛橄榄枝?还是经典名言“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这句话曾经被很多家长奉为社交必备技能,认为孩子学会了这句话就是真正的跨出了社交第一步。

其实这句话,非常坑!

在游乐园,我曾看见一个小男生,卑微地向一个三人小群体不停地发出入伙申请。

而对方一直不回应,权当没听见。

小男生就一直跟着他们屁股后边,低声反复询问”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

但奈何,最终还是惨遭拒绝。

虽说,拒绝是人生常态,但当孩子一次次很主动、很努力地尝试加入,但仍被冷冰冰地拒绝时,说实话,对孩子来说还是很受打击的。

很多妈妈也受不了这种场景,甚至会忍不住埋怨拒绝的娃。

但其实,这种拒绝并非全部出于恶意。

当我们教孩子说出“我能跟你一起玩吗”,就是明确地给了对方一个拒绝的机会,算是自己给孩子挖了个坑。

因为,对于社交能力欠缺的孩子们,哪怕他并不抵触跟你家孩子玩,可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就说“不”。

那应该怎么办?

1

比起询问,直接出力会更好加入

可以引导孩子先观察,搞清楚对方在玩什么。

若对方是一个人,那可以积极评价、赞同或提供新的玩法。

比如我带DD出去玩,碰到同样一个人玩的小朋友,我都会鼓励DD“你在旁边看看,他在玩什么?”。

当然,适时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助攻一波“咦,你这是弄的什么?”。

可别小瞧「看一看」这个步骤,它对内向的孩子没难度,还有着神奇的效果。

孩子看一看,越走越近,被吸引了,他或者用身体语言,或者真的就会忍不住发问:“这个东西怎么玩的啊?”。

对面的孩子被欣赏了、被肯定了,他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我给你讲讲……”两人立刻就交起朋友来了。

若对方是一个小团体,那就想想自己能贡献啥。

比如提供自己的玩具、关心下遇到困难的伙伴或跑跑腿捡个东西啥的,没人会拒绝的哈。

比如那天游乐园里,后来有个小一点的孩子就顺利打入了三人群体。

本来那三人,一人在海洋球池里,二人在高台上进行海洋球大战,这小男生就一直帮他们捡海洋球往上高台上运,运了没几趟,然后自然而然地就加入了他们仨的大战中,由三人战,变成了4人战。

2

在家提前演练规则玩法

3岁前的孩子因为在家被重视惯了,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想要的必须得到,看到的皆是我的。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多跟孩子玩轮换游戏,也适当地培养分享意识。

而轮流游戏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体验和理解社交的方式,可以在家,也可以在小区里多引导其他幼儿参加。

3

实战出经验

平常一定要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游乐园等孩子多的地方。

人多了,选择的余地就多了,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合则聚,不合,则换下一波再试着聚。

实践出真知不会欺你!

只要最终结局是好的,孩子就可以忽略之前的打击。

二、可以应对冲突


要说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最担心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会不会被欺负。

3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最大的爱好就是冲突,不是你推了我,就是我打了你,要么就是争夺玩具。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儿园作为孩子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化场合,人际冲突在所难免。

要是恰巧碰到一个强势又爱动手的娃,那真的就很考验孩子的应变能力了。

该怎么办?

引导孩子解决同龄人间的冲突,基本上分两方面。

1、解决事情,维护权益    

我们的孩子可以善良、温和,但一定要培养成一个坚定,不委屈自己的人。

日常我们可以用这4步,教孩子维护自身权益:

说出你看到的:你抢了我的玩具,你说了不礼貌的话......

说出自己的感受:你这样做不太好吧;我很不喜欢这样……

说出自己的主张:请把玩具还给我;跟我道歉......

寻求权威帮助: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家长或老师帮忙。

不管对方听不听,孩子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坚定地拒绝了不友好的行为时,他的心理优势和力量就已经回来了。

2、帮助孩子消解负面情绪    

在得知孩子被“欺负”后,一定不要上来就质问、反问、否定孩子“你怎么不知道回怼反击回去,下次XXX你就让他跟你说对不起”。

尤其是本身就内向的孩子,本来被“欺负”,内心的力量感就缺失了,我们再把孩子受欺负“怒其不争”的气撒在他身上,就会造成二次力量感削弱,让孩子有了“受害者心理”,认为[我就是好欺负的],那下次他就更不敢反抗了。

比较好的做法是:

搞清事实——引导孩子说出到底发生了什么(提升孩子沟通能力)

划定责任,进行归因——你没有错,是他错了,动手打人是不对的

表明立场,给予支持——妈妈支持你,我们一起找对方让他跟你道歉

虽然不论是孩子自己解决,还是大人的跟进,最后可能换来的最多不过一句道歉,有些熊孩子可能也根本不会改。

我们做这些事的根本目标不是那句道歉,而是不断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给孩子一个“我做到了”、“我表达了自身的需求”的体验。

如此,将来他才不会在一些小事上反复地自我内耗。

三、学会表达,能够求助

每个孩子在家几乎都被照料的非常周到,父母呢,也都对娃了如指掌。

孩子一跺脚就知道要尿尿,一哼哼就知道是想要东西,一哭就知道是不开心。

在学校光靠哼哼或者哭可不行,不会表达的孩子在学校是真的会很吃亏的。

因为老师很难知道小朋友是因为啥,或是想干啥。

跟DD差不多同时插班入园的有一个小女生,性格也是敏感、内热的。这个孩子,几乎我每次看见她都是哭的。

2月多过去了,看老师群里反映的,还是适应的不太好。

一些正常的状况,比如吃饭或加餐没先给她,玩具被别人拿走,想上厕所等她都会哭,而且只会哭。

有一次,她突然就哭了起来,老师问也不说,就很委屈地哭。老师怕她是身体不舒服,赶紧叫家长来接,结果最后是因为活动时没挨着喜欢的同学。

所以,一定要提前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多跟孩子进行「有效对话」

关注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

人生难得糊涂,哪怕孩子一抬手你就知道要干啥,也要适当的装傻。

比如发现孩子情绪低落,不要上来就哄“好了,没事,不哭了”,我们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或感受。

描述事实(问题),“我看到你刚刚摔倒了”

陈述感受,“你摔疼了是吗”

表达需求,“想要妈妈抱”

说完,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或者鼓励孩子去表达,慢慢地孩子就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了。

尤其是孩子跟别人有冲突时,哪怕你看到了全过程,也尽量等孩子跟你诉说。

如此去了幼儿园,他才敢说、会说,只有在这个环境里还能自由的表达需求和寻求帮助,他才不会感觉压力很大!

这是打开舒适模式,最低成本的方式。

‍‍‍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