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熊丙奇:新技术使用难暴露出大学的老问题

2019-10-18

关注

大学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中产生的问题,并不是新技术给大学带来的难题,而是暴露出大学的老问题:缺乏现代治理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推进学校进行现代治理改革,做到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分离,实行以教育为本的管理。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针对AI进校园、生物识别技术逐步开始在校园应用的现象,9月5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我们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现在我们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并指出,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教育部已经开始关注此事,组织专家论证研究。


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对接下来规范使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很重要。但是,这实质是一种行政监管和行政规范。学校在将新技术用于教育教学改革时,需要遵循基本的规范(基本的规范也不能缺失),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授委员会(中小学的教师委员会)的作用,对在教育教学中是否使用某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怎么使用以及使用效果如何等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技术不被滥用,真正发挥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


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引进,主要由学校行政主导,从行政管理部门角度看,引进这一技术是有很多好处的,因为能提高管理效率。比如,近年来大学抓学生上课纪律,花费很大力气却收效甚微,引进人脸识别技术,肯定会对学生形成某种威慑;从直观的效果看,人脸识别技术对治理大学生逃课问题也有一定效果。这是人脸识别技术能在高校推广的重要原因。


但是,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课堂纪律管理,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经过学校教授委员会论证了吗?听过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吗?即便是那些支持这一做法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是否清楚利用这一技术可能会侵犯学生隐私、影响学生人格健全发展?虽然有些教师清楚如果人脸识别技术使用不当,会侵犯学生的隐私、影响学生人格发展,但他们还是持支持态度,因为这一技术可以用来处理一些课堂争议和纠纷,减少自己的麻烦。


但是,这并非是对教育教学负责的态度。沿着这一思路,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之后,大学教师可能普遍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学,“避免麻烦”,也不用考虑如何吸引学生听课,因为有技术监控学生;而学生在技术监控之下,完全可能人在心不在,装模作样地学习。如此,课堂就会变成表演,真正的教育教学却难以进行。


所以,引进人脸识别技术是需要进行充分论证,甚至公开辩论的,这样会让师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项技术,进而在使用这一技术时,明确其使用范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称“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都要非常谨慎,能不采集就不采,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尤其涉及到个人生物信息的。”可见,其中涉及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论证加以明确。


大学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中产生的问题,并不是新技术给大学带来的难题,而是暴露出大学的老问题:缺乏现代治理结构。在现代治理中,大学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应该由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进行管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显然属于教育事务,这就不能由学校行政部门决定,并要求所有教室都装这一系统、要求教师必须用这一系统。近年来,我国大学开设的一些新专业、新课程遭遇社会质疑,都与此紧密相关。所以,当前更为重要的是要推进学校进行现代治理改革,做到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分离,实行以教育为本的管理。


作者:熊丙奇,来源:《在线学习》杂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明:除特别注明原创授权转载文章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____________

中国大学教育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

大学,有大学问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