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鉴宝实录 ∣ 海归七年级学生的青铜盘鉴别探究报告

2019-12-11

关注

本文是海归学校七年级的几位学生所撰写的探究报告。在海归学校的教学楼内,陈列着一些青铜器,当学生们在历史课上学习到相关内容时,对它们产生了极大兴趣,进而提出疑问——这些青铜器展品是真是假?

 

指导老师戴一鸣说:“(有关真假的)问题虽不难回答,但探究和证明的过程弥足珍贵。这几位好奇的同学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答问题,历史与化学的跨学科学习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在我们的学校里。”

 

现在,我们就邀您一起加入这场关于“真假”的探究……




一、   缘起


在学校教学楼走廊上摆着一个“青铜器”摆件。当时我们正在历史课上学习“商朝青铜器”,对青铜器及其铸造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注意到学校的走廊中就有 “现成品”,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件“青铜器”实则有很多瑕疵,在很多细节上都与真正的青铜器不相符。于是我们便开始研究该“青铜器”,希望找出科学证据来证明这个“青铜器”它究竟是真是假。


(学校陈列品:青铜盘。摄于苏州海归人才子女学校F栋一楼走廊)


观察证据,找出疑点


● 锈迹浮于表面

● 有明显拼接的痕迹


二、   探究  


(一)准备工作


对学校陈列品青铜盘真伪的辨别我们有两条主要的思路,一是从科学角度:我们希望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铜锈”的成分,如果结果显示“铜锈”不是铜,即可证明陈列品是一件仿制品;二是从历史学科角度:我们将通过查找资料,寻找与该陈列品近似的青铜器,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也可证明该陈列品是仿制品,因为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青铜器大都是独一无二的。


基于这两条思路,我们分别进行了准备工作:科学学科方面,我们求教了周老师和冯老师,学习铜的焰色反应实验相关知识;历史学科方面,我们找了戴老师,老师推荐了相关网站、资料《中国青铜器图录》,我们深入地进行了查阅工作。同时,我们还对学校的“青铜盘”进行了尺寸测量。


(冯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实验原理的草稿: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二)探究过程



1. 科学学科角度


实验:铜的焰色反应


实验器材:

解剖刀,烧杯,滴管,稀盐酸溶液,硫酸铜溶液,玻璃棒,铁丝,便携式喷火器


实验步骤:

a. 对比实验:用铁丝蘸取硫酸铜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的测试,焰色反应为绿色。


b. 使用解剖刀将青铜盘底部“锈迹”绿色粉末轻轻刮下并置于烧杯中。

c. 往烧杯中滴入稀盐酸,使用玻璃棒搅拌,以便反应充分进行。

d. 用铁丝蘸取烧杯中的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的测试。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实验结果:

火焰最初呈绿色,随即转变为明显且持久红色。


实验结论及推断:

溶液中铜含量极少,或许是刮取样本的时候得到的青铜盘上的铜屑。实验证明绿色粉末并非铜锈(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只是为了让青铜器看上去更“有年头“一点,因此这件陈列品是一件仿制品,并非出土的青铜器。



一个小插曲:

做完上文实验之后,我们还根据冯老师的手稿做了第二个实验:“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实验——将绿色粉末置于个烧杯中,并用酒精灯用加热,最终得到了黑色的固体粉末。最初我们认为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那就证明了绿色粉末是铜绿(碱式碳酸铜)。可是经过老师提醒,我们意识到有太多物质加热之后均可以得到黑色物体粉末,因此“绿色粉末是铜绿“的结论是不科学的。除非将黑色粉末进一步反应,再去做铜的焰色反应实验才能得到科学结论,而这其实在重复第一个实验。




2. 历史学科角度


由于学校陈列品外表光鲜,底部锈迹呈粉末状且分布不均,我们严重怀疑它是假的。但是这件青铜盘造型很独特,有“兽首衔环”的耳朵,内部又有铭文,想必是模仿某一件著名青铜器而制作的。我们特别想找到它模仿的对象。我们查阅了老师推荐的《中国青铜器图录》未找到目标,接着通过网络资源,尤其是一些博物馆网站来查询,最终在网站上获得了大量信息。


//www.kaogu.cn/cn/kaoguyuandi/kaogubaike/2015/0527/50389.html)


学校陈列的青铜盘,是模仿西周的逨盘。


【逨盘 简介】


【逨盘,是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这说明它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它是西周的青铜器,被称为“中国第一盘”。它由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逨盘为为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对夏、商、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由于逨盘出土于2003年,而《中国青铜器图录》成书于2000年之前,所以后者未载有前者信息。


乍看学校的陈列品虽然酷似逨盘,细细对照却“漏洞百出”,以下我们按照尺寸、外观、铭文三个方面来把两者比一比。


a. 尺寸


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而学校陈列品高13厘米,口径21.5厘米,是一个“缩水版”的逨盘。由于口径小了一半不止,所以辅首(兽衔环)显得十分大,破坏了器物整体美感。


(学校陈列品)

(逨盘)


b. 外观


首先,西周的青铜器年代久远,出土后即使把土灰清理干净了,它的表面也多多少少会比较粗糙,而且明显有一些泛绿的铜锈的印迹。但学校陈列品表面光滑,铜锈是鲜艳的绿,不自然。而且这铜锈分布极不均匀,像粘附上去的厚薄不均的粉末(尤其在底部),很容易剥落的样子……这些迹象都表明这件青铜器很假。


(学校陈列品)

(逨盘)

(学校陈列品)


c. 铭文


逨盘内铭文约360字,是一部简明的西周历史。但学校陈列品“铭文”不足百字。铭文的排列也大不相同,逨盘铭文共21列,17行,文字排列相对整齐。可学校陈列品的铭文只有11列,10行,文字排列不齐,有的列还少字(最右一列)。

经我们辨认,学校陈列品内几乎所有文字都和逨盘内的不一致,感觉是随意把大篆字体排列组合刻上去。


(学校陈列品  铭文)

(逨盘 铭文)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科学实验,我们证明了学校陈列品底部“铜锈”并非碱式碳酸铜,因此该“铜锈”是人为制造的,可能是想让陈列品看上去更像真的。通过查阅专业的青铜器资料,我们找到了逨盘,对比逨盘和学校陈列品,可知后者在外形、铭文等多个方面模仿前者,而且模仿得不太高明。


综上所述,学校陈列品为西周逨盘的仿制品。


通过这次探究,我们学习到了如何高效地从书籍和网络找到有效信息,也尝试了用科学实验去验证物质成分的方法和理念,我们的研究、合作、沟通等技能也得到了锻炼,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探究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将让我们学会“学习”,让我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探究小组:王婉婷、郑稚龄、熊知愚、王修阳

 指导老师:周燕平、冯琳琳、戴一鸣  




学校简介

为了更好地满足海外归国就业人才子女接受中西融合教育的需求,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中锐教育集团与中新集团合作创办了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简称:OCAC-Suzhou)。这是首家为海归人才子女、华裔华侨子女以及有意愿接受国际教育的中国学生而特别打造的学校。


OCAC-Suzhou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中英文双语教育。以中国国家课程为纲领,以国际文凭IB课程为结构,以美国创新课程为特色,培养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学校致力于开发学生创造、创新、创艺的潜质,使他们将来能与各国青年合作解决21世纪的世界性问题。


学校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兆佳巷18号

更多资讯,

请访问学校官网 www.ocac-suzhou.com

学校总机:400-900-8516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ocacsuzhou

每天限50个名额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课程设置:IB课程

学费区间:8~1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