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2020年一定要给孩子上一堂生存课

2020-07-20

关注

作者   Audrey (澳大利亚)  
编辑   Helen 




这是一个泥坑。长约十五米,宽两米,深度在一米到两米之间。

泥坑里都是新鲜浇灌的泥浆。

几个老师带着高年级男生前一天晚上嘻嘻哈哈你一锹泥,我一桶水搞出来的。

据他们形容这个泥坑,松软可口,香飘四溢……

泥坑上横着几个原木,高低错落。

我拿着秒表,站在泥坑旁边。

不一会,一群浑身湿透的初一学生跑向我。

他们刚经过了3公里越野跑和1公里游泳,仓促补充了水分,这个泥坑就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任务。





孩子们围着泥坑七嘴八舌,指指点点,有的紧蹙眉头,有的开始摇头。

我清了清喉咙:“嗯,很好,同学们,恭喜你们首先到达这个生存训练营最惊险刺激的环节——翻越泥坑!任务就是,你们小组每个人要在十分钟里从这个泥坑里爬出来,过关人数越多分数越高!”

“老师!怎么爬?“

“姿势不限,但是——必须在第一根圆木上翻过,并从下一根圆木底下穿过,一上一下。注意,最后一根圆木底下深达两米!”

冷气倒抽声打雷般响起。

“老师!两米!?你开玩笑吧!太脏了!我们筋疲力尽了!……”

“同学们,没有时间了,下组马上就要赶上你们了!”

学生中男生纷纷往前一步,女生立马倒退几步,我能开出女生快哭了。





但解决方案马上出台。

“我们男生先过,然后回来拉女生的手,连成一串,等女生全部过了,男生们再下!争取分数。”

孩子们像下饺子一样,一个个下了泥坑,第一根圆木轻松翻过,男生们手脚灵活,但牵着女生,泥浆湿滑异常,更添累赘。第二根圆木已在眼前,打头的男生甩开了女生的手,攀着圆木沉了下去,一秒露面。女生深呼吸了几次,才勉强通过,半边脸已经脏污。这已是最坚强的女生。最后一个女孩人尚未入坑,瞬间飙泪。

最后一根圆木,除了圆木无处借力,打头男生一头扎进泥浆,三两下便爬出了泥浆,全身盖满污泥,做出胜利的姿势。
紧跟的女生向他伸出手,男生鼓励她:“太滑了,我抓不住你,你像我一样,狗刨姿势就能爬出来,而且泥坑旁边有石头,踩上了就出来了。

女生还是挣扎,后面的男生开始鼓噪,“快点!”

毕竟有团队的压力,最坚强的女生慢慢下沉。不一会儿也出来了,看着她满头满身的泥浆,后面的女生纷纷惊呼,有的女生开始往回跑,被第一个男生又挡了回去。

打头阵的男生站在泥坑边用肢体语言身体力行帮助后面的学生一个一个过关。





第一组的荣誉感最终战胜了所有的恐惧,所有女生过关后,男生们纷纷跳入泥坑在最短时间里完成了四十多人次。我最终喊出“时间到”,第一组的孩子们禁不住在草地上打起滚来,拼命想把污泥蹭掉。

其他组此时已经慢慢赶到,站在高地一边围观一边交头接耳。

“第一组完成任务,请马上赶到下一个任务,铁丝网过泥地!不可以洗澡!”

“哦!不!学校在折磨我们!……“

第一组的学生们经过第一关的心理建设,也只能蹒跚跑向下一个更为挑战的任务。

并非每一组都如此顺利,后面有的组不断想放弃,找出各种借口,有冒充哮喘的,有说自己皮肤湿疹的。我在对讲机里跟管理老师确认了每个孩子都能完成挑战,便回绝了学生的各种作弊要求。

有些孩子死活不愿下坑,我只对团队队长说:“你们已经落后了,如果不完成这个任务,将面对更多的惩罚,也许是今晚负责烧饭洗澡,也许是去树林里砍柴烧火……”

马上队伍里的男生们便开始大声催促女生们,过关的孩子在坑边连拉带拽将很多女生推拉过圆木。我也要在旁边帮助崩溃的孩子平复心情,继续挑战。

最终在各种努力下,所有孩子都通过了泥坑,我已经半身泥浆,嗓子冒烟。
这是我们学校初一学生的生存挑战营训练中一个我负责的环节。

如今市场上有许多高大上的夏令营,打着“领导力”的招牌,真实情况也无从得知。今天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活动并非要标榜些什么,只是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的生存智慧?




2020年的上半年,一言难尽。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天灾人祸打断了原有的学习节奏,搅乱了平静的学习环境。2020的下半年,艰难险阻似乎更加变本加厉的汹涌而来。疫情、洪水、地震、经济压力、教培市场倒闭潮等等,很多人怀疑,暑假过后的学习依旧困难重重。

家长们常说:“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别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但如今的情势似乎在马拉松的半路上给孩子们带到了一条暗流涌动的河边,学生们不得不在胆战心惊中游泳渡河。然而问题是,有多少习惯“奔跑”的学生掌握了“游泳”?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今的孩子是否拥有足够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技能?今年上半年起此彼伏的学生跳楼事件刺激了所有家长老师的神经。尚未完全进入暑假,就不断有孩子玩乐中溺水的新闻。

可见,无论是心理上的生存智慧,还是在意外中自保的能力,都是我们的孩子现在急需的。

生存教育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时至今日,很多人还会把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等混淆在一起。但我所看到的生存教育跟救灾防灾没有关系,只是模拟极限情况,让孩子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常看到有些国家一些不近人情的课堂活动:例如日本的“耐寒教育”,让孩子只穿着小内裤在零度的环境中不停的奔跑。又比如西方国家学校里最流行的各种冲撞性的运动,橄榄球、足球等。

很多国家还有童子军训练、野外生存露营、记入高考总分的运动学或体育成绩等等。这些训练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让孩子在压力中遵守团队规则,释放自己的潜能,克服所有困难,最终完成任务。

也许孩子们在极限施压面前奔溃,或者退缩,然而在更大的意外或者逆境来临之前,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残酷的真实。

end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