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走向世界,从语言文化到思维视野——记广州耀华英文人文课程

2020-09-14

关注

在谈到学科重要性的时候,想必许多中国父母脑海中立刻回响起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兴起于八十年代的顺口溜至少奠定了两代人对知识领域的印象,仿佛理科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而文科则不成气候、多少被大众忽视,直白些的父母甚至还会断言“学了这些是找不到‘铁饭碗的’”。


这其实是场巨大的误解。


暂且不论生命的全部意义是否只依托于“铁饭碗”,即使是在一个年轻人走到选专业或求职的关口之前,人文学科早已无声无息地浸入他的生活——他有着怎样的性格、跟从怎样的习俗、追随怎样的理想、依赖怎样的文化、贯彻怎样的审美……这些无一例外,都是经由人文学科影响而得。


人文,关心的是人何以为“人”,它帮助我们理解自身、更帮助我们去和同样生活在这片天地之中的万千同类打交道。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曾说:人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大家提供“第一份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是“第六份工作”都仍然需要的技能。世界总在分秒巨变,所有的难题与抉择都会随之更迭,而不变的是我们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挑战,是逐渐锻出一套扎实、全面、足以应对冲突与变迁的人格结构。这便仰赖于人文教育的潜移默化了。


自创始以来,耀华国际学校一直立足中华、放眼全球,旨在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让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幼儿园起、到小学、中学,这场用时十余年的漫长之旅或可用“后天混血”来形容。


耀华文化周上的西班牙舞蹈表演


在此过程中,有两门重要的英文人文课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日便为大家介绍一二。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初始工具


美国曾有研究组织发起过对于成功人士的调研,其中一个共同点便是:他们无一例外都对语言有着超乎常人的掌握。后有分析指出,因为人类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身和理解他者的,这套工具的精度越高,我们就越有能力体察到人类社会中复杂而幽微的现象,从而得出非凡的洞见,并借此做出推动世界改变的创举。


广州耀华的小学英语课正是要帮助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就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此一来,随着年纪增长,这门语言所依托的整个西方社会也会逐渐变得清晰与真实。


进入英语课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基础,所以学期伊始会首先进行标准化测试,根据听说读写各项表现为学生们分级,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如果是零英语基础的孩子,课堂上会有中方教师参与指引,确保孩子可以顺利理解课程内容。在学期中也会密切留意孩子各项能力的变化,并及时将孩子调整到最适合的班级内。


双教师中英双语课堂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影响英语能力的往往不是“学习方法”,而是这门语言参与到他们人生当中的时长。有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拥有了中英双语的学习环境,他们在进入到小学之后的英语能力也就更加接近母语使用者。


幼教部生成式课程


有道是“三年听说,七年读写”,语言的习得需要长期积累,最好是尽量多的接触和重复。所以,为了增加孩子们使用英语的机会,小学部一直在进行一项叫“抓到你在说英语啦”的游戏,只要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也主动使用英语表达自我、与人交流,就有机会赢得积分、兑换“礼物”──比如午餐时不用排队、参加和校长的茶叙等等。


课堂上的氛围也同样是活泼的,老师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游戏,各项技能得以在其中融会贯通,这便是全语言教学法。每个课堂乍一看各不相同,但仔细观察便知道都是由相似的基本部件发展而来,比如语法的环节、阅读的环节、写作的环节,诸如此类。


“我喜欢做任何能让孩子真正动起来的亲身参与的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融入很多不同类型的学习,发育孩子的多元智能——不管是动觉、还是听觉、还是视觉——他们不会只是在用单一的方式应对信息。”三年级英语老师 Kareen 这样说。


“每天我们都会进行螺旋式的复查,先在语法的环节练习这些孤立的概念,然后让阅读和写作来支撑这些语法。比如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叫做形容词,接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马上就可以用到它们,阅读的时候也可以考察学生: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词性吗?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


Ms. Kareen在三年级的课堂上


广州耀华使用的是 PM Benchmark 彩虹阅读测评体系,它能够非常细致地关注学生的拼读能力、理解能力、流利度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评定出学生对于不同文体和文章类型的综合阅读能力。根据测试结果,孩子们会领到各自的阅读指导单,图书馆里对应的读物也都贴好了标签,学生可以在午饭后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如果是住宿生,每周还有外教老师带领的小组阅读时间。


彩虹阅读测评体系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积累素材的关键一步,它同样也是培养习惯、锻炼独立性的重要环节。因为它的所有好处都无法强迫得来,孩子只有主动自发地想学,才能在阅读之中有所得。


“我真正想留给学生的,是教会他们如何自学,”小学部主任 Charles 老师这样说道,他同时也教五年级的英语课,这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孩子们次年便将升入初中,“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所以我给他们定下的主要目标是:想一想,放暑假的时候你可以教自己些什么,明年你又可以教自己些什么?”


Mr. Charles给新生介绍班级的规定


“比如,阅读的时候碰见不懂的单词,你能不能通过上下文或插图来推理出它的意思?这样不行的话,要不要查查字典呢?查到意思之后,又可以想些什么办法记住这个词、用上这个词呢?我最感动的是,孩子们都会把自己独立学习到的生词用在他们的写作作业里。”



文化,是理解族群的丰厚宝藏


进入中学之后,耀华学生们在英语课上要挑战的任务也随之升级。如果说小学阶段的英语课更多地只是学习一门语言,中学阶段的英语课则是领会一种文化。

耀华的WCP世界教室项目,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领略世界各地文化


有研究者曾指出,“翻译”是一件不可为的事情,它是两端的两种语言之间一道“贫瘠的等式”,因为很多概念并非在每种文化中都能得到一一对应。这种无法对应之处往往会构成语言学习者难以攻克的险峰,对于母语为中文的使用者来说,英文中的时态就是这样一道关卡。


中文里的动词是恒常不变的,但在英文里,所有的行为都要附着两个时间信息点:它是否已经发生、发生于何时。这两个信息点会组合出一共 16 种时态,即使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也必须要熟练使用半数以上。所以,从中文的世界进入英文,有时就仿佛从三维世界进入四维一样手足无措:曾经在母语中不必费神考虑的时间概念,突然一下就变得每分每秒都如影随形了。


这便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巨大区别。根据人类学家的定义,西方社会更多地遵从“单元时间文化”,时间被认为是线性的、有形的、容易被浪费掉的,所以在这种文化中的人群会有更紧迫感,每个动作也就必须在明确规定好的时间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段时间也必须过得有效率、有质量。而东方社会更多地遵从“多元时间文化”,时间被认为是散点状的、环形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人们受它的约束因此较小。


想掌握时态,就必须将它内化为你的一种习惯。


“我们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某一阶段专门写过去时,某一阶段专门写未来时,某一阶段专门写现在时。然后等到他们的年级慢慢升高,我们就会提出更加复杂的写作任务。在同一篇文章里,你需要同时谈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口语任务中也同样如此。”中学英语组长 Charley 老师介绍道。


Ms. Charley的英文写作课


“在英语课上我觉得我练习得最多的技能是写作,”十年级学生 Amanda 这样回忆,“比如新闻报道体、记叙文、说服性文章、短篇小说、论文……各方面它都包括了。”


不仅是在作业之中,老师会利用每一处细节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有限时间里必须完成的行动目标。


我从来不去设计一节课应该呈现得怎样,我设计的是单元和主题,这个纲要里面首先就包括你所需要掌握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是你语言的黏合剂,不管你写哪种样式的文章都会需要它们来使行文流利,”Charley  老师说,“我还会为学生进行大量的示范,比如写说服性文章,我们就会拿一篇样本来进行分析,它有什么部件?它是怎么装配的?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使用了什么技法?在这个讨论过程中,你的听说读写所有技能都在同步得到锻炼。”


每个单元结束之后,学生还需要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内已完成的任务进行反思。


“我们每一个人会有一张小纸,上面要自己写这个单元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然后还要提出你要怎么改进。比如说有些同学还不是很会用标点符号,就可以写下一次我一定要用对,他如果这样写的话,老师就一定要看到有这样的改变,否则只是白白地写了而已。”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下来,Amanda 发现自己英语进步挺大的。从表面上看,这是种语言上的提升,但实际上,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西方典型的“单元时间文化”,而她也很好地适应了这种模式,在有限时间内出色完成了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工作。


学生的英语能力显著增长之后,广州耀华开办了一门全新的英语文学鉴赏课来吻合孩子们的需求。想进入这门选修课的学生必须通过母语级别的英语考试和英文文学的考试,这算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但达到它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广州耀华以往的英语课上也包括文学作品选段分析,这件事情从学生七年级八年级就开始了。对于在分班时到达母语水平的孩子,更是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全本阅读。


经历几年的积累,十年级和十一年级的学生终于可以水到渠成地进入这门新的文学鉴赏课。他们将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用英语写就的文学作品,比如经典的英国国宝威廉・莎士比亚的文本,同时也会有来自巴基斯坦、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剧作、诗歌、小说等等。


除了文学鉴赏,每年一度的英文戏剧show也为同学们提供亲身演绎世界经典名著、剧目的机会


“我们的孩子以后会走向海外,他们会和来自全球的同学一起学习。这门文学鉴赏课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和这些未来的同学有一些共享的经历,因为其他英语国家的孩子也会上文学鉴赏课的,甚至在英语水平不是那么优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认为也应该迈出这一步,”Charley老师介绍道,“为了对世界有更广泛的了解,为了学习其他文化,为了从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这不就是人文学科要前往的方向吗?”



思维,是决定出路的核心驱动


曾与一位教育者聊到中西方体系培养出来的学习者的区别。我们都承认,中国的教育系统可以培养出基本功极其扎实的“竞争者”,在国际赛事尤其是标准化考试中达到世界顶尖的水平。但是很多人误解了一点,教育根本不是短跑、它甚至也不是长跑,而是越野、是旅行


短跑和长跑,都是狭窄领域之中目标单一的任务,所有参赛者要做的就是以最快速度冲过终点。但真实生活并不是条已经铺好的橡胶跑道,它所囊括的任务也不止是“往前冲”这一件。就好比在越野和旅行之中,四面都可以走,你还得先确定自己要选哪条路。也许没有人同行,你必须自己思考行程,什么时候上路、什么时候歇脚、什么时候记得看一眼风景。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还得学会找地方躲雨、避险、安营扎寨……


自2020年以来,互联网上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一个名词叫“小镇做题家”。这个群体或许就是典型中式教育的缩影,他们所表达出的失落和无措,大概就是一群优秀的跑步运动员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赛道时的心情。


相比之下,西方的教育系统更倾向于培养一群“探索者”,他们的长处便是在这没有赛道的旷野之上自己创设任务,找到自己的角色、规定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意义。


学生自主探索,才是最好的学习模式,摄于耀华英国knowle Hall学习中心


广州耀华的中学生们就有这样一门如同越野和旅行一般的英文人文课程:全球视野(Global Perspectives,简称GP)


在剑桥国际的课纲上,它的教学目标分列出抽象的几点:研究、分析和评估信息,推演出一套逻辑线索,反思过程和结果,交流信息与推理过程,协作以实现共同期望的结果。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由学生们自主决定选题、自主组队调研、自主汇报成果的一门学科。老师只在必要时刻对学生的问题和求助进行回应、提出专业上的指导,其他时候都不会干涉学生们的决策。对于中学低年段的学生,老师的讲述会略多一些,希望给学生带来知识和概念上的拓展;对于中学高年段,老师则尽量不介入,当学生的观点论述过程合理,便让学生着手写作。


自主组队调研是GP课堂上的常态


比起大众印象中“内容主导”的传统课程,GP更多的是“技能主导”,所以每个学生获取的学习素材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正是因此,不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印象也不尽相同。


毕业生Jordon描述时侧重的是它能锻炼人识别偏见的能力,从而做到客观中立、去芜存菁:“我们要学习如何在网上找资料,因为每个制作者都会有偏向性,我们要把偏向性给尽可能地去掉,找到资料里真正有用的部分,再写出一份自己的报告。”


12年级的Bobo描述时侧重的是它能培养人符合规范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写论文底下不是会有参考文献吗,老师会很细致教我们要怎么进行引用,因为你引用别人又不注明就会被判为抄袭。这门课有很多论文要写,一定不能抄袭,只要抄了就是零分。”


10年级的Amanda描述时侧重的是它提供的自由度和新鲜感:“比如说我们这学期着重的是自己爱好的单元,有些选择科技方面,有些人选择社会的不平等,有些人选择宗教,有些人选择经济,然后根据自己的单元问一些自己想问的题目,写一篇论文,差不多这样子。展出方式就不一定要写论文了,还可以画画、演戏剧、拍视频。我们组就拍了三段戏。”


学生们在这门课上会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也各自带着自己关注的不同主题。当他们与彼此合作,聆听与观看彼此的报告展示,这其实就是全球化背景之下多元文化互通有无的一种雏形了。这样的学习场景,在他们步入大学之后还会有更多。



视野,是自由思想的终极体现


通过全球视野这门课,年轻人可以用冷静而开放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审视周遭正在发生的世事。走在街上,看见洋快餐的招牌,内心或许会思索,这是否是一种文化入侵、它有何利弊影响;作为女性,在样貌外表获得称赞之后,可能会暗暗分辨,它是否来自一种深层次的性别不平等,在这种表面的恭维背后、又有哪些权利正在被侵蚀;作为亚裔,在后疫情时代,也许会观察分析,我们的群体是否正在经受新一浪的种族歧视,该如何面对与回应这种社会心理创伤、又能怎么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融……


“学生被鼓励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如何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何种方式描述自己的观点?他们能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吗?他们能用证据来阐明吗?他们能用他们做过的各种研究来论证吗?”全球视野课程教师 Lee Ellen 说。


参加完澳大利亚世界教室项目后的小型展示


在这种有益的追问和思考之中,一个个年轻的独立个体会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法里德·扎卡里亚曾经对人文教育的意涵作出这样的阐述:


“人文教育的核心美德是教你写作,写作让你思考。写作一篇文章的初稿本身就是一种求知的过程:了解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现我的想法之间的逻辑关联,看我的结构是否基于事实。人文教育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它教会你如何说话。研讨班是人文教育的核心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学到怎么阅读、分析和剖析。人文教育的第三大优势:它教会你如何学习。”


“所谓人文教育,根本就是让思想自由地驰骋、自由地放牧。说到底,想要了解一个问题,可以看书,或是直接用谷歌。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分析数据、陈述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是要学会享受知性冒险,把思考作为家常便饭。”


这两段之中提到的所有优点,也正是耀华希望带给学生的。


从语言文化,到思维视野,耀华为孩子们准备了这样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陪伴他们成年,目送他们远渡重洋,也期盼他们用这斑斓多彩的一生去体会我们这个博大的世界。


且探索,且热爱!


End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每天限50个名额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课程设置:Alevel课程,双语国际课程,IGCSE课程

学费区间:18-26.6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