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如何医治诚信缺失的“顽症”?

2020-12-20

关注

如何医治诚信缺失的“顽症”?

王营

据来自《中国政库》的报道称: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中国诚信建设状况研究报告》发布。《报告》解析中国诚信文化基因称,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学术不端等等诚信缺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有序健康稳定发展的顽症。

诚信,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人人都知道,诚信是一种美德,是维系美好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金钱至上、以自我中心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这一美德时而还在少数人身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在多数人心目中,诚信已变成一种多余的侈望品,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人相信这样一种现实:诚信的人时常被骗,老实人经常吃亏。一个人在工作中“无宿诺”、脚踏实地又能如何?领导能看在眼里吗?远比不上那些巧舌如簧、天天围着领导转悠的人有好结果,“诚信”、“老实”在现代社会几乎成了贬义词,与“傻子”同义。

就整个社会而言,不诚信的人和事时有发生,假药品、假牛奶、假食品等欺诈性案件经常被爆料。走进商场,你一不小心就可能买到加入了过量滑石粉的面粉、面条;在星级酒店就餐,你吃得津津有味的美味佳肴可能是用地沟油炒制的,你品尝的美酒可能是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各级各类优秀评选中,摆在你面前获奖证书上的鲜红公章可能是街头小贩用废旧橡胶刻制出来的,水平不凡的论文可能是改头换面抄袭而来的。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假人”,某地一政府部门局长几年前因私吞公款获刑,潜逃至附近某县,隐姓埋名,后来又考取当地公务员,一路飞黄腾达,又到了局长的位置,要不是“严打”,恐怕他的身份也不会暴露。人都能“做假”,试想社会上还有哪些东西是真的,这个社会是还有多少“诚信”可言?

报告认为,各种各类失信事件所以屡禁不止、频发不绝,主要原因是失信成本低、地方保护主义、监管缺位等因素。应加强三方面工作:构建监督网络,让失信者无所遁形;多部门联动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加快诚信立法,形成法律约束力。

诚信的缺失说到底是由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笔者认为,医治这一顽症的具体方法有三:一是靠法制,二是靠教育,三是靠舆论。

要加快诚信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毫不留情地打击那些制假、造假的不法商人,尤其是药品和食品领域的造假,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情节严重的,杀头也不过分,因为他们制造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在危害人的生命。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对公民的诚信教育,也是万万不能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学校和家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品德,在引导学生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始终。

舆论的力量的力量是强大的,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要弘扬正气,激发正能量,多宣传和报道一些有关诚信的人和事,营造一个全社会讲诚信、以诚信为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尤其是单位的一把手,要把诚信、扎实、创新作为一条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亲贤远佞,让老实人不吃亏,让投机取巧者无机可乘。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