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学校要避免几个误区

2021-01-20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学校要避免几个误区

王营

近日,上海市教委、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各区采取绝对流动和相对稳定的举措,明确交流轮岗的对象和条件,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每位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交流轮岗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村学校支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毋庸置疑,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仅是提高区域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其实,教师交流轮岗,并不是一项新制度,此前许多省份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实施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出现许多新问题。为了使交流轮岗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在执行这一政策时,需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一是依据考评成绩定去留,将轮岗交流变成了对教师的惩罚。有了政策,让哪些教师交流轮岗,是一件令许多优质学校校长们绞尽脑汁、左右为难的事情,尤其是市区学校教师被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待遇好的学校交流到待遇差的学校,教师并非发自内心地愿意被交流。许多校长碍于情面,害怕得罪人,只好依据教师考评结果,将成绩处于“末位”的教师或教辅人员交流的薄弱学校。

教师交流轮岗的目的是以强辅弱,促进薄弱学校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输出学校如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交流到接受学校,变成了对教师的一种惩罚,被交流的教师虽然无话可说,但心中也并非毫无怨言,他们到达新的学校后,常常会消极怠工,并不能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这就违背这一政策设计的初衷。

对此,上海市规定每位教师10年内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说明这项政策对每位教师而言具有强制性,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也说明,不仅优质学校教师可以到薄弱学校轮岗,薄弱学校教师也可以到优质学校上挂。这就要求优质学校在制定交流轮岗政策时,要克服“老好人”思想,摈弃对教师的“惩罚”思维,每年至少要选派1至2名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轮岗。

二是不考虑教师的实际生活情况,硬性指派教师交流轮岗。比如,有的中老年教师家庭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家中老人,不适合轮岗;有的年轻教师需要照顾和接送孩子上下学,暂时不适合轮岗;有的教师有慢性病,身体难以适应轮岗途中的劳累颠簸,也不适合轮岗……学校如果强行这些有特殊情况的教师轮岗,不仅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会心猿意马,难以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因此,学校在执行这一政策时,要在摸清教师工活和生活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意愿,确定每年的轮岗名额。对于确有实际困难、不能轮岗交流的教师,可以暂缓,以体现学校对教师浓浓的人文关怀。同时,对于主动轮岗的教师,学校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促使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

三是要克服“临时”观念,避免功利化轮岗。有些教师参与轮岗交流的目的很单纯,是为下一年即将到来的职称评审做准备。出于这样的目的,一些教师到达新的工作岗位后,常常以“钦差大臣”自居,工作不投入,时间靠不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轮岗交流变成了“异地游”或“乡村游”;有的教师还以轮岗交流为由,堂而皇之地干起第二职业,这就使教师轮岗交流变成了走形式,不仅对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毫无益处,而且有损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轮岗交流教师的管理和考核,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督促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被交流学校中,要依据交流学校的考评方案,科学考核交流轮岗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对于不能按时到岗,不履行工作职责,教学成绩出现下滑的轮岗教师,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