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比惨大会”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思维方式

2021-01-20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比惨大会”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思维方式

王营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云南省内部分高校助学金申请会沦为“比惨大会”、学生很无奈的新闻。随即,云南省教育厅就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成立三级组织机构,坚持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原则,精准识别对象。其中,评议认定不得要求申请认定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申请理由。

贫困生申请变成“比惨大学”,为了拿到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要像歌手选秀一样在舞台上赤祼祼地展示自己的贫困,以求得评委们为自己投上可怜的一票。这样的“比惨大会”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在某些高校,贫困生补助金发放,确实存在暗箱操作的现实,有些学生本来家庭并不困难,却凭着与班主任、系主任的关系套取了补助金;有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自己不善表达,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这样的好事长期与已无缘。学校采取“比惨”的方式让学生公开自己的贫困状况,大概是想让这项工作做得更透明一些、公平一些。

然而,这样的“比惨”大赛真能达到公平的目的吗?我们知道,只要有比赛性质的活动,往往会伴随着表演、作秀的成分。有些来自农村家庭的贫困学生,不善言辞,不具备演讲素质,他们只能在这样的“比惨”比赛中败北,而这样的贫困生在高校里还不是少数,这就导致了真正需要助学金的人得不到,得到人其实并不需要,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

况且,这样的比赛也给真正的贫困学带来不小的心理伤害。有些贫困生本来自尊心就很强,不愿意外人说自己“贫穷”。虽然说贫困并不可耻,但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也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让贫困生在众目睽睽下公开展示自己的贫穷,无异是在他们本来受伤的心灵上撒上了一把盐,让其遭受更大的心理煎熬,不仅侵犯了贫因生的隐私权,而且也有违学校育人的本义。

其实,高校精准确定贫困生并不一道难解的题目。云南省教育厅发现这一现象后,及时发布通知,要求各高校成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院(系)认定工作组,年级(或专业)认定评议小组”三级组织机构,并坚持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三级组织层层把关,贫困生识别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何必多此一举,举办这种上贫困生颜面扫地的“比赛”呢?

透过这一事例,笔者看到不仅仅是一场可怕的“比惨”比赛,更可怕是有些学校管理者的“比赛”思维。在他们的眼里,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解决,学校评优选先,让老师们上台讲一讲,根据评委们的打分,优秀就产生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谁把工作思路吹嘘得更大,谁就有可能当选,而且还招揽了一批外地评委打分,认为这样会更加公平,这种不管工作作表现,不问工作实绩的“比赛”,能公平到哪里?何况,有些东西压根儿就不能拿来比赛,比如比谁更穷,比谁更丑,比谁更差……不仅难以比出结果,而且会让侵犯人的尊严,使人走向人性的反面。

本文选自于作者新浪博客,已关联!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