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育观察:文化课靠“刷题”,体育也靠“刷”吗?

2021-03-01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教育观察:文化课靠“刷题”,体育也靠“刷”吗?

王营

近日,《半月谈》记者多地采访发现,随着教育部门对上好体育课的要求越来越严,中小学体育课被挤占的问题已得到很大缓解,但如何才算上好体育课成了悖论:如果体育不列入考试,容易变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试,被重视的同时又大概率成为应试课程。体育到底跟着考试走,还是跟着兴趣走?

体育纳入中考必考科目,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从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到素质教育,再到近年来提出的核心素养,体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重分数、轻体育锻炼几乎成为常态。有的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文化课挤占,导致学生体质下降,难以胜任将来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将体育纳入中考,不仅有效缓解了中小课体育课被挤占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引导家庭和学校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令人担忧的是,体育纳入中考后,也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这就违背了政策设计的初衷。有些学校不按体育教学计划授课,不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成为许多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进入初中毕业年级后,体育课形同虚设,像文化课那样,围绕体育中考训练项目反复“刷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功利化的体育锻炼也在家长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甚至已延伸到幼儿园和小学。许多家长不考虑孩子是否适龄、是否适合某项运动,不结合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也不再考查某些培训机构的教练是否具有资质,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报班让孩子训练中考体育项目。这种功利化的体育锻炼导致的结果无非两种:一是破坏了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孩子对体育产生厌恶心理;二是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育和成长,过早进行体育技能类培训,可能会对肌肉骨骼造成损伤。

体育到底是跟着考试走,还是跟着学生的兴趣走?笔者认为,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破解这一难题,要在中考体育项目“考什么”上做文章。如果中考体育硬性规定几个考试项目,学校和家长就必然让学生围绕着这些项目训练,而有些孩子对这些项目恰恰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则会在考试中失利,对这些孩子而言,这样的考试不仅有违公平,而且必然让孩子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

由此可见,“考什么”不仅关涉到学生的体育特长,而且也影响到考试的公平、公正。笔者建议,中考体育考试除了规定的几个体能测试项目外,要兼顾学生多方面的体育兴趣,多增加一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考试项目,对于一些在某项目中曾拿到过省、市体育比赛奖励的学生,可以免考,以此引导教师和家长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这就好像就餐时“桌餐”和“自助餐”的区别。中考体育考试若硬性规定几个考试项目,就是让学生吃“桌餐”;而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考试项目,就是吃“自助餐”。只要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就要尽量减少共同的“桌餐”,多增加一些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选择的“自助餐”,甚至可以尝试取消“桌餐”。这样做有可能会加大体育考试的工作量,但却能有效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即使某些项目制定的标准稍微高一些,也不会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

体育是强身之本、健身之基。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考之所以将体育计入总成绩,其目的在于引导学校重视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体质达标,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和家长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能仅仅定位在应付中考升学上,而是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以便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