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育思考:作为老师的您,学生犯错后,会采取何种态度?

2021-03-01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教育思考:作为老师的您,学生犯错后,会采取何种态度?

王营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前段时间,南京六朝博物馆想寻找一名小观众,上月底这个孩子跟着班级春游来博物馆参观时,悄悄拿走了展厅里用于布展的两块鹅卵石,几天后他又带着道歉信和鹅卵石,回来承认错误。据了解,孩子是在妈妈的鼓励和陪伴下来到博物馆归还鹅卵石和道歉信的。事情一出,网友纷纷为孩子和妈妈的行为点赞。

孩子犯了错,身为家长,采取的方法可能会千差万别——有的震怒非打即骂,有的和声细语讲道理,也有的父母甚至会帮着孩子掩盖,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这起事件中,孩子的父母不仅敦促孩子送回鹅卵石,还教育孩子要为此事道歉,其母亲更是亲自将孩子送到博物馆,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值得点赞,对教师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也提供了借鉴。

教师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对此,陶行知先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便包含着错误的可能性。”显然,陶行知先生把犯错看作儿童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有正反两种不同方向,问题是教师的态度和方法的选择。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的任务除了积极发扬每个儿童固有的优点之外,还要根据事实,肯定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

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时,许多老师要么大发雷霆,要么讲一番空洞的大道理,结果学生或者是对老师的愤怒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承认错误,实际上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左耳听进,右耳飘出。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更不会使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有的教师要么发火,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将犯错的学生狠批一顿;要么神情沮丧,难以把控自己的情绪,影响了教学进度。此时,需要老师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能不能利用其中有益的成份,使事件朝好的方向发展?

于漪老师的在讲一堂语文公开课时,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场景:在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猛然醒悟过来,满脸通红,头耷拉下来,垂头丧气地坐下了。

于漪见状并没有嘲笑、责备甲同学,而是顺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

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于漪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众生沉默不语。于漪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入’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甲同学,对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又抬起了头,有了自信,不再垂头丧气了。试想,如果于漪老师也随声附和,去嘲笑那位同学,后果将会是如何呢?

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能理解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心情,但是老师是否能够把心情平静下来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犯错?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下决心改正错误?

对于教师来说,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而且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智地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有心态平静了,才便于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其次,要像事件中妈妈一样,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理性分析,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及错误可产生的严重后果。再次,要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寻找弥补错误的办法,让错误也变成一种教育的资源,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进而超越自我。

本文来源于作者新浪博客(已关联)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