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发布于云南
青春期的青少年比较多愁善感,在这个时期容易陷入心理压力,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更严峻的挑战:伴随他们成长的社交媒体一方面带来了娱乐或学习上的便利;另一方面,却暗藏汹涌,虚拟世界中的欺凌现象,能伤害现实世界中的未成年人。由于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时期,自我心理疏解和应对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弱,在现实和网络交互影响下,有可能在其身心发展中留下负面影响,乃至形成恶性循环或更严重的后果。
校园中常见的网络欺凌现象,包括通过社交网站随意发布侮辱性词汇,攻击他人;捏造事实抹黑同龄人,使用他人照片,制作侮辱性“表情包”等。网络世界的虚拟特性,为这部分人提供了“庇护所”。我校针对校园网络欺凌,建立了预防、发现、应对和消除欺凌现象的机制。
为了有效预防网络欺凌现象,我校通过多渠道向学生开展生命情感、心理健康、法治等多维度教育。一是在课程中,设计反欺凌教育内容,加强未成年人的社会情感学习,鼓励孩子们采用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自身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比如,在班会时间,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中,关于校园欺凌的内容;在英语阅读课上,会带着同学们阅读关于网络欺凌的文章。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为防止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创建一个环境,让学生认识到欺凌的危害性,营造欺凌零容忍的校园文化,教导学生不欺凌他人,在目睹欺凌行为时不做冷漠的旁观者和参与者,并在自身遭到欺凌时知道如何应对。
此外,学校还定期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近期,我校开展的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就是普及网络欺凌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界定网络欺凌,提升应对能力,知道在受到网络欺凌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认识到欺凌别人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主讲副校长许警官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配以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为我校学生深入分析了什么是网络欺凌、网络欺凌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而针对未成年人常见的几类不良行为及可能引发的犯罪案件,详细总结了预防网络欺凌的策略及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的方法。他鼓励全体学生一定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提高预防能力,防止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勇敢说“不”!
网络欺凌或涉刑法
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明确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威胁、侮辱、攻击、伤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学校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侵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助,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单位应及时受理。
条例指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网络辱骂他人,伤及他人人格尊严,属于侮辱、寻衅滋事行为,轻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重则涉嫌寻衅滋事罪。而如果因为网络欺凌,导致被欺凌者出现抑郁乃至自杀等恶性情节,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发现后及早干预,伸出援手
在世青,我们有一系列辨别学生可能遭受欺凌的方法和信号,以及早干预,关爱、帮助我们每一个学生。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难过、哭泣、无应答反应、过度疲劳、焦虑等现象,科任老师、班主任会与学生谈话,或与家长联系,并和家长一起商量,如何帮助孩子。通过家校双方的力量,把这种欺凌迹象消灭在萌芽之中。如果情况较为复杂,学校的德育老师会参与到事件调查、处理当中,必要时,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排除网络欺凌对其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除了个案处理,我校还专门提供了心理健康服务,由经验丰富的,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服务;另外,每年都针对家长,开设心理工作坊,与家长一起探讨青春期亲子关系等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一起,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昆明世青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相互尊重、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相信,只有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校园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我们的校园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交流情感和培养价值观的沃土。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每天限50个名额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