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在我看来,包校的Pathway项目是独一无二的,我不知道还有其他哪所学校会提供类似的课程。
——John,
Y9 Tyler, Y6 Evelyn爸爸
开辟新旅途
对于家长而言,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并非易事。正如举家从台北搬来上海的John一家,在为九年级的Tyler和六年级的Evelyn择校时,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例如课程设置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期待等。
尽管John一家有着中国文化背景,但两个孩子之前都更习惯于国际学校的学习方式。经过一番衡量比较,他因为包校严谨的课程体系、中文的浸润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最终为孩子们选择了包校。在John看来,中国的经济日益强大,孩子们在未来极有可能会选择回到中国工作、生活,因此包校对于中国和国际化教育的平衡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选择。
John一家
John认为:“孩子们只有接受中国教育,才能真正感受这一方水土带来的不同的体验。”然而,由于自身语言的局限和之前所学课程之间的差异,如果没有诸如包校Pathways项目之类的课程设置,孩子们可能无法真正融入中国学校的教育。但得益于包校这一特别的设置,学生们能够接受中国教育的同时,持续提升双语能力,并可以更多地接触中国文化。John解释说,这种课程的严谨性以及将中文作为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的授课语言,都给他和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包校的Pathway项目是独一无二的,我不知道还有其他哪所学校会提供类似的课程。”
对于女儿Evelyn来说,尽管学习过普通话,但她此前的读、写技能都只限于繁体字,这也就意味着她要尽快适应简体字的读写。但John解释说,对此老师们十分宽容,允许Evelyn使用任何一种方式,甚至是偶尔使用英文单词。就这样,Evelyn在中文阅读和书写方面逐渐适应并且游刃有余。
六年级的Evelyn是中文与数学Pathways的学生。这一项目帮助她跟上了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同时也提高了她的中文水平。Evelyn表示这点尤其重要,因为她之前的学校对中文课程的关注有限:“与我第一次来到包校时相比,中文读写对我来说更容易了。刚来的时候,我用中文说一句话都要带一两个英文单词,现在几乎不会了。”
除了要适应课程之外,转学到新环境本身也充满挑战,然而Evelyn说她一来就得到了很多帮助:“同学们都很好,老师也很棒。开学第一天,每个人都很热心,各种活动都尽量带上我,尤其是跟我结对子的伙伴,只要我有需要随时都会出现。”现在,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Evelyn已经很好地融入了集体。
架起桥梁
包校初中部的Pathway项目开始于2018-2019学年。该项目针对母语非中文的学生,旨在加强其中文语言技能,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包校多元化的环境。在小学阶段,包校学生能够在多文化环境中充分拓展语言技能,从而为双语授课夯实基础。然而对于之前就读于英语环境的转学生而言,可能在适应语言环境和学习方式上存在了一定的挑战。因此,Pathway项目为这些学生架起桥梁,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包校的双语学习,同时打下良好的中文语言基础。
据Pathway项目中文教师王瑜介绍,在教授Pathway课程时,无论教学策略还是评估标准都和同年级中文为母语的学生有所不同——Pathway的课程会在中文母语学生的课程基础上进行调整,以适应中文非母语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例如今年在教授“民风民俗”这一单元时,中国学生会学习多篇体现中国文化的散文、小说和诗歌。单元测试作业则是写作——“描述一次家乡风俗体验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民俗活动的过程,还要对民俗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评价。
与此同时,Pathway学生也会学习相关篇目,而他们的单元测试则是“介绍自己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民俗活动。”来自荷兰、法国、新加坡等地的学生分别介绍了当地的民俗的来历、意义等。而语言上的要求也从“包含叙述、描写、议论”,转变为“着重说明与介绍”,因为相对而言“介绍与说明”比“描写议论”更符合Pathway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则会给予Pathway同学更多的框架支持,利用1-2节课时间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列好提纲,再进行单独写作。
对于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地受益。在王瑜老师的课堂上,有一位参加了一年Pathway学习的六年级学生,要转学去新加坡就读。在给老师的告别信里,她特地写道:“中文不是我的母语,我学习中文一直都有点挑战,但是现在因为有了Pathway课程,我觉得学习效率高了。”
教授Pathway中文科学的俞中诚老师提到,Pathway的教学充满挑战,因为学生的中文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然而,正因为学生们有更多跟老师个性化沟通的机会,语言因此不再是学习的障碍;加之老师会花更多时间给予学生支持、与家长沟通,也有助于转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学校。
对此,Pathway人文教师Matthew Jost也深表赞同。他表示个性化教学和辅导也是中文为母语的班级所坚持的教学方式,但Pathway人数较少的事实也确实带来了课堂互动方式的改变。老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更加密切地追踪学习进度:“对于那些希望孩子转入双语学校但又担心他们的汉语水平的家庭来说,包校的Pathway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包校不仅是学习学科知识的地方,更是品格塑造、性格养成的地方。学校将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希望培养学术优秀的人才,同样也希望他们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全面的技能,就读Pathway项目的学生在初中部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还深入参与了诸如戏剧、音乐和体育等不同的学科领域。
寻求平衡
来自香港的Stephen于2005年来到上海工作,一家人已经对这座城市十分熟悉。但Stephen的两个孩子,七年级的Kamille和六年级的Raphael此前都在国际学校就读。和John一样,Stephen让孩子转学至包校也是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多接触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同时培养相应技能,满足未来跨国学习、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孩子们之前的学校人数比较少,因此家长希望他们在新环境中有机会认识更多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
“在我看来,英文和中文同样重要,所以我希望孩子们能同时具备双语能力。”Stephen如是说。在包校,学生接触两种语言的机会较为平衡,尤其是在夯实语言基础的早期阶段。而对于那些希望孩子们日后赴海外求学的家庭来说,初中阶段更是中文学习的重要窗口期,因为升入高中后可能更加专注于英文的学习。
然而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尽管他们都学过中文,但现在需要用中文来学习其他学科,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虽然之前的学校可能也教过类似的内容,但都是用英文授课,例如中文科学和中文历史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他们都要从头学起。然而在Stephen看来,这样的挑战是积极且有益的,因为孩子们不仅将中文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而且更多地培养了在中文环境下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尽管对于孩子而言转学后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但Stephen表示整个包校社区都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支持。来到包校后,Kamille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而这也打消了之前作为家长的担心。此外,无论是学校的领导层还是老师,都会为家长们提供很多沟通和反馈的机会:“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很放心,尤其是了解到学校非常重视转学生的感受之后。”
Pathway项目为老师们带来了强有力的教学体验,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看着这些学生们一步步成长,可以说是我教学生涯的高光时刻。作为老师,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对课程的理解,都令人兴奋不已。
——Matthew Jost,
Pathway人文教师
Pathway项目是包校初中校区校园生活的精彩掠影之一。如果您希望了解如何加入包校初中校区,请致电学生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