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深圳义务教育将实现从“入学难”到“上好学”的跨越发展!

2019-05-24

关注

据相关数据显示,如今深圳的基础教育规模已经超过220万人,而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数据为“不足3万”。数字增长的背后,代表着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和独特魅力,也展示出深圳教育40年的巨变。

2018年7月,备受瞩目的第4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第5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成绩揭晓,来自深圳中学的学子杨天骅、薛泽洋、聂翊宸共拿下三枚金牌,为国家、为深圳争得荣誉。而在此前一个月的2018年高考中,深圳本科、“重本率”均位列全省前列,这已是深圳连续多年保持这样的“战绩”。每3个深圳高中生,就有1个能上重点大学。成绩的背后,彰显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

40年沧海巨变,深圳从边陲小县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创造了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奇迹”。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教育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深圳乃至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深圳教育40年大发展深刻反映城市变迁

“球队中10名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其中3名考进了清华、北大。”在2018年高考录取之际,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的一支男子足球队引起了广泛关注,10名高中应届毕业生全部考入重点院校,其中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两名被清华大学录取,其余7名被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录取。

深圳实验学校是深圳人心中的“四大名校”之一,这座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举办的首所公办学校,经过3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艘“教育航母”,在中国基础教育界颇具知名度。该校已逝的创校校长金式如曾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正值大刀阔斧改革的火热岁月,大量人口涌入让深圳教育“捉襟见肘”。仅1984年一年,深圳就新建了10所中学。深圳实验学校建设也克服了种种困难,从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筹备办公室开始,进行校舍基建、学校架构、办学设想、人员聘用、招生宣传……短短几个月就建成开学。

“深圳建市和创办特区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人流像潮水般涌进来,摆在深圳面前的首先是学位供给不足问题。”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说,“入学难”成为深圳当时教育发展的大问题。深圳改革校舍基建制度,实行规划、选址、征地、搬迁、设计“六统一”,统一由市基础教育组承担,以此加快学校建设速度,创造了6个月建12所中小学的“深圳速度”。

与此同时,深圳创新办学体制,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办学,甚至引进外资办学,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依靠体制创新,到1984年,“入学难”问题基本得到好转。当年中小学在校学生2.48万人,入学率达99.9%,巩固率达99.8%。

深圳教育可谓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深圳教育改革史,也深刻反映着这座创新之城的历史变迁。据叶文梓介绍,从深圳建市到1992年,深圳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特区”发展,逐步建立现代教育体系;1993年到2004年,深圳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创建教育强市,全面推进教育城市化发展;2005年到2012年,深圳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迈进教育科学发展阶段;2013年之后,深圳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率先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新路径。

短短40年,深圳教育完成了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现代化大都市教育的跨越,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博士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终身教育的现代化大都市教育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区新一代青少年

几天前,深圳外国语学校传来好消息,该校今年首次组织学生参加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就获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时间再往前推移,17岁的深圳高二学子晏劭廷,设计出Smart Helix(中文名“机智螺旋”),获得德国红点大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红点奖得主,为深圳“设计之都”增加一份扎实的内涵注脚。

在近些年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中,深圳入围人数均名列前茅。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国内外各种舞台绽放光芒,背后是深圳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方面的不断努力。

“创新之都”深圳如何在基础教育上回应“钱学森之问”,办市民满意的教育,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这是新时代下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

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等违背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现象,深圳2014年在国内率先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优势领域成长,培养特区新一代青少年。“创新是深圳的基因,创新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叶文梓说,八大素养最终要成就的就是创新型人才。

此后,深圳陆续出台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体育、科技教育等三年行动计划,并以此为抓手,全面开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空谈,最重要的基础是课程,作为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区,深圳形成以课程形态变革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深圳路径,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课改先锋学校,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效全省领先。

深圳教育还探索构建课程供应新机制,即课程市场化,将好的课程资源引入学校,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库。更多的学校“打开校门”,通过项目带动,将各种企业、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更多平台以及营造良好氛围。如深圳中学与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共建创新体验中心,把创客教育融进课堂教学之中。

与此同时,学生评价方式改革也正在纵深推进。2021年开始,深圳中考将把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将适应学生多样化成长需要,极大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深圳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全国基础教育第一方阵,走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路径。”叶文梓说。而已走过全国近百所中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则评价称,深圳的基础教育近些年进步非常大,“师资、校舍条件、生源水平、教育层次多样性等方面做得不错”。

加速打造教育领域“深圳质量”助力城市创新发展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

无论是创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区新一代青少年;还是自办与引进相结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地方高等教育创新、特色发展新路;抑或是加大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现代技能人才等,深圳各类教育不断创新模式,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这座创新之都对一流教育的不懈追求。

教育优先,投入先行。40年来,伴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深圳的教育投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3—2017年期间,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累计1971.9亿元,年均增长20.14%。超过1979年建市以来到2012年34年间投入的总和。2016年提高全市统一的生均拨款标准,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教育发展,规划引领。面对快速的社会变化,深圳直面各类教育发展实际问题,以规划凝聚人心,引领教育改革发展。2016年,《深圳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获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近两年,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措施,不断健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教育发展政策环境。

城市温度,教育担当。“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充满温情和包容的城市宣言背后,也承载着教育的压力与担当。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非本市户籍人口占80%。深圳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全国门槛最低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17年出台《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入学政策进一步宽松。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72%、公办学位的55%提供给了非本市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

2004年成为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市”,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2年成为全省第一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城市……深圳教育品牌不断擦亮。立足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深圳正加快建立结构合理、公平优质、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新平台,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