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洞庭地理】为什么说洞庭湖涉及到那么多考点(附专题设计)

2019-09-22

关注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以人类文明的发生为界,地球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地史时期,二是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文字的使用,人类未使用文字前算地史时期;人类使用文字后则为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洞庭湖都经历了由小而大,又由大而小,再由小而大的反复演变。

01

地史时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洞庭跟现在一致

洞庭湖在地史时期的演化主要依据两点来确定:一是历年来在湖域内所进行的矿产、水文、环境等的研究和勘查时施工的钻孔。如1989年,由原湖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二队对洞庭盆地第四纪进行研究,在第四系地层中施工了326个钻孔,总共钻进长度达90608.61m;二是按洞庭湖地质图各个地层的出露范围。从以上两方面的资料,精心调绘各个地质时期洞庭湖的范围和沉降深度,得出了地史时期,洞庭湖大、小反复演变的结论。

在早白垩世(公元前1.5亿—1.0亿年)时,洞庭湖为东、西两个独立的湖域。东部在汨罗一带,沉积厚度近900m;西部在桃源—石门一带,沉降中心在桃源,沉积厚度达2276m。此时洞庭湖是相对萎缩时期。到晚白垩世(公元前1.0亿—0.65亿年)时,洞庭湖为4个独立湖域。北部为石门—澧县湖及安乡—南县小湖,沉积厚度最厚处有1120m,此时可能北延与江汉湖盆沟通;南部在常德—桃源—蒙泉一带,沉积中心在桃源,最厚处有3030m;东部早白垩世的汨罗小湖大大扩展,沉积厚度最厚处1100m。此时是相对扩大时期。

在第三纪(公元前6500万—260万年)时,洞庭湖分布在南部,自西而东为常德、沅江、汨罗三个湖域,其中沅江沉积厚度最厚达2000m,有油气产出。此时为相对萎缩时期。在第四纪早更新世(公元前260万—78万年)时,长江已成由青藏地区直入东海的大江,洞庭湖是通江湖泊,由三片湖域构成,西部湖域大致保持了第三纪湖泊范围,东部湖域则不断扩大,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洞庭湖范围,且北入长江与云梦泽相连。此时为相对扩大时期。

在第四纪晚更新世(公元前12.8万—1.1万年)时,洞庭湖湖域大大缩小,成为枝杈状,西北部已不与云梦泽相接,但东北部与云梦泽相通,基本上与现在洞庭湖一致。此时为相对萎缩时期。第四纪全新世(公元前1.1万年以来),晚更新世到全新世洞庭湖湖域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大湖,北部与云梦泽相接。

02

历史时期,“八百里洞庭”见诸唐宋诗文

洞庭湖湖域的确定主要依据有三:一是按文化遗址分布推测;二是按古书记载推测;三是实测调绘。清康熙帝聘请了外国传教士雷孝思等测绘人员,第一次大规模进行全国大地测量,共测绘641个经纬度基点,其中湖广地区54个。

新石器时期大溪期(公元前4400—前3300年),洞庭湖文化遗址分布区向洞庭湖中心靠,说明湖域在变小。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时期(公元前3300—前2600年),洞庭湖文化遗址只分布在洞庭湖北部边缘地区及湖中心安乡一带,当时湖域较大,其中心有湖岛。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200年),《庄子·天运》记载:“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帝”指舜帝,“野”即平原,可见当时洞庭地区为河网切割的平原地貌。唐宋时期(618—1271年),洞庭湖湖域进一步扩大,由南北朝时期的四、五百里扩大到七八百里。“八百里洞庭”一词见诸唐宋诗文中,《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九有诗句:“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元明清时期(1271—1820年),洞庭湖湖域继续扩大,由唐宋时期的七八百里扩大到八九百里。《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南北之间湖阔二百里,东西之间湖阔二百五十里,周回八九百里”。

在1897年,洞庭湖缩小,南洞庭湖赤山和磊石山一线以南变为河网化平原。此时期湖域范围数据比较确切,洪水期面积约5120平方公里,枯水期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到1949年,东、西洞庭湖严重萎缩,过去的湖沼已成为垸田,但南洞庭湖有所扩大,原来的河网平原连成浩渺大湖,使古建筑或淹没于水下,如沅江茶盘洲镇六合村的3米余高的石碑已没入水下达两米;或埋于泥沙中,如沅江黄茅洲镇据说杨幺曾屯过兵的“子母城”,其街道已埋于地下3米多;或矗立于湖中,如1782年所建镇江塔现矗立于万子湖中。到1998年,洞庭湖水域严重萎缩,东洞庭湖西部和西洞庭湖大部已垦为垸田,但南洞庭湖似有扩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洞庭湖湖域的大小变化在地史时期完全是自然作用的结果,即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洞庭湖的地壳运动总体处于沉降状态,但沉降幅度有大小的变化,沉降幅度大时,洞庭湖扩大;沉降幅度小时,洞庭湖萎缩。在历史时期,洞庭湖大小除了自然作用外,还有人为作用。

03

云梦泽不过长江不是洞庭湖

从古到今,很多人认为云梦泽横跨长江南北,或洞庭湖就是云梦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云梦,乃是先秦时期楚国君王狩猎之地。由于先秦古籍多以泽薮作述,泽薮即湖泽。后世以云梦泽为记,有洞庭湖属于云梦泽之说。唐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干脆就将云梦泽当成洞庭湖了。

云梦泽在我国地理方面的古籍有不同的记述。如《水经注·夏水篇》卷三十二有“监利县埠下,泽多彼地,西南自江陵东界,迳于云杜(京山县附近)沌阳(汉阳之西),为云梦之薮矣”,由此可知当时的云梦泽从江陵直至武汉,其东西宽几乎包括了整个江汉平原。现在湖北还有很多地方称云梦,如沮水云梦(湖北当阳市)、邙地云梦(湖北云梦县)、江南云梦(湖北枝江市)。

复旦大学张修桂教授在《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2006)一书中对云梦泽有一段论述:先秦时期江汉地区的平原有两大片,分布在云梦泽的东西两端。西部平原以沙市为顶点的荆江陆上三角洲;东部平原是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的泛滥平原。因此,西秦时期著名的云梦泽主体,仅仅局限在这东西两大平原之间,南止于长江,北与汉水沟通。

从地质构造看,云梦泽与洞庭湖应各为独立湖,因为北为江汉盆地,南为洞庭盆地,两盆地之间为华容隆起。故北之云梦泽和南之洞庭湖都为华容隆起所阻,除了个别低凹地有水相通外,整体未连,不能成为跨长江的水体。故云梦泽对洞庭湖的大小也就没有什么影响。

END

来源:潇湘晨报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洞庭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据国家测绘局2017年数据显示,120年间,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了47.92%,但近5年来湖容正逐渐扩大,下图为洞庭湖与长江水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洞庭湖湖水与长江水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洞庭湖湖水单向补给长江水

B丰水期洞庭湖湖水补给长江水

C洞庭湖湖水与长江水互不连通

D洞庭湖湖水与长江水是双向补给

2洞庭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①高山冰雪融水  ②雨水  ③地下水  ④河流水  ⑤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35年来洞庭湖湖容扩大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暖B围湖造田

C退田还湖D植被破坏

 

【答案】

1D

2C

3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表水体的相互补给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洞庭湖与长江具有互补关系,当湖水水位高于河水时,湖水补给河水,反之,河水补给湖水,故选D

2洞庭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补给类型为雨水、河水及地下水,故选C

35年来洞庭湖湖容扩大的原因为退田还湖,而围湖造田和植被破坏会导致面积缩小,气候变暖与湖容扩大没有关系,故选C

下图为不同月份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洞庭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完成下列各题。  

 

4图中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泥沙沉积C入湖水量D结冰和融冰

5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洞庭湖湖底地势中部比南部和北部高B1月份洞庭湖的流域面积比8月份小

C洞庭湖1月份湖水净化能力比8月份强D洞庭湖1月份湖水含沙量比8月份大

 

【答案】

4C

5A

【解析】

【分析】

洞庭湖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补给是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湖泊面积的的大小与降水密切相关。

4图示为不同月份洞庭湖面积变化围湖造田和泥沙沉积都是长期的过程,A、B错误;8月面积较大,1月面积较小,与该地夏季降水多相符,C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结冰和融冰量小,D错误。

58月份相比,1月份中部干涸,南部和北部有水,说明中部比南部和北部高,A正确;流域是集水区域,不会随水域面积变化,B错误;洞庭湖1月份湖水面积小,净化能力比8月份弱,C错误;1月份湖泊来水少,水流速度慢,湖水含沙量比8月份少,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湖泊的补给方式和流域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读几个世纪以来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各题。

 

6.下列有关图示洞庭湖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八百里洞庭风光不再,面积减小

B.洞庭湖湖水变浅

C.洞庭湖入湖水系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上升

D.洞庭湖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

7.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B.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

C.退耕还湖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答案】

6C

7A

【解析】

6.洞庭湖面积减小、湖水变浅,调蓄洪水的能力会下降,周围河流水系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7.洞庭湖面积减小,是由长江上中游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入湖泥沙增多,加上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造成的。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有利于河水下泄,减轻河道泥沙淤积。退耕还湖则有利于洞庭湖面积扩大。

8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洞庭湖“4350工程”的含义是(   )

 

A将洞庭湖的湖泊容积扩大到4350立方米

B将洞庭湖湖泊面积扩大4350平方千米

C退田还湖面积4350平方千米

D将洞庭湖的湖泊面积恢复到4350平方千米

【答案】D

【解析】

【详解】

洞庭湖面临的生态问题是由于围湖造田而导致的湿地萎缩,湖南省目前正在着手实施4350工程”,即通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至2015年,使洞庭湖恢复到1949年前43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面,故D选项正确。

近年来洞庭湖持续干旱,导致湖区生长了茂盛野草,高的野草甚至有一尺多,湖区很大的地区已变成了草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9洞庭湖干旱变草原使得湖区水量减少,由此带来的后果有可能是

A湖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湖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C水体富营养化    D湖区水循环速度加快

10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9A

10A

【解析】

9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洞庭湖湖区水量减少,会使湖区的气温日较差增大。故选A。

10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因此应在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恢复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故选A。

 

 

二、综合题

11.(题文)曾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如今却遭遇“守着洞庭湖,群众没水喝”的尴尬。据调查,洞庭湖水质恶化的“罪魁祸首”是农业春风满面污染。洞庭湖区规模化养猪场 、养鱼场 大量增加,而相关环保措施又未跟上,是造成洞庭湖水污染的主要直接原因。

试分析洞庭湖水污染带来的严重影响,并为防治湖水污染提供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生生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洞庭湖水质下降,严重影响湖区生产生活用水。②建议:加强对滨湖地区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和数量;控制湖区周边地区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发展生态农业;制定合理的滨湖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解析】试题分析:(1)从影响来讲: 洞庭湖区规模化养猪场 、养鱼场 大量增加,加上农业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湖泊中,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生生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洞庭湖水质下降,严重影响湖区生产生活用水。

2)建议要对对问题提出。首先要加强对滨湖地区的环境监测,然后严格控制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和数量;对其产生的污染物要加强治理,使其排污达到标准;发展生态农业,减少污染排放;制定合理的滨湖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湖区周边地区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制定合理的滨湖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等等。

考点:环境污染

【知识拓展】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2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作为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在长江流域水体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读关于洞庭湖的两图,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洞庭湖是淡水湖的理由。

2)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洞庭湖水域面积不断减小,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汇入洞庭湖,洞庭湖又与长江相连通,湖水可流入长江,将湖水中的盐分物质带入大海,盐分物质不能富集。

(2)不利影响有: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下游地区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可能增加;泥沙淤积,湖泊通航条件变差;湖区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湿度下降,调节气温能力下降,温差加大;水体流通性变差,水质恶化,污染加剧。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及湖泊对环境的影响。

1)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夏季风东南季风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又通过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汇入洞庭湖,洞庭湖又与长江相连,湖水随着长江最终汇入太平洋,将湖水中的盐分物质带入大海,盐分物质不能富集,该湖是外流胡,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最终成为淡水湖

2)湖泊具有调节径流、调节局部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胡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水汽减少温差增大调节径流功能减弱,旱涝灾害频发水量减少,流动性减弱,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面积萎缩,泥沙沉积,湖床抬升,湖泊通航能力下降。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