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地理视野】高中地理涉及的地质动图合集(附学法指导)

2019-09-24

关注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一、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地质学专业术语,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二、冰川崩解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三、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四、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五、山洪、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  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六、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学法指导

十年寒窗,一朝高考。考生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除认真进行系统复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提高答题能力。从历届高考阅卷分析报告看,地理高考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要领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填图、绘图的技巧不熟练、不规范;六是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题不得要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缺乏地理审题答题的技巧是高考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四大技巧,对解题大有益处。

一、仔细审题

高考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现代文、古文)或图表、数据等形式出现的,审题即是从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的过程。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达到此要求,有几点基本要求:

1、课题类型化----辨清题目类型及性质,明确答题方向。

2、吃透题目所给条件-----有无暗示、间接条件或特殊条件。

3、思考题目中要求回答哪些主要内容。

4、注意题目中有无附加语、方位词、量词、正反义词、连词等。

5、排除题中无关条件(因素)的干扰。

二、充分读图

近年的高考地理题可谓题题有图,图的种类不断翻新,统计图、等值线图、景观图、联系图、比较图,不一而足,看清图、读懂图,提取图中有效信息,分析图中所揭示的规律对解题尤为重要,读图有以下几点要求:

1、读图名、图例-----总体把握图中主要信息或主要区域。

2、读坐标系数值------分析量变因素和质变原因。

3、读图表之间关系-----寻找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

4、联系题干,精选图中有用信息,组织答题。

三、准确立意

立意的实质是从记忆的仓库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应用于问题的解答。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再现------通过审题激活大脑记忆中与解题有关的知识。

2、类似联想------特别是遇到难题时要设法做到:

(1)原型起发:善于捕捉原型,回忆学习时曾用过的模型、教具、图片及老师的形象比喻,从而在想象中得到起发;

(2)类比起发:想一想自己在做练习中解决同类问题或非同类但有联系的地理题时,曾用过哪些知识,对解此题是否有借鉴之处;

(3)分步分析:将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逐个解决。

3、排除思维定势--------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

4、材料取舍-----------对收集来的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定何者为主何者为次。

四、精心布局

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是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环,涉及答题的层次是否分明,重点是否突出,用词是否恰当,卷面是否整洁等问题。在临考前的复习中,应该把语言表达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具体要求:

1、回归课本-------在明确问题的方向后,应当回忆课文中的表述层次和方法,用地理学科语言回答地理问题,切忌用口头语。

2、构思答案体裁-------用表格式、叙述式还是论证式。

3、答题步骤---------是由果到因,还是由因到果,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要让人一目了然。

4、 答卷方法----------用分析法、综合法还是对比法。

虽然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特点,答题的规范、方法和技巧也不相同,但考生若能灵活用以上四大技巧,可以说是无往而不胜。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