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玩转地理】关于冰川地貌的考点整理(附专题设计)

2019-10-22

关注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

在冰川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冰川地貌。

01

堆积地貌

冰川沉积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这些沉积物在地貌上组成形形色色的终碛垄、侧碛垄、 冰碛丘陵、 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1.冰碛垄和冰碛丘陵

终碛和侧碛是在冰川末端与边沿堆积起来的冰碛垄,标志着古冰川曾达到的位置和规模。冰川前进时形成的终碛垄规模一般很大,高数十米至二、三百米,其组成物质常包括相当数量的冰期前河相或湖相沉积。它们是冰舌前进时被推挤集中起来的,剖面上常出现逆掩断层、褶曲或焰式构造,故属变形冰碛。

以这种变形冰碛为基础的终碛垄又被专门命名为推碛垄,属前进型终碛。如果几次冰进达到同一位置,终碛叠加变高形成锥形终碛。冰川后退时形成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冰退终碛,一般比较低矮,不易出现包含变形冰碛的推碛垄。

大陆冰盖的终碛可连续延伸几百公里,曲率很小。山谷冰川的终碛曲率很大,向上游过渡为冰舌两侧的侧碛。侧碛在山岳冰川地区是比终碛更易保存的堆积形态。它们分布范围广,不易被冰水河流破坏。在谷坡上往往有高度不同的多列侧碛。

冰碛丘陵是冰川消失时由冰面、冰内和冰下碎屑降落到底碛之上,所形成的不规则丘陵地形。它指示冰川的停滞或迅速消亡,广泛发育于大陆冰盖地区,高数十或数百米。在山岳冰川区其规模较小,中国西藏波密地区古冰川谷底有冰碛丘陵,最高者为30~40米。

2.鼓丘和槽碛垄

鼓丘是由冰碛或部分冰水沉积组成的流线型冰川堆积地形。平面呈卵形,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鼓丘的纵剖面形状颇似机翼,是流体中物体为减少阻力所能采取的最佳形态。在大陆冰盖地区鼓丘常成千地密集出现,山岳冰川地区则偶然见到。

槽碛垄是与鼓丘形成机制类似的长条垄状冰川堆积地形,在鼓丘下游因应力减低,由冰碛集中而成。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和博格多山四工河上游现代冰川的前沿都曾发现近一期形成的槽碛垄,高1米左右,伸延十余米至数十米,清楚地指示冰川的流向。

02

侵蚀地貌

1.擦痕、磨光面和羊背岩

冰川擦痕是古冰川地区基岩表面最常见的冰川侵蚀微形态。它们是底部冰中岩屑在基岩上刻划的结果,具有指示冰流方向的意义。擦痕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有细到肉眼难辨的擦痕,也有延伸数米至数十米的冰川擦槽。同一基岩面上出现几组擦痕,说明冰流方向曾发生变化;相邻地方擦痕方向不同则表示冰川底部流向的局部变化。

冰川磨光面是由细小岩屑(如砂和粉砂)在质地致密的基岩面上长期磨蚀形成,实际是由密集的擦痕组成的。羊背岩是冰川侵蚀岩床造成的石质小丘。它们大体顺冰川流向成群分布,长轴数米至数百米不等,有时大的羊背岩上叠加小的羊背岩。

羊背岩反映冰川侵蚀的主要机制,它的迎冰面坡长而平缓光滑,是磨蚀作用造成的;背冰面陡峭、参差不齐,是冰川拔蚀作用的产物。如果羊背岩的迎冰面和背冰面都发育成流线型,便名鲸背岩。羊背岩地形主要出现在结晶岩地区。

2.冰斗、刃脊和角峰

这一组冰川侵蚀地形出现在山岳冰川区的上游,位于古雪线之上。

冰斗是山岳冰川地区最常见的冰蚀地貌之一。按位置可分为谷源冰斗和谷坡冰斗两种。谷源冰斗规模一般大于谷坡冰斗,往往还有次一级的冰斗分布在周围,因而也叫围谷。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3部分组成。底部为岩盆,平面上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出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常有羊背岩位于其上。岩盆是一个封闭的洼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叫冰斗湖。冰斗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冰斗冰川的旋转滑动。因为冰斗冰川有很大的积累消融梯度,雪线以下夏天消融和雪线以上冬天积累,形成“头重脚轻”的状态,冰川为恢复平衡需作旋转滑动,因而在冰斗底部挖掘成深的岩盆。但是,并不是一切冰斗都能发育出典型的岩盆和岩槛的。温冰川能利用底部滑动,故岩盆深而典型;大陆性冰川区冰斗则缺乏岩盆。

刃脊为刃状山脊,由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变成。

角峰为尖状金字塔形的山峰,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其发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3.冰川谷和峡湾

冰川谷是冰川作用区最明显的冰蚀地貌类型之一。典型的形状是槽谷,故亦称冰川槽谷或U形谷。近几年来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大多数冰川谷的横剖面是抛物线型,U形的出现主要与谷底被冰碛和冰水沉积充填有关。槽谷在山岳冰川地区分布在雪线之下,源头和两侧被冰斗包围,主、支冰川汇合处易形成悬谷。槽谷两侧一般具有明显的槽谷肩和冰蚀三角面。槽谷底部常见冰阶(岩槛)与岩盆,两者交替出现,积水成为串珠状湖泊。大的冰阶形成冰瀑布,如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有高达千米的冰瀑布。大陆冰盖或高原冰帽之下也有槽谷,这种槽谷上源没有粒雪盆,曾被称为冰岛型槽谷。中国川西高原也有这种槽谷。

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大陆冰盖或岛屿冰帽入海处常形成很深的峡湾,如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十分发育,以风光漪丽闻名于世。

附专题设计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川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每年的积累、消融量很大,流动速度快,冰川末端往往能延伸到高山森林带。大陆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流动速度慢,冰川下限较高。

材料二    奎屯河(如图)是北疆重要河流,上游山区冰川广布,下游流经大型灌区和工业基地,最终注入艾比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流域冰川呈现缩减趋势。有学者担心冰川持续消融会给艾比湖畔的北疆铁路带来威胁。某地理团队对奎屯河流域冰川变化的水文响应展开研究,他们选取将军庙水文站的径流数据作为研究依据,发现1987年以来奎屯河径流量波动上升。

材料三    下图为奎屯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折线图

(1)判断奎屯河上游的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还是大陆性冰川,并简述理由。

(2)根据奎屯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折线图,说明1987年以来奎屯河径流量呈增大趋势的原因。

(3)分析与其它水文站相比,研究选取将军庙水文站的径流数据的优点。

(4)从短期和长期时间效应角度,推测冰川持续消融给艾比湖畔的北疆铁路带来威胁的变化。

参考答案:

(1)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冰川积累量小;纬度较高,高温期较短,年消融时间短;冰川末端远高于林线,下限较高。(任答2点)

(2)奎屯河位于北疆,河流径流量主要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1987年以来气温呈波动升高,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增加,径流量增大;年降水量波动变化较小,但暴雨频率增加,汇流速度快,且能加速融雪,径流量增大。

(3)为干流首个水文站,集水面积大,能较好地反映该流域冰川变化产生多年径流变化;海拔较高,接近冰川,因蒸发、下渗、人类活动导致的水量损失小,便于研究冰川变化的水文响应。

(4)短期内随着冰川退化,融冰径流增加,艾比湖水面扩大;可能出现水位暴涨淹没铁路。随着冰川持续退缩,冰川储量亏损最终会导致奎屯河径流量减小,艾比湖萎缩;沙漠化、盐碱化加剧,铁路可能面临风沙、盐尘等威胁。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泥砾是由冰川直接堆积的黏土、砾石和砂呈无层状分选的混合体。经过地质、气象的变动,碰撞、摩擦、翻滚、沉寂,最终在冰川、石英和云母岩之下,形成了细如雾、柔似棉的被现代人叫作冰川泥的自然物质。这种泥后来被加拿大人用来制成能美容护肤的冰川泥。下图示意加拿大冰川泥的分布。

(1)指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加拿大西北部冰川分布广泛的原因。

(3)说明加拿大西部成为美容护肤的冰川泥产地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地形崎岖,多河谷发育;地势东高西低,西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东部为高原和山地。

(2)加拿大西部地区多高山,盛行西风从太平洋携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多地形雨;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降雪)在低温作用下演化为冰川,因此冰川分布广。

(3)冰川广袤,冰川泥埋藏深;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少,无污染;河流的搬运使冰川泥纯净、细腻;在入海口遇地热温泉,富含矿物质。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雪是地球表面上的宝贵淡水资源,也是高寒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绒布冰川南部濒临印度次大陆,受亚洲季风影响,2005年5月,在冰川新降雪中检测到了有机氯农药。部分冰川表面会覆盖有由岩石碎屑等杂质组成的表碛,一般是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面积也越大。对全球不同地方冰川观测,发现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融化速度。

绒布冰川分布范围图                表碛厚度与冰川消融速率统计

(1)推测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的源地,并说明判断依据。

(2)归纳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峰值产生的原因。

(3)同年6月在图中水文站观测到河流流量较大,且夜间流量普遍大于白天,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①南亚(印度);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2)特点:厚度在5(4-6)厘米处,融化速率达到峰值;随厚度变薄或变厚,融化速率都下降(或0-5cm融化速率随厚度上升而上升,5cm后随厚度上升融化速率下降)。

原因:表碛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热量向下传导给冰川。太薄吸热效果下降,太厚不利热量向下传导给冰川 。

(3)冰川面积大,6月气温较高融水多,且沿途有湖泊加入,水量大。冰川下游表碛厚,冰川融化慢(或主要融化区域离观测点远)融水汇集时间长。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冰川的发育规模,主要受到低温与最大降雪量的影响。最大冰期是指青藏高原历次冰川作用中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喜马拉雅山作为降水屏障愈来愈明显,限制了青藏高原冰川的发展。下图为青藏高原(阴影所示)地区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表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冰川环境相关数据。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最大冰期果洛山雪线低于唐古拉山和稻城海子山的原因。

(2)推断最大冰期雪线处6一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的相关性,并说明依据。

参考答案:

(1)果洛山纬度高于稻城海子山,同海拔高度气温较低;果洛山比唐古拉山更靠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雪较多。

(2)结论: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正相关。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或(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消融量也越大,也就对应年积累量越大;或(6—8月气温与年消融量及年积累量呈正相关)。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比利牛斯山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界线。该山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山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而山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且春季河流多泛滥。比利牛斯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其冰川分布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如图为比利牛斯山位置示图例

(1)说出比利牛斯山作为“天然界线”的地理意义。

(2)分析埃布罗河春季多泛滥的自然原因。

(3)7月,一登山爱好者探寻比利牛斯山现代冰川的踪迹,他选择北坡而不是南坡,试说明其理由。

参考答案:

(1)大西洋水系(阿杜尔河、加龙河)与地中海水系(埃布罗河)的分水岭;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大致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的大致分界线。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或界线;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界山;

(2)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雪)较丰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众多支流汇人,河流流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比利牛斯山现代冰川分布范围缩小;7月南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气温高,现代冰川存在可能性小;北坡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雪)量多,且北坡属于阴坡,气温低因此最可能有现代冰川存在。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说明古乡沟多泥石流爆发的原因。

(2)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3)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

(4)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5)沿山谷徒步行走时,当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当发现泥石流来了,我们应如何自救?

参考答案:

(1)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此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秋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3)西南地区最为集中;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  (4)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也会堵塞河道等

(5)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侧的山坡上跑,离山谷越远越好,跑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跑

典型例题七:(16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C以上,“酷热成灾”;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造成河水暴涨,“水漫金山”,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材料二: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1)图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4分)

(2)今年夏天南方电力供应形势比往年同期更加严峻,请简要分析原因有哪些?(4分)

(3)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今年夏天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8分)。

参考答案:

(1)甲地形成高温天气与地形(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地面性质(沙漠广布吸热快,气温高)有关,(4分)而乙地形成高温天气与“副高”控制有关。(2分)

(2)南方水电比重较大,今年夏天酷热,旱情严重,导致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导致电荒严峻;酷热天气导致生活用电增加;农业灌溉用电增加等。(答对两点得4分)

(3)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地面的反射率会减少,地面增温,(2分)导致气温升高,(2分)增强了夏季海陆温差,导致东南季风偏强,(2分)雨带推进偏快,导致北方的降水偏多,南方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2分)(地温、气温、季风和南热北水4个方面,合计8分)

典型例题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甲所示为某国的著名半岛,地形崎岖,风景优美;每年约有2/3的时间被冰雪覆盖,并有许多喷泉和温泉。图中河流多处河水即使再冷的天气也不会结冰,可又有多处河段有巨大的穹形冰川发育(图乙为穹形冰川截面图)。这里有居民约30余万,地广人稀;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天然气、煤炭、天然硫、原生金、砂金、银及其他矿物的储备都十分丰富,具备发展采矿业的良好条件,但是渔业是这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工业以鱼类加工和木材加工为主。

(1)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中“可又有多处河段有巨大的穹形冰川发育”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有利影响。

(3)材料中“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具备发展采矿业的良好条件”。请说明文中“良好条件”的含义,并分析这里的经济活动不以矿业开发为主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穹形冰川发育的原因:①地热丰富,多温泉,河水温度较高,河面难结冰。(2分)②河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水汽充足。(2分)③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水汽在离河面一定距离的河岸上遇冷结冰,逐渐发育而成穹形冰川。(2分)

(2)①周围环海,海洋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渔业资源;②半岛森林资源丰富,为居民提供了木材加工原料。③(火山众多,多地热)地热可以为居民供暖;④堪察加河支流密集短促,可以为沿岸居民提供水电;⑤堪察加河为沿岸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⑥寒冷的气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冰箱;⑦地热和温泉为居民提供了室外泳池(①、②点必答,其它任选1点,每点2分,共6分)

(3)含义:矿产资源丰富(2分)

原因:(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回答,分2+4点,每点2分,共12分)

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地质方面回答)①一年8个多月的积雪、低温,当地不具备建造对外公路和铁路的条件;②堪察加半岛8个月冰雪覆盖,冬季漫长,不利于资源的开采。③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地震、火山频发);④地形复杂。

社会经济因素:(从交通、市场、劳动力、资金、基础设施方面回答)①人口密度小,劳动力缺乏;②交通为海运和航空运输,运输成本高;③当地市场狭小;④远东地区,经济不发达,资金不足;⑤基础设施不完善。

典型例题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区域及和田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新疆的一些高大山脉地区冰川广布,但像甲这样的河谷地区却常见不到冰川。同时高海拔山区还是玉石等变质岩矿体的主要分布地区,但玉石的富集地却在海拔较低的像乙处这样的河滩部位。

(1)简述新疆主要河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2)从地形角度,分析甲河谷地带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3)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4)某捡玉人在和田的河流滩地上捡玉,正准备沿河流向上游(该河段大致南北流向)寻找,手表显示北京时间为 12 时,判断此时影子在他的_______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新疆的河流主要发源于高山地区,并向盆地中部流淌;高山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流经出山口,随着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流水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2)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3)(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再经过河流搬运,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发生沉积。

(4)右后方    该地为 80°E 附近,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 120°E 的西侧,当北京时间为 12 时,该地地方时为 9 时 20 分,太阳位于该地东侧,影子偏西;该地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位于该地南侧,影子偏北,因此影子朝向西北。因为捡玉人沿河流上游即大致朝南方行走,所以影子在他的右后方。

典型例题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冰川由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质量,在重力 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其IJ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均不容小觑。新西兰南岛面积15万平方千米,南北相距140千米,东西最宽处336千米。羽扇豆俗称鲁冰花,由 英国引入后,现已在南岛大量繁殖。连绵的雪山、洁净的湖水和多彩的鲁冰花已成为南岛的旅游名片,下图为新西兰简图及鲁冰花景观图。

(1)分析新西兰南岛西南部地区冰川形成的条件。

(2)P湖位于山麓地带,与山谷相连为狭长状。试描述P湖的形成过程:

(3)简述南岛河流的水系特征。

(4)试推断该地适于鲁冰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参考答案:

(1)西风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雪较多;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作用显著,利于积雪保存。

(2)P 湖所在山谷受冰川作用;形成狭长状洼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

(3)该岛河流皆短小;落差较大,水流湍急;多自西北向东南流;支流少,流域 狭窄,各成体系。

(4)鲁冰花喜温凉;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环境。

典型例题十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作为穿越天山中麓的著名丝绸之路,夏特古道全长120千米,连接了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夏特牧场和南疆阿克苏地区的破城子。其穿越的天山山脉横贯新疆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东西长1760千米,东段主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西段主峰托儿木峰海拔7443米,南北宽250~350千米,是塔里木和准噶尔两盆地的分界带,也是中温带和暖温带分界带。科学数据表明,中国境内的天山有9000多条冰川,冰储量也位居中国前列,其中冰河、冰缝密布,据说在清代木扎尔特山口附近还驻有70户人家,专门负责凿冰梯,维修道路,不过如今已经了无踪迹。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1)试分析天山山脉冰川广布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夏特古道上商队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试推断夏特古道主要运输的货物。

参考答案:

(1)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天山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冰雪难以融化。天山北坡使得来自大西洋水汽被抬升,形成较多降水。

(2)地形险峻,难以穿越;冰川广布,冰川的移动和崩裂形成众多的陷阱;夏季冰雪融化,容易形成山洪,木扎尔特河易洪水泛滥,冲毁淹没道路;位于断裂带,地震多发,山区碎石密布,易发生塌方和山体滑坡;海拔较高,气温低,易出现高原反应;人口稀少,补给不足,救援难度大。

(3)北接夏特牧场,可向干旱、不易进行农牧业生产的南疆运输肉制品和奶制品;天山山区矿藏丰富,大量的矿石可以通过古道运输。

典型例题十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是加拿大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图,图乙是温哥华各月降水柱状图。

(1)加拿大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读图甲说出其具体表现。

(2)读图乙,指出温哥华冬、夏两季降水特点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试分析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广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西部山区角峰与U形谷;中部波状起伏的平原;东部和缓的高原等。

(2)同:冬季和夏季降水丰富;原因是全年受到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异:冬季降水比夏季丰富;原因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南北气压差大,西风势力更强,降水更多。

(3)加拿大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度大陆面积广大;且平坦开阔、起伏较小的地形面积广大;加之北部人口稀少,且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强;所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广阔。

典型例题十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贡嘎山(29°N,l0l°E)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其海拔高达7556米,被称为“蜀山之王”,山顶常年被暖冰(接近0℃)覆盖。在贡嘎山区,即使天气晴朗,山麓艳阳高照,山顶也常常小雪绵绵。

材料二    在贡嘎山东部雅家埂河的上游,河谷中岩石的表面因生长着约利橘色藻而呈现鲜艳的红色,被称为“红石滩”。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 4000米之间的谷地。研究发现,约利橘色藻喜相对低温(最适宜温度20℃)、潮湿的环境,常依附生长于棱角分明的石头表面(原生石),这种藻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能帮助橘色藻适应来自高山的“挑战”。约利橘色藻是石滩中最早出现的“拓荒植物”,又称“先锋植物”,之后它们便会被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如图所示)。如今,贡嘎山的红石滩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

材料三    贡嘎山东部的雅家埂河上游,泥石流多发,在河谷的两侧,有数量众多的温泉,这些温泉水最高温度可达92℃,河水因富含来自岩石的矿物质而呈现乳白色,地理学家称之为“冰川乳”,红白相间的河谷景色(如图所示)十分美丽。

(1)结合降水的形成原理,分析贡嘎山山顶多小雪天气的自然原因。

(2)“冰川乳”因富含矿物质而呈现乳白色,试分析“冰川乳”的形成讨程。

(3)结合材料分析河谷中约利橘色藻生长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贡嘎山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纬度较低(暖冰),气温相对较高;山顶冰雪蒸发形成地方性的气团;气团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形成降水,气温低于OoC时,会形成局部的小雪天气。

(2)在冰川和流水的作用下,河流所携带的岩石碎屑物质在运动中相互研磨,形成细小的颗粒;岩石颗粒及其中的矿物质使得河水变得浑浊而呈现乳白色。

(3)贡嘎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位于河谷地带,满足橘色藻喜湿的生长习性;冰川乳为约利橘色藻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满足了养分需求;海拔较高,光照条件好,使橘色藻颜色艳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温泉水提高了岩石的表面温度,适宜橘色藻生长。

典型例题十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下图),是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梦想。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

分析户外爱好者攀登珠峰的最佳月份,并说明他们下午两点前务必返回的原因。

参考答案:

5月。温度高,相对温暖;西南季风还未盛行,天气多晴好;山上积雪融化使得积雪较少,方便攀登。两点过后天气多变,对流加强,多雷暴等天气,且积雪融化量增加,积雪松软,不利于行走,甚至容易发生雪崩等。

典型例题十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乙高山雪峰为依托,晶莹剔透,不仅是冰冻圈重要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和生态系统内在的组成部分,也是高山带最美丽和迷人的地质景观和最雅致的吸引物之一。冰川以其独特的山地自然景观、形态各异的冰川地貌、舒适宜人的避暑特性,以及滑雪、攀冰、徒步、探险等诸多种体验旅游功能,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指出图示地区冰川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及其开发的不利条件。

参考答案:

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或科考价值;经济价值。

不利条件: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较远;地形起伏较大,交通通达度低;旅游景区内配套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规模不断缩小,自然条件恶劣等。

典型例题十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旅游是以冰川或冰川遗迹资源作为主要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或项目。新疆的冰川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的高处。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增多等因素影响,新疆区域的冰川近年来呈现加速消融态势。为保护干旱区的这些“固体水库”,2016年2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十三五”期间全面取缔冰川旅游。将相关旅游设施逐步变为远观冰川的度假区。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取缔冰川旅游的原因?

参考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冰川补给量小;旅游活动导致冰川消融、崩塌加剧;冰川融水是新疆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冰川消融加快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冰川环境被破坏和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典型例题十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新疆冰川分布示意图”,新疆旅游部门计划禁止游客攀登冰川,只允许远观。其中,天山一号冰川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后退状态。

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后退及当地政府禁止游客攀登冰川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气候变暖;离城市近,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冰川消融加速。避免攀登冰川带来的冰川破坏和环境污染( 2分),减少人身伤害。

典型例题十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末端变化是反映冰川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强烈消融,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在1993年分裂为东、西两支。监测结果表明,在分裂之间的1959-1993年,1号冰川末端平均退缩速率为4.5米/年。1994-2011年,东、西两支平均退缩速率分别为3.6米/年和6.1米/年。下图为1980-2011年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退缩速率统计图。

(1)材料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试列举三条可缓解该环境问题的措施。

参考答案:

(1)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砍伐森林、扩大耕地等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大。

(2)植树造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约利用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