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善莫大焉

2021-04-27

关注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善莫大焉

王营

我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我不主张中小学生全盘放弃现当代经典美文的阅读和学习,专心致志地钻到故纸堆里去“读经”。对于近年来各地出现的“国学热”,我一直采取较为冷静的态度:对于全面复古者,我敬而远之,而对于那些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的“国学教育”,我则百分之百地支持。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消息:沈阳市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国学教育”, 并且已被纳入市教育规划。小学以诵读为主,学生读书、认字、写字,了解优秀文化典故,感受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形成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初中以阅读为主,结合写作教学,开展名篇讲解、写作研究活动等。主要课程有:小学选择《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唐诗》、《论语》、《孟子》、《孝经》等,初中选择《中庸》、《大学》、《老子》、《庄子》、《史记》、《吕氏春秋》、《墨子》、《孟子》、《诗经》、《礼记》中的经典篇目。

沈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将每周安排一课时开展“国学教育”,教育部门不指定统一教材,各学校可从国学经典中自行选择;除了经典作品,还包括传统艺术教育,如书法、美术、戏曲等,还有中国武术、象棋等传统体育教育。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好就好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好在课时安排上。从内容选择上看,不要求学生全盘“读经”,而是择其精华,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这些篇目除了能做为小学生的识字教材之外,其中的一些小故事和典故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读一读这类书,比起读那些小猫、小狗、小鸟之类的荒诞童话故事,不知要强多少倍。即使到了中学读经的阶段,也不是死记硬背式的全盘接受,而是选择其中的经典篇目,开展讲解、写作研究活动等,真正做到了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何为“经典”?经典就是经得起历史检验,其思想和艺术被古往今来大多数人认可的书籍或文章,这些经典宣扬是人类普适价值观,不仅对中国人有用,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可否认,“四书五经”之类的古籍中的确有很多有封建性糟粕,但也不乏科学进步的东西,至今仍然是人们从事社会生活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行为准则。如《论语》中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之为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无论社会如何向前发展,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否则便是不道德、不人道。

在课时的安排上,考虑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现实,沈阳市要求各中小学每周拿出一课时,专门进行“国学教育”。有人要问,现在中小学课程表安排得满满的,一课时从哪里来?报道中没有说如何解决,我想完全可以从校本课程里挤。新课程实施以来,国家实行的是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开发的,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学校开设“国学教育”课程,既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也比较容易创出特色。

不要小看这小小和每周一课时,按每学年四十周计算,每周学习一篇国学篇目,六年下来也有二百多篇,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学生脑子里有这二百多篇古文做基础,不仅能解决识字的问题,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知识,许多学生到初中毕业就能基本解决古文阅读的问题。

国学,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西方国家没有“国学”这一称谓。做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在学习现当代世界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始终不忘继承自己的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因为这是民族精神之根,是一个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国学教育”从中小学抓起,善莫大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