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会“玩”

2021-05-17

关注

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会“玩”

王营

据《新闻晚报》报道:前段时间,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活动亲子擂台赛落下帷幕,不少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创新,爸爸妈妈不仅仅是“教练”,还非常投入地与孩子一起担当队员的角色,收获了无穷乐趣。

活动结束后,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执行主席陈伟新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过去有报道说,中国学生吃苦耐劳不如日本学生,创造力不如美国学生,现在连“玩”都不如外国学生。在美国某知名高校举行的精英夏令营中,上海共挑选了两名优秀高中生参加。有一名学生诸多方面的条件都不错,英语流利,门门功课都是A,差不多可以考虑入选。

不料,美国精英教育中心总裁乔安女士向这名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课余时间玩些什么?”这名学生回答:“每天我功课都来不及做,哪有时间玩呀?我是从来不玩的。”在最后讨论人选时,乔安女士毫不犹豫地淘汰了这名学生。她说:“不会玩的孩子往往是书呆子,缺乏创造力,没有发展潜力。”

课余时间“从来不玩”,在我们的思想观念中,这真是一个既听话,又好学的好孩子,然而这样的“好孩子”在美国却遭到无情的淘汰,原因是“不会玩的孩子往往是书呆子,缺乏创造力,没有发展潜力。”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儿危言耸听,但是沉下心来一想,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与外国孩子比起来,我们培养的学生确实非常听话,非常勤奋,也非常刻苦,文化课基础扎实。这是因为父母、老师不让干的事,学生绝对不干;考试的时候只要按照老师讲的标准答案答题,就能得高分。在学校,那些埋头苦学、珍惜时间的学生,往往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学生正常的课外活动、自习课往往被繁重的作业挤占;回到家里,还要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重复、繁杂的家庭作业,几乎每天都要坚持到十二点。双休日、节假日,本来可以放松一下,然而又被父母逼着去上各种无聊的补习班、特长班。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能有多少“玩”的时间?

没有“玩”的时间,自然就不会“玩”,也不知道怎样“玩”。因为不会“玩”,孩子首先失去了与父母、同学、朋友交流、交往的机会,使本该天真活活泼、充满幻想的儿童少年,有时候变得言语迟钝、郁郁寡欢,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次,孩子一切按大人制定的规则做事,不敢多想,不敢多做,不敢多说,一旦越雷池半步,便会招来成人的训斥或打骂,如此威压下,孩子只能亦步亦趋,规规矩矩,那有什么创造力可言?有人分析说,中国人得不了诺贝尔奖,除了环境、土壤这一重要因素外,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说法符合事实。

要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会“玩”,我认为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学校、家庭要为孩子规划出“玩”的时间。学校要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除了完成当天学习任务外,每天至少要拿出一小时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节假日、双休日要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家长也不要逼迫孩子上什么补习班、特长班之类,顺其自然,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其二,要依据孩子的兴趣特长,规划“玩”的内容。让孩子有时间“玩”,但不是漫无目的地“玩”,学校可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爱好特长,也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及早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在感兴趣的领域玩出感觉、玩出花样。比如大部分都孩子喜欢电脑游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探究游戏的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切不可孩子一玩游戏就冠以“不务正业”的大帽子。事实证明,孩子“玩”一些健康的游戏确实也能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

其三,要对孩子的“玩”进行科学的调控和管理。要有组织地让学生“玩”,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调控好学生“玩”的时间,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休息,防止孩子“玩物丧志”或“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现象的发生;要让孩子对“玩”的成果有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以激发孩子创造的积极性和潜能。

这样看来,一个简单的“玩”字,其实并不简单,假如每一个孩子都“玩”出自己的创造性,素质教育也就真正落实了,诺贝尔奖也不会离我们太远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