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实现由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

2021-06-26

关注

实现由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

王营

长期以来,对课堂教学功能的定位很多人似乎都是从功利的目的出发,以课堂上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做为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这一评价标准引领教师不自觉地去追求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密度和广度,而无暇顾及学生认知的内心感受。这样以来,就使本身具有丰富趣味性和智慧性的求知过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被动接受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变得机械简单,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装载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也随之失去了生机的活力。

诚然,无论是过去强调的“双基目标”,还是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的学习都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第一目标,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目标。因为学生求知的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为学生求知提供内驱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智力因素为学生求知提供方法和策略,使学生会学、善学、学得好,二者的有机结合,必然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课堂教学学生求知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由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势在必行!

什么是“智慧”?我们认为,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什么是“教育智慧”?如同智慧之于个体一样,教育智慧之于教育,同样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

何为“智慧课堂”?通俗地说,就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智力活动的课堂,也就是让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的课堂,而不是让学生越学越麻木、越学越迟钝的课堂。对学生的成长而言,知识其实是一粒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知识即美德”,知识是一粒思想的种子、智慧的种子、美德的种子。

智慧课堂需要教师智慧的教学设计。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或者无目的、放任自流式的学生自学都不能实现智慧课堂的目的。智慧的教学设计应当是建立在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教师富有创意的设计。尤其是对教学内容(即教材)的把握,教师要挣脱教学参考书或者名师教案的束缚,走进文本、走进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沿着学生求知的线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同时,智慧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充满趣味性、生活化、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心智,加大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开发学生的想像力、联想力创造力,而不是“一问一答”式的缺少思维含量的简单问题。

智慧课堂更需要教师教学的智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要以能够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为目的,灵活多变。凡是学生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解答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科学指导,并精心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求知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性困惑以及难以把握的规律、方法,教师当讲则讲,讲则讲精讲透。

同时,课堂教学要活泼开放,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允许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挑战教材、挑战权威、挑战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作为一种追求,有时候课堂教学的静悄悄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智慧潜能的开发。

智慧课堂还需要学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推动。尤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看课堂上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要看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哪些方法,形成了哪些技能,培养了哪些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习惯。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学成绩,还要看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升学率仍然主导学校发展的当今社会,这样的评价改革的确需要学校管理者的胆魄和智慧,但是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学生一旦有了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升学率的提高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