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生命教育重在体验,是否要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21-07-05

关注

生命教育重在体验,是否要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王营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强化“生命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的建议》。

他建议研发“生命教育”课程教材,并纳入课程体系。他表示,现行课程中,中小学品德、体育与健康均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等课程内容。但因为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生命教育”系列性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如果能够编写不同学段的专用教材,开发专门课程,就能使学生形成“生命教育”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并以之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

尤立增补充称,他建议在中、高考中考查“生命教育”内容。中高考除了选拔功能外,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教育教学的改革。如果中高考中增加“生命教育”内容的考查,就能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之高度重视。

近年来,未成年人弑亲案件、校园欺凌事件、未成年人自杀及违法犯罪案件等多次被媒体曝光。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此类案例和问题的背后,既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安全自护等方面教育缺失的原因,更有生命教育亟待补课的警示。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加强生命教育,可以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他人或自身行为的发生。

尤立增代表的这一建议,对学校强化生命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更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大好时机。教师和家长要通过过引导孩关注子每天疫情变化,让孩子知道,每一组增加或减少的数据背后,不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孩子不仅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的生命。让孩子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饮食、锻炼身体、趋利避病的良好习惯,保持生命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至于生命教育是不是要编写教材,是否单独纳入课程体系,或者在中高考进行考查,笔者以为有待商榷。当前,中小学生课程除了国家课程外,还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门类已经够多了,如果再把生命教育当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势必会增加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事实上,尽管没有冠以生命教育课程之名,但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并不缺失,相关内容已融入了日常教育过程的诸多方面,同时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比如,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8年还开展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不少省份如黑龙江、湖南、上海、云南等地,也颁发了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相关指导性文件;就在新学期开学初,教育部、公安部还召开了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因此,尽管生命教育很重要,但不一定要以课程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生命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比如,教师不妨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让学生探究疫情是怎样爆发的、如何控制疫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生命教育的目标。事实证明,在教育实践中,除了课程化的教育方式外,其他生命教育方式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家庭教育和更大范围内的其他社会教育方式与内容,只要设计科学,针对性强,其效果可能并不比课程化教育差。

生命教育在注重学生体验的同时,应以生命为主线,体现人文关怀,这是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要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从个人推及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由人衍生动物、植物和环境,将今日扩展至未来。要让学生理解每个生命都是生物圈中的一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生生不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命教育应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作为以人文关怀为精神内核的生命教育,应着力于完整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 构筑人的精神家园,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并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生命教育更应最直接、最广泛地体现教育这一神圣的宗旨。让生命教育为年轻的生命多注人一 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达到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髙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 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生命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