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落实“就近入学”政策,“教师队伍更强”是关键

2021-07-13

关注


落实“就近入学”政策,“教师队伍更强”是关键

王营


5月19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针对就近入学相关问题提问时指出,近期关于就近入学问题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议。对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表示,关于就近入学的问题,教育部的政策没有改变,始终会强力度地往下推进。

他还表示,下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将体现在“四个更”的落地上,包括: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即有教无类,让每个孩子都接受合适的教育;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即补短板。另两个“更”即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

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是近年来教育部为推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减轻因择校而带来的城区和乡镇中心学校“大班额”压力,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平竞争,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这一政策的推进也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城区热门学校附近学区房涨价、民办学校跨区域“掐尖”、农村薄弱学校生源锐减等,还有人以“不同群体有不同教育需求”为由,要为“择校”合理化辩解。对此,田祖荫表示:“至于说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正常的。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以及优质均衡,其背后的出发点、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都均衡了,都优质了,自然就不择校了,那就是家门口有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

客观地讲,家长“择校”选择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师资水平,所以“择校”其实就是“择师”。因此,在田祖荫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个更”中,“教师队伍更强”应当是确保“就近入学”政策落地关键。

早在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办大学是这样,办义务教育也是这样。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强了,才能让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才能保证有教无类,让每个孩子都接受合适的教育,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上去了,人民群众才能更满意,家长才能逐步打消“择校”的念头,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学校。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这是硬件建设的问题,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是家长择校的首选。

让学校“教师队伍更强”,首先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均衡搭配本地优秀教师资源,补齐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的短板。事实证明,一所学校的一门学科如果有一位优秀教师带动,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有了希望。农村家长之所以到城区卖房择校,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原因就在于优秀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

各地要借“县管校聘”改革的大好时机,集中解决优秀教师长期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的问题,要么将师资队伍进行重新“洗牌”,要么城乡之间进行交流,将优秀教师按学科均衡搭配到辖区内每一所学校,从而带动薄弱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次,要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也是高质量教育的标志之一。有些农村学校,教师总数可能已经充足,按生师比不存在缺编问题,但一些学科人员富余,另外一些学科却无人任教,如音体美等学科,这种情况被业内人士称为“结构性缺编”。学校课程开设不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导致学生不能“就近入学”原因之一。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每年的教师招聘工作。教育、编制部门要对辖区内各学校什么学科教师富余,富余多少,什么学科的教师紧缺,缺乏多少,有一本“明白帐”,不能凭感觉调配教师。在摸清教师自然减员的前提下,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做好每所学校教师需求调查,制订好教师招聘方案,并保证所招教师与学科需求精准对应,从而逐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再次,要强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许多农村学之所以教学质量低,当地百姓不满意,可能不是师资水平低,而是学校管理出了问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进“校长聘任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为基层学校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待遇,让其在工资、住房、评优树先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投身农村教育,造就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乡村教育家”,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