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研员如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抓教研?

2021-07-26

关注

昨天下午,教育局召开了全县教科研工作座谈会,中心议题是疫情过后,如何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科研中心作为全县教学和教研管理的枢纽,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抓好教研工作:

第一、从教科研中心的整体工作上讲,仍然要强调向常规教学要质量。各学段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对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评价,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因为备、教、批、辅、考是教学常规的基本环节,少了哪一个环节或者哪一个环节工作不细致,提高教学成绩就成为一句空话。备不好课就上不好课,课堂效率就低,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样,作业批改不细致、辅导不到位、学生考试作弊,则难以准确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教学则会变得盲目、无目的、无重点。尤其是课堂教学,必须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效率意识、学法指导意识、学生参与意识和全员达标意识,不让学生留下知识和能力的“夹生饭”,保证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因此,对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规范,仍然是下一步教科研中心各学段的主要工作。

二、从教研工作的微观层面上讲,教研员既要研究“怎样教”,又要研究“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教”是教法的问题,“教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学什么”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以往的教研,大多聚焦在教法的研究上,对教学内容和学法研究有所忽视,其实这是本末倒转。这就好像给孩子补充营养,首先要知道补什么,其次才是怎么补。同样,教学最重要的是让教师知道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教学内容如果是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的,即使教的方法非常简单原始,也往往是有效的。研究“教什么”,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将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育人目标、教学要求细化到学段的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个章节,据此引导教师确定每课时要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应当重点教,哪些内容可以略教,哪些内容可以不教。

二是要引导教师认真研判学情。要引导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同时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充分预习和自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虽然是教材的重点,但学生在自学时已经掌握,教师可以少教或者不教;有些内容虽不是教材重点,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并且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关键点,教师则要精心设计,下大力气突破这一难点。对学情的准确研判,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要引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标准赋予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权利。更何况,就一个确定的具体内容而言,比如语文上的一篇课文,也存在教什么的问题,一篇课文由无数个要素组成,选择什么内容来教,必须有一个先于方法的决定。有的老师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引导学生重点赏读,余下的内容由学生自学;有的教师由写作方法切入,进行能力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更换或者补充部分教材内容,从而逐步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

四是要引导教师要超越教材、整合教材。教材凝聚着优秀教育专家和教师的心血与智慧,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拓展教材、重构教材、超越教材,更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打通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对教材要有整合意识、跨界意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必然是跨界的,而跨界的本质是整合,因此课程内容的整合应成为今后学校教学研究的常态。

研究“教什么”,建议教研员要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兼职教研员的作用,在以后的假期备课学习班上,以讲课标和教材为主,进而引导教师知道新学期“教什么”。

教育质量的高低,除了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之外,还取决于学生“怎样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必然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虽然能暂时应付考试,却不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也与未来中考、高考改革的方向不相适应。2020年1月9日,教育部又公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首次明确“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增强应用性、创新性”。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突破口,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教研员要引导教师要具有有跨界意识,打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把核心素养的要求细化到每一学科、每一章节乃至每节课中。要拓宽学科教学的边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将其作为研究课题,运用课本所学知识,组成研究团队,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从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教学研究的着力点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普遍采用了网上授课方式,有直播、有录播,也有教师线上答疑。有人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线上教育大试验。

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会随着疫情结束和中小学全面开学戛然而止。随着国家教育云平台在中小学的推广和使用,未来的课堂可能会出现两个教师并存的教学格局:一个教师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在线授课的优秀讲师,负责按教学进度在线授课;另一个是线下在场的辅导教师,负责现场回答学生在线听课时提出的疑问,批改学生作业,并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

从在线教育发展的趋势看,这种“双师型”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地教,学生亦步亦趋地学,不仅违背教和学的规律,而且会造成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最大功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的功能和操作模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都需要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将最大限度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