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敦煌印象

2021-08-04

关注

01
作为沙漠戈壁中的绿洲,敦煌自然是依水而建。
一条南北走向的党河,纵穿敦煌市区。
车到敦煌,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在家里,这应该算是深夜了。
但导游说,敦煌的夜生活会到很晚,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吃饭,这里的夜市一直到后半夜两点多还有人。
我们在党河边的一家宾馆住下,楼下的空地上,全部都是大排档,坐满了撸串喝啤酒的人们。
室外的桌子已经占满,我们只好去了一家饭店的里面。空调开着,也蛮舒服。
这里仍然是以牛羊肉为主,我们点了各种串和几瓶当地的黄河王啤酒,美美地吃了一顿。
吃完一算账,居然要比家里便宜好多。
看来,敦煌的消费不高。
吃完饭,回宾馆休息。果然,一直到后半夜,依然能够听到楼下大排档的喧嚣。
次日睡了个大懒觉,8点多了才出去吃早饭。一大碗拉面,居然只要5块钱。以前在前面某个景区,还不到这一半的量,就得要15或20块。
终于吃到了平价的饭菜,对这座慢节奏的小城顿时感觉亲近了好多。
02 
敦煌不大,但有一座不算小的博物馆。
想打车过去,发现又是一位女司机,普通话不很标准,但非常温柔。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打车遇到的女司机居多,于是好奇问了一句。
她回答说,当地企业不多,工作机会较少,开出租车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所以选择做这一行。
出租车的起步价6元,到博物馆,刚好6.1元,我扫码了7块。
一般,我坐出租车都是向上取整,多花几毛钱,让人家心里高兴。
博物馆是按朝代的顺序介绍敦煌的,很多内容我们以前都并不知道。
比如敦煌历任太守刺史的名字,敦煌的建置沿革,恐怕也只有在这里才会写得这么详细。
如果想对敦煌的历史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不妨去看一下。
博物馆的藏品不算很多,出土的盆盆罐罐也看不懂,我感兴趣的有两样东西。
一个是一件锁子甲,用铁丝手工制作这么一件铠甲,肯定相当不容易,但这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时穿上应该保护效果不错。
另一个是两份圣旨,其中的开头“奉天承运皇帝……”,不知道为什么都是“奉”字单起一行。
上网搜了一下,这种格式很常见,但没有人解释是为什么。
等回头有机会,再请教专家吧。
03 
来敦煌的重头戏,当然是去莫高窟。
在我的印象里,敦煌和莫高窟,几乎可以划上等号。
现代以来,敦煌因莫高窟而更有名,这是肯定的。
来敦煌之前,我做了一点功课,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和莫高窟相关的文章,重温了一遍。
但我毕竟不是余大师,他可以在这儿住下来,一连几天,慢慢去欣赏。
我只能跟着游客的队伍,在洞窟门口听一下讲解员程式化的讲解,然后排着队,鱼贯而入,又鱼贯而出,充其量能在里面呆几十秒的时间.
没有艺术细胞的我,感受不到北魏的浑厚沉着,隋代的柔美华丽,盛唐的壮丽浩荡,五代的精细温煦,大宋的灰暗拘谨,元代的……
再说了,人家允许我看的,也没有那么多,只有区区几个石窟而已。
艺术这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得了的。
比如听交响乐,懂的人可能如醉如痴,不懂的人则可能味同嚼蜡。
没有点美术和建筑功底看那些壁画和佛像,很难知其精髓。
很惭愧,站在祖国的文化瑰宝面前,自我感觉有点暴殄天物了。
有一些小视频作者,一边走一边拍一边感叹“太震撼啦”之类,却始终不能具体说出到底震撼在哪儿,我怀疑,他们其实也和我一样,看不出所以然来。
里面禁止拍照,站在外面拍几张外景,表示自己曾到此一游,已经心满意足。
石窟的对面,有一个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倒是可以一看。
里面的图片和实物,记录了敦煌研究院的历史,也见证了莫高窟的兴衰。
通过院史陈列馆的介绍,可能会加深我们对莫高窟了解。
04 
在莫高窟,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道士塔。
在余秋雨的文章里,那位名叫王圆箓(亦称王圆禄)的道士,几乎是莫高窟的罪人。
因为,作为莫高窟的管理者(不知道是官方任命,还是他自己到了这个没有人管的地方安家),他把藏经洞里的古物,用极便宜的价格卖给了外国的探险家,以至于今天的敦煌研究者,还需要从国外购买胶卷。
不过,个人觉得余秋雨的结论有点情绪化了。
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后,向地方政府做了汇报,由于地方官员的搪塞,他还不断逐级甚至越级上报,但没有人给他一个实质性的回答和帮助,直到7年之后,那个名叫斯坦因的外国人到来。
在敦煌博物馆里,存有王圆箓道士的照片,在照片的旁边,对那一段历史做了这样的介绍:
1900年,道士王圆禄偶然发现藏经洞,内藏多种文字的古写本及少量印本总计约五万件以上,学术价值极高。然由于晚清当局腐败,消息已出,掠者纷至。英法美日俄等国探险者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橘瑞超、奥登堡先后相继到敦煌寻宝。同时,斯坦因还较为系统地对敦煌汉长城及烽燧实施考古发掘,获得大量简牍、丝织品、木器、杰特文书等珍贵文物。从此,敦煌文物流散世界各地。
国宝被外国人以半买半骗的形式掠走固然是一种遗憾,但那个更像是农民的道士,恐怕也独自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种种迹象表明,王圆箓其实是莫高窟近代最早的保护者。
藏经洞的发现,就是他在为石窟清理流沙时发现的。
据说,他卖给外国人那些古物得到的所有钱财,都用于莫高窟的保护,一分都没有用到自己身上。
在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有几张“千像塔残塑像的出土”的照片,这个千像塔,就是王圆箓道士为了集存莫高窟残塑像而修建。
今天我们对莫高窟非常重视,有专门的机构,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有专门的资金和现代的技术做保证,而当时的王圆箓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要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凭着心中朴素而愚昧的执念,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们如果站在今天的上帝视角去评判他,可能对他也不太公平。
王圆箓死后栖身的道士塔并不在塔林里面,而是单独一个,在景区的入口处,出了停车场就是。
我想,如果真的所有人都觉得王圆箓是莫高窟的罪人,道士塔也很难安安静静在这儿呆着。
王圆箓和莫高窟的遭遇,其实是见证了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
莫高窟由衰到兴的过程,也是我们国家由弱到强的过程。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保证,老百姓都流离失所,文物怎么可能得到完好的保护。
05 
敦煌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鸣沙山和月牙泉。
我们都知道,沙漠与水,难以共存。
但敦煌城南有连绵的沙山,曰鸣沙山,在沙山的环抱之中,居然有一汪清泉。
因其状如月牙,故称月牙泉。
月牙泉有两奇,一是地处沙漠之中,却千余年来从未干涸,二是沙山环绕,沙随风动,泉竟不为沙所埋。
月牙泉不涸的原因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地下有泉眼和党河相连,只要党河有水,月牙泉就不会干。
我比较相信这一说法。从地图上大概测量了一下,月牙泉虽在山里,但离党河的直线距离也就3000多米的样子,水脉相连的可能性不小。
当然,现在的月牙泉水旺盛,也有人工干预的因素。
而月牙泉不被沙山埋没,是因为鸣沙山独特的地势,使得刮过来的沙子不是从上往下,而是从下往上走,所以沙子根本不会落到泉水之上。
月牙泉不大,而且也不能走到岸边,只能远远地拍一些照片。
现在月牙泉的四周好像安装了景观灯,晚上的时候点亮,月牙的轮廓非常清晰,也非常漂亮。
爬到月牙泉对面的沙山上,可以看月牙泉的全貌,也可以看天上的白云和西边的落日。
沙山与普通的山不同,脚下全是流动的沙子,往上走一步,又滑下来半步,颇为吃力。
好在,现在修有绳梯铺在沙上,可以借力。
脚踩在绳梯的横梁上,终于可以踩实,走起来一步是一步了。
跟人流边走边歇,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顶。
喘着粗气坐下,脱掉鞋袜,把脚埋在沙里,再舒服地平躺下来,任凭热风吹过,看着远处的人,天上的云,对面的山,无比惬意。
要晚上九点多才要日落,看看时间还早,就没有再等。
因为,我们还想好好品尝一下敦煌的美食。
06 
来之前,咨询了本地的朋友,他说,来敦煌可以不看月牙泉,但一定要吃驴肉黄面,并且给我们推荐了一家有名的黄面馆。
但导游介绍的敦煌夜市也非常让我们心动,毕竟驴肉在家里也常吃,但敦煌的夜市什么样我们可没见过。
于是打车直奔夜市。
夜市极热闹,整条街的两边全部都是大排档,一阵一阵的烤肉香味从烧烤架上飘过来,刺激着人的食欲。
各个档口的经营者也极热情,我们一下车就被拦住,拉我们去他家吃饭。
我们分开一双双想拦住我们的手,在街上转了转,发现各家都大同小异,最终禁不住一个小伙子如相声贯口一般的介绍,去他家的摊位找个空座坐了下来。
一点菜才发现,这里的价格比昨天的饭店贵了几乎一倍。
昨天喝的黄河王啤酒好像8块,在这儿要15,其他的菜品也是如此。
但既来之,则安之,贵就贵吧,点了和昨天差不多的菜,最后结账,比昨天多花了一倍还不止。
最不爽的是,虽然花钱不少,但即使一块钱的零头,人家也不给抹。
看得出来,人家也知道这是一锤子买卖,根本不用讲那些跟回头客才有的情面。
我们因此倒是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出去玩,导游的话坚决不能听,越是热情的商贩的东西越不能买。
后来听说,我们去的并不算真正的夜市,但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证了。
明天,要经过雄伟的嘉峪关。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