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不设限的人生方有无限可能

2021-10-18

关注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的“最帅飞行天团”,正式开启了他们长达6个月的“太空出差”征途。


这次飞行任务,创下了多个首次。


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


从1天到6个月,中国人将刷新太空停留记录。


而担起这次重大挑战的三名宇航员,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让人仰望的超人,他们的起点甚至比我们大多数人都低。其中女航天员王亚平更是受到了大家的格外关注。



#01
曾经的“樱桃女孩”

她曾被称为“樱桃女孩”。因为她的家乡,是一个漫山遍野种满樱桃树的小村庄。


1980年1月,她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樱桃。初中毕业,家里人希望她读中专,不愿放弃大学梦的她背着家人报考了高中。



这次大胆的选择,让她在高考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我国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她毅然抓住了这次机会。


进入飞行学院后,她经受住了一次次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训练的考验。野外拉练时,不要求女学员与男学员一样负重训练,她却要求和男学员一起完成同样的训练量。


成为正式的飞行员后,她一次次临危受命,驾机执行过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部队战备演习等重大任务。


23岁那年,电视里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激动一刻,让她的梦想也从飞行梦变成了航天梦。


“我们有了男航天员,也会有女航天员。”


2009年,她终于迎来了我国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了层层考核检查。



#02
如今的飞天女英雄

成为航天员,光有梦想是不够的。



航天员的生活,和她预想的很不一样,不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无数超越身体极限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

这是一场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

每一个出舱动作,都要反复熟悉、揣摩形成肌肉记忆。一次训练4、5个小时打底,出水后,端不稳碗、夹不住菜,累到虚脱那都是家常便饭。

太空并不会对女性更温柔,她也用实力证明,在太空里巾帼不让须眉。

短短3年,她便入选了“神十”任务乘组,成为了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而且是女性。

随着神舟十号冲入云霄,她在太空进行了一场世界上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受众最多的太空授课直播,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而今天,她又成为了中国进驻空间站的第一位女航天员。


这位飞天女英雄,叫王亚平。


身处太空的王亚平即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但这不是她首次飞上太空。2013 年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她就是正式乘组的一员。

任务期间,她担任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的主讲,为地面的学生们演示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等多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中的水球倒影环节 | 中国军网


八年过去了,王亚平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获大校军衔,还获得了“英雄航天员”、“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等荣誉;除了这些,王亚平还获得了一个新身份: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博士生,在博士学习期间她将专攻太空环境对航天员心理方面影响的研究。



#03
永远不要给人生设限

成为航天员后,王亚平真实感受到航天员的训练强度远远大于飞行员,甚至让她这位原本出类拔萃的女飞行员也很吃不消。


在第一次上离心机时,面对机械臂的高速旋转,王亚平感觉全身就如被大石头压着一样,丝毫动弹不得。



第1次,王亚平仅仅坚持了5分钟,已感到头晕恶心,浑身冒汗。后来,她通过转移注意力,成功过关。通过两年多的高强度训练,王亚平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当8倍于身体重量东西压在胸前,她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手脚灵活。


纵观全世界,目前进入过太空的500余位航天员中,女性占比不到1/9。其中,我国占了两位——神舟九号的刘洋和神舟十号/十三号的王亚平。


“航天航空是男人做的事”,这样的刻板印象正在慢慢被打破。



斯坦福大学的肖恩·瑞登(Sean Reardon)最新研究表明:


因为在高收入地区,父母会偏向让儿子们去参加数学课后班,投资偏向的差异化,让人感觉男孩的数学就是会比女孩更好一些。


但在大家都没上课后班的地区,女孩的数学比男孩的反而会更好一些。实际上,无论是“态度”,还是“投资”,都比所谓“天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就。


所以,请别让“该有的样子”影响你的判断、选择和信心。不设限的人生,比你想象的开阔得多。


因为不设限,中国有了首位太空出舱的女宇航员;

因为不设限,中国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空间站对中国长达10年的技术封锁,即将成为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因为不设限,才能在不断拓宽的边界中,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



#04
父母不设限 孩子天地宽


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父母要能够正确地爱孩子。爱并不难,难的是接收爱的一方,也就是孩子能否理解我们的爱,能否吸收爱的营养,变成他茁壮成长的动力。那些整日说教、唠叨的父母是爱孩子的;那些使用棍棒的父母是爱孩子的;那些过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用礼物交换成绩的父母也是爱孩子的……他们的爱让孩子反感、破坏了亲子关系、影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发育。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更需要父母有一颗保持警醒、灵敏、柔软与敬畏的心,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和孩子的距离,调换爱的方式。父母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的心理素质更不是天生的,每一个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历经一次次蜕变,最终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挥洒;孩子更像一本无字书,它内容丰富而宝贵,只待父母用心读懂。血缘和情感赋予我们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而只有真正走对了道路,孩子的无字书才一一显现出内容,那就是孩子潜力得以发掘的时刻!


每个人的成长发育有其自然规律,只要父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孩子发挥潜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请永远相信,不设边界、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但既然爱是一种能力,就表明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掌握了爱的能力。

家长焦虑,孩子就容易不自信;
家长暴躁,孩子就容易没有安全感;
家长从容,孩子就自信阳光;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而远深。

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在爱孩子,但其实爱的方法错了,最后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所以说一位好家长胜过一所好学校,一点也不为过。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