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德琳学校为何受热捧?OMO任务驱动式学习给你答案

2021-11-04

关注

别里科夫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去?

他说了什么话让你这么生气?

你觉得他是自杀还是他杀?

4月23日上午,一场惊心动魄的“刑事侦查”在深圳市德琳学校高一(6)班上演。

一名扮演警察的女生,对“华连卡”“柯瓦连卡”和“布尔金”进行了盘问。

细致又富有挑战的提问、得体又幽默的回答,以及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影响这些工厂选址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它们应分别建在哪些地方?

另一间教室里,高一(16)班的学生则变身投资人,就制糖厂、啤酒厂、服装厂、炼铝厂的选址展开激烈讨论。

争论一度白热化,甚至需要老师“居中调停”,各执己见的“投资人”才慢慢统一了意见。

这是一节语文课和一节地理课 

语文教师张晗是去年才毕业并入职德琳的研究生。为了上好《装在套子里的人》这节课,她用一周时间收集各种素材、制作导学案并进行课堂设计,最后将别里科夫之死“包装”成一宗神秘的刑事案件。“因为班上一名同学经常跟我说要当一名法医,这刚好给了我灵感。课堂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实,“趣味性”并不是这节课的终极追求。随着“侦查”和讨论的不断深入,有学生直言,别里科夫之死是直接自杀及间接他杀的双重作用;还有学生对小说中隐性、显性的“套子”进行分析,并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执教地理课的高丹,已经有七八年从教经验,但她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这句话并非自谦。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德琳的课堂太“活”了,好像随时都会失控的样子。在这里,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授者,学生也不是洗耳恭听的受教者。这里的课堂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竞技、智力的冒险。

“你根本就预想不到哪里会突然冒出一个棘手问题。”高丹坦诚地说,即便出现老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很正常。现场解决不了,课后可以再研究。“最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建立逻辑架构。”

这两节精彩的课堂背后,是一所全新学校,在新高考改革下教育理念的转变与育人模式的重建。

众所周知,考试评价制度是教育变革中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近年来,国家全面深入推进新一轮高考改革,向所有大中小学释放出无比清晰的信号:未来教育,不能“唯分是举”,不能“高分低能”,而应将着力点放在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上,真正培养适应未来乃至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很多传统名校没有跟上新要求,在高考中‘栽’了。”在德琳学校高中部校长看来,新高考强调的,其实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想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及育人模式重构中脱颖而出,首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

德琳学校总校长马新礼在与中国教科院研究员陈金芳联合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为德琳正在探索的教育教学探索作了高度凝练而精准的阐释:

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老师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调动、组织学生自主、自律学习的人,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近一年来,德琳学校高中部正是以此为基点,推进教学工具、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的改变,最终孕育出一片生机蓬勃的未来教育新生态。

走进德琳学校,人们很容易被这里的两道风景所吸引。

其一是随处可见、催人行动的体育场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以及游泳馆、高尔夫练习场、武术馆、攀岩墙一应俱全,整个学校就像一座体育馆,让人忍不住要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

其二则是全面覆盖、让人心动的信息技术条件——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希沃白板,所有师生都人手一部希沃平板电脑。

在张晗的语文课上,我们看到,在制作别里科夫的“死者档案卡”后,学生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讲台上的希沃白板动态更新每位学生提交的作品,以及各自完成的时间。教师可以选定某个作品予以展示,也可以用“抽选”或“抢答”的方式,邀请学生上台分享。

高丹的地理课上,则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一段矿泉水生产线的视频。在讨论不同工业项目选址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平板查阅老师推送的素材。最后,关于工厂选址的课堂测试,也变成了紧张、有趣的触屏游戏。

数学课上,平板电脑锁屏

在高级教师胡柳军的数学课上,希沃智能学习终端被频繁用来展示知识点,推送个性化问题,提交答案,统计答题时间和正确率,但一旦需要学生专注于课本或讨论现场,平板电脑则“退居二线”,处于锁屏状态。

在这里,手机、电脑、白板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与黑板、粉笔、课本等毫无违和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也不是点缀或辅助,而是真正深入到教学、评价、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撬动学校教育变革的杠杆!

在德琳学校高中部校长张辉看来,全面拥抱信息技术,一方面回应了高中新课标“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然。“现在的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手机、平板、电脑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他们身心的一部分。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不现实”。既然不现实,那就顺应趋势,将其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新礼校长总结道:

在OMO(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状态下,“人机共教”成为一种教学常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代表着教育的未来,它将超越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教学,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

当然,所有教育工具的迭代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核心指向还是人。

师生关系是否得以改善、学生成长是否得到更好的支持,是衡量教育变革成败最重要的指标。

在德琳师生以及业内人士的反馈中,我们进一步领略到OMO教学的成效与魅力。

高一学生周昱杰和杨诗怡同时提到智能系统的“留痕”功能——

常规的课堂里,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难重点,学生只能“奋笔疾书”,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

而现在,教师可以将某个重点推送给某位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将知识点截屏下来,在课后进行针对性梳理和学习。

“留痕”带来了精准与高效,学生学得怎么样、老师教得怎么样,不再是主观的“感觉良好”,而是一个个可测、可视、可评的数据。

“学生做题的情况都会反馈、上传到系统上,我们可以更直观看到他们掌握的情况。知道重难点在哪里,讲题就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日语教师周杰说。

更多师生提到系统自带的课堂抽选和抢答功能。“这两种模式,我们都比较喜欢。随机抽选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有侥幸心理。当你被抽选到,站起来的时候还一脸懵,那是很丢脸的事。”周昱杰笑着说。

“抢答”则是另一番热血沸腾的景象。据说有些学生为了练抢答的速度,还会每天把速度表拿出来“嘟嘟嘟”地练。在增加课堂乐趣之余,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坦率地说,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很幽默。这些‘小招式’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英语教师郑玲和数学教师谢爱军不约而同提及这一点。在谢爱军看来,系统的随机性带来了更高程度的课堂公平。“老师在挑选学生答题时,有意无意中会有倾向性。而系统则是绝对的公平。”

“学生永远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对象,技术的运用,就是支持教师更高效更有效地教,从而实现学生更高效更有效地学。”希沃教研顾问刘璐介绍,目前的希沃产品,除了希沃交互式智能平板、希沃学习平板等硬件,还有支持各类教学场景的软件和云平台,既可以为师生提供海量教育资源,也鼓励他们进行校本化创造。“在这方面,德琳学校是佼佼者。我们希望与学校基于希沃易课堂,共同打造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德琳模式和范例。”

如果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是德琳在育人手段与形式上的革新;那么,“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与管理模式,则在路径与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在德琳,“学习金字塔”受老师们熟悉和认可的程度,可能不比随处可见的技术设备低。在学习金字塔的“塔尖”,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等被动学习方式,带来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只有5%到30%之间;而在“塔底”,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等主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可高达50%到90%。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德琳学校把学生定位为“天生的学习者,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

在这里,学生更像是过关斩将的主角,老师则是设置任务与关卡的“导演”。而“通关图”,就是所有老师、所有课堂都必须遵循的导学案。

语文教师张晗的导学案上,列举了学生需要在课前前置学习的内容,比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以及幽默讽刺手法等。课中,则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案件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和判断。课后,学生们需要提交一份“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

高丹的地理课导学案,有预习新知的内容,学生们需要提前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变化。课中同样是以合作探究为主,学生们需要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三大任务。最后的作业之一,则是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吴秋艳老师的生物课导学案,则让学生化身玉米育种专家,用更好的方法,把两个品种的玉米种子结合在一起,优良性状强强联合,缺点则都要去掉。

对学生来说,导学案就是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在上课前就完成老师导学案中的前置学习任务,让他们有备而来,听课和学习效率更高。有同学自信地说:“如果在课前把导学案弄懂学通,其实这节课你基本已经掌握了。”

对老师来说,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已经通过系统反馈回来,使他对整体学情有了清晰的了解。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老师与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他们会心一笑,正如胜券在握、整装待发的战士。

在高丹的地理课上,高一(16)班的彭彦鑫获得了上台展示的宝贵机会。虽然个子不高,但他的气场足,充满自信。

我很喜欢这种‘活’的教学模式,很生动,让人更有代入感、更有兴趣去听课。完成每一项任务后,我们会很有成就感,也变得更加自信。

高一(1)班的刘嘉欣同样对“上台展示”印象深刻。

有一次我被老师叫上去讲解我的观点。一开始有些内容我感觉并不太懂,但在讲的过程中,会发现这节课的知识点完全能理得很透彻。

“很多人到学校听课后,会很惊讶:德琳的课堂为什么这么活!这里的学生为什么这么自信!甚至一些家长都会惊叹:孩子到了德琳后,才突然发现他们有很多优点!”张辉欣慰地说。

事实上,导学案也好,任务驱动也好,课堂展示与奖励也好,所有这一切,都有同一个依归:

把学生激发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与成长,最终成为更加自主、自信与自律的人。

在德琳学校,还有一个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晚自习不允许老师做任何讲解。当学生遇到问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急于求助,而是自主探究、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到办公室去找老师帮助。

在德琳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小的“口袋本”——不限规格,不限内容,可以记各种知识点,可以在排队、活动隙随时拿出来温习。

在德琳学校,很多曾经松松垮垮、容易偷懒走神的学生,都养成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规律。有一位同学说,他就是周末在家,也是6时10分就按照生物钟准时起床。

在德琳学校,杨诗怡说她最大的变化,是不再“被迫学习”,而是慢慢体会到学习不是那么枯燥的事情;

周昱杰则介绍,他在德琳最大的变化,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上初中的时候,听别人说什么都觉得是对的。现在我会首先考虑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讲述者是不是带有一些主观成见?”

所有这些,其实都建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这一逻辑起点。

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与成长,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被引入学校,并深入融入到教学与评价中,带来了更精准、更高效的教与学,更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与成长,任务驱动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广,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激发兴趣、找到自信,真正地体验学习之乐、思考之乐、分享之乐、创造之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与成长,学校自开办以来,还一直坚持契约管理与赏识教育,让学生在鼓励中变得更加自信与自律,以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出彩”的教育追求!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