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论语》感悟: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

2021-11-19

关注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道:“《诗经》中说的‘乖巧的笑容,酒涡微动;美丽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的纸上,色彩斑斓。’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先有白色的底子,而后才能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又问:“那么礼在后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卜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了。”

感悟:这段师徒二人的对话,由论诗开始,最终延伸到对于“仁”和“礼”谁先谁后的讨论。

“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朱熹《论语集注》解释为:“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二者解释基本一致。孔子用“绘事后素”的比喻,不仅回答了子夏读诗的疑问,而且形象地说明了“仁内礼外、仁先礼后”的深刻道理,意在表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内在美好的思想情操,才能表现为外在的优雅的文明礼仪。否则便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由此我想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一个拥有美好内心界的人,无论他说话、做事,时时处处都给人以真诚之感,让人如沐春风,在不知不觉信任他、依靠他。虽然他可能没有漂亮的外表,然而接触过他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时时感觉到他的崇高、美丽,有一句诗说的好:“人不因为外表而美丽,而因为心灵而美丽”,就像《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那样,虽外表丑陋,但心灵美好。

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是学校美育的重要任务。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开宗明义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的心灵日趋高尚纯洁;无私忘我,使人的心灵日趋和谐平等;发展个性,使人提起创造精神;美化人生,忘却忧患,去掉生活恶习,代替不良消遣,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的享受;丰富科学知识,充实人生,使人增添勇敢活泼的进取精神。”

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还有多种途径,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学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社会各种媒体的正面引导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然而,在众多的途径中,我以为从小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却是一个最佳选择。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净化孩子的心灵。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与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与大师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学生每读一本好书,对真善美会产生一个认识上的飞跃,思想境界也会随之提升一个层次。有些孩子在读书的时候,随着书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迁,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感伤,这表明书已对他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可惜的是,随着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读图”代替了读有文字的纸质书,再加上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大影响了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因此,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在这则对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子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他对老师说和话能够举一反三,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值得借鉴的地方。而更了不起的是孔子,他不但能够与学生面对面地讨论问题,而且对学生正确的观点能够及时肯定和鼓励,认为子夏不但讲得正确,而且更启发了自己,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学相长”。作为老师,你有没有这样的气度和和胸怀?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