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生命教育重在体验,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有待商榷

2021-12-14

关注


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建议,研发生命教育课程教材,并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他认为在现行课程中,中小学品德、体育与健康均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等课程内容。但现阶段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生命教育系列性知识体系和结构。如果中高考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考查,就能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其高度重视。

近年来,未成年人弑亲案件、校园欺凌事件、未成年人自杀及违法犯罪案件等多次被媒体曝光。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此类案例和问题的背后,既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安全自护等方面教育缺失的体现,更有生命教育亟待补课的警示。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加强生命教育可以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他人或自身。

尤立增代表的这一建议,对学校强化生命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大好时机。教师和家长可以借机教育孩子不仅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护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自然界。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饮食、锻炼身体、趋利避病的良好习惯,保持生命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至于生命教育是不是要编写教材,是否要单独纳入课程体系,或者在中高考进行考查,笔者认为有待商榷。当前,中小学生课程除了国家课程外,还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如果再把生命教育当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势必会增加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事实上,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并不缺失,相关内容已融入了日常教育过程的诸多方面,同时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比如,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8年还开展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不少省份如黑龙江、湖南、上海、云南等地,也颁发了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指导性文件,等等。

尽管生命教育很重要,但不一定要以课程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生命教育重在体验。比如,教师不妨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让学生探究疫情是怎样爆发的、如何控制疫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生命教育的目标。在教育实践中,除了课程化的教育方式外,设计科学、针对性强的家庭教育和更大范围内的其他社会教育方式与内容,其效果并不比课程化教育差。

生命教育在注重学生体验的同时,应以生命为主线,体现人文关怀,这是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要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从个人推及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由人衍生至动物、植物和环境,将今日扩展至未来。要让学生理解每个生命都是生物圈中的一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生生不息。以人文关怀为精神内核的生命教育,应着力于完整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精神家园,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并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生命教育应该是这一宗旨最直接的体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生命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生命教育协会平安福音中学

课程设置:香港DSE课程

学费区间:免费

美中国际爱智学校

课程设置:AP课程,Alevel课程,加拿大课程,国际艺术课程

学费区间:16-18万/年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IEC国际教育中心

课程设置:AP课程,双语国际课程

学费区间:8.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