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是拔苗助长

2022-01-29

关注

1月18日,青岛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发布《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其中,幼儿园拒绝接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幼儿入园、违规组织幼儿参加商业活动、违规使用不合格车辆接送幼儿等均被列入负面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幼儿园违反规定使用教辅材料、有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图书、音像等;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过程或幼小衔接的实施过程中违规使用小学化教育方式、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布置小学教育内容的作业或者组织与小学教育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等均被列入负面清单事项。

幼儿教育是为孩子一生奠基的教育,是孩子升入小学前的准备教育。2020年9月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幼儿园打着“幼小衔接”的旗号,在幼儿园使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违规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且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殊不知,如此“幼小衔接”是拔苗助长,不仅收效甚微,反而违背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甚至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青岛市将这一违规做法纳入幼儿园办园行为负面清单,其目的在于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引导幼儿园按照幼儿发展的规律规范办园。

幼儿园为什么不能提前学习小学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国外早就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七十年代,德国政府赞助了一项大型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比较了五十个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和五十个以知识教导为主的幼儿园。虽然一开始知识教导带来孩子学习上的增进,但到了四年级,无论用哪种方法比较,这些来自直接教导幼儿园的儿童的成绩,都低于来自玩耍性幼儿园的孩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更为落后,在交友和情感方面的适应能力也更差。

美国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取得了大致相似的结论。其中一项由莉贝卡•玛肯负责的研究,专门关注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大多是非裔美国人。不出所料,在有343个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她发现,那些曾上过以知识性教学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上一开始比那些接受玩耍型教学的儿童更有优势。但是,到了四年级末,这些先前的优势就被扭转了。比起那些来自知识性教育学校的孩子,来自玩耍型幼儿园的儿童学习成绩更好,在校分数高很多。

为什么不同类型的学前班会造成这么明显的差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一个人幼年的学校经历是今后行为的准备和设定。在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里,儿童学会了自己设计游戏、和别人共同玩耍、自己解决争执,这些孩子可能在个人责任感和社交等方面培养了终身行为模式,在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期间会发挥很好的作用,表现在知识学习上则是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的增强。而那些来自强调学习知识的幼儿园的孩子,则培养了注重成就和竞争的终身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特别是在贫困状况下,会引起和他人的摩擦,甚至犯罪,表现知识学习上则是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下降。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是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他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是儿童发展重要的生活因素,是儿童发展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因此幼儿教育要与游戏结合。让孩子在幼儿园提前介入小学知识的学习,看上去好像是对孩子负责,实则是揠苗助长,结果很可能使孩子的感情和心理受到挫折,学习成绩也不见得会特别优秀。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而是在有意义的玩耍、游戏中,让孩子主动学习,帮助孩子在感情、人际交往等方面发育成熟,完成初步的社会化过程,这是幼儿教育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

所谓“不让孩子摔倒在起跑线上”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意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不能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让孩子去做一些他体力和脑力达不到的事情。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的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起跑线上没有摔倒或者最初一段路跑在最前面的人,往往不会成为比赛的最后冠军。相反,那些虽然起跑落后,但懂得养精蓄锐、讲究长跑战术的选手,往往后来居上,第一个冲向终点。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阶段,不是让孩子学什么读写算之类的知识,而是发展孩子健康的情感和社会技能,为人生的马拉松赛养精蓄锐,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人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又何必在乎孩子谁先起跑,乃至最初的一段路谁跑在前面呢?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