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班里的那些“天才”,可能只是比你偷偷多做了一件事情

2022-03-15

关注

01
美籍华人作家刘墉在文章中,讲过一个有趣的例子。
一位华裔高中生抱怨说:
“奇怪了!好像只要是中国人,数学就非好不可。我们班上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每次老师问到同学不会的数学题目,一双双眼睛就亮亮地盯着我看,起初我确实会,没想到从此被称为天才。哪次不会,同学就说我一定病了。害得我不得不在家偷偷准备,老师没教,我先得自己学。”
这位高中生非常苦恼,觉得自己很累,因为自己也是平常人,没有必要装天才。
确实,他是受形势所迫,被动地成为了“天才”。
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如果他每天都主动自学,一直坚持下去,岂不是一个天才就真的这么产生了!
02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陈钱林老师,他的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
儿子在14岁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女儿在16岁考上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
他们在大学毕业后,均获得了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去攻读博士。
陈钱林培养孩子的重要方法,就是让孩子提前自学。
他的儿子在初中时就有超前学习的能力,干脆每天下午在家自学,一直到高考前都是如此。
他的女儿也是如此,从初一开始就免做作业,把时间省出来自学。
后来到了高中,也是有一半时间不去学校,在家自学。
03
说实话,我并不完全赞成陈钱林老师的育儿模式。
让孩子用大量时间在家自学,不去学校,这需要家长和孩子非常高的能力、非常强的自制力,具备一定的失败的风险。
而且,让孩子在一个异于同龄人的成长环境和节奏中长大,有得到的同时也会有所失去。
但让孩子提前学习,确实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法宝,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多次介绍过,我认识的那些考上清北的学霸,大多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都会进行超前学习。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省高考状元,他在初中就已经开始自学高中的内容,到了高中,则开始学习大学的知识。
其实我们都明白,让高中生做初中的题目,让大学生做高中的题目,往往是碾压式的。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超学段自学,那需要一定的天分。
但超过课程进度,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们也许没有能力提前一个学段学习,但可以提前一个章节。
也许没有能力提前一个章节,但可以提前一两节课。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习。
刘墉文章里的那个孩子,无非只是预习而已。
但他在同学当中,已经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天才。
04
也许有人会说,我家孩子连平时的课都听不懂,平时的作业都做不完,哪儿有时间去预习!
除了极少数天资确实较差的孩子,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其实也是一个“磨刀”的过程。
你提前有了准备,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带着问题去听、有针对性地去听,就算没能自己学懂的,也能一点就透,其实是提高了学习效率。
这节课效率提高了,所有知识点都已经掌握,接下来作业也会写得快,会省出更多的时间来预习,形成良性循环。
也有人可能又发现了“捷径”,那我给孩子报个辅导班,提前学习下一年的课程,岂不是万事大吉?
客观地说,这样做可能有效,也可能有效,还可能产生负面的作用。
自学是主动学习,需要自己归纳整理,搞清楚知识的脉络,然后有个别不懂的地方去课堂上听老师讲,很容易就能明白。
上辅导班是被动学习,老师对你进行灌输,有些知识点可能感觉懂了,实际上却没懂,不到做题时发现不了。
有些同学还因为提前学过,自我感觉良好,到课堂反倒不认真听讲,把以前的努力白白抵消。
05
在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不补课的情况下让弱势学科变强?
第一个回答是:
按部就班地预习——带着问题上课——作业——测试,绝大部分同学就是严格按照这套流程,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清北的。
我认识的那些优秀学生,大多都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从来不是老师喂一口自己吃一口。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自学能力,是学霸与学渣之间最大的区别。
班里的那些“天才”,有可能只是偷偷比你多预习了课程而已。
让自己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自学,就算你不会成为天才,就算你不会成为学霸,也一定比现在的成绩更好。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