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论语》教育智慧:成由勤俭破由奢

2022-06-10

关注

《论语》教育智慧:成由勤俭破由奢

《论语》感悟(一五二)

文/王营

原文: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7.36 孔子说:“奢侈的人不谦逊,节俭的人固执。与其不谦逊,宁可固执。”

感悟:孔子向来提倡节俭,在《八佾》篇中,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主张在礼节仪式上与其奢侈,不如节俭。本章进一步阐述奢侈和节俭对人道德品质的不同影响,他认为:过分奢侈的人常常表现的不谦逊,节俭的人通常表现的很固执,与其不谦逊,倒不如表现的固执一点。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

正如孔子所言,一般情况下,生活奢侈的人往往好自我夸耀,好攀比,他们财大气粗,敢说大话,花钱大手大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谦逊。然而钱不能从天上凭空掉下来,是前辈或者个人一分一分地积攒的,花完就没有了,所以生活奢侈不谦逊的人,最后往往会导致倾家荡产,一事无成。

相反,节俭的人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常常固守一个正确的信念,知道钱应当花在什么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多花,看上非常顽固甚至抠门,然而却能集中精力干成自己想干的事情,所以孔子说:“与其不孙也,宁固。”

奢和俭不但影响个人事业的成败得失,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团体。据《韩非子•十过》记载:秦穆公有一次问由余:“你说,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覆亡的原因是什么?”由余回答说:“由于勤俭而使国家兴盛,由于奢侈而使国家覆亡。”后来,唐代诗人李商隐又取其意,写成《咏史》诗一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在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破败,也就是“成由勤俭破由奢”。

奢侈浪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在一些政府部门举办的豪华宴会结束后,随处可见几乎没有动过的整只鸡、整条鱼等“剩物”被当作垃圾倒掉。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任何理由浪费,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员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们国家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这种严重的浪费现象实在令人十分痛心。

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痛击用公款大吃大喝的歪风,迅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

勤俭节约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教育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粮食做起。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学生乱花钱、比吃喝、比穿戴,奢侈浪费的现象相当十分严重。

不管是否需要,大中学校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有些学生还不止一部,至于手机的档次也愈发高档,和弦、彩铃、摄像、拍照、游戏等功能一应俱全。如果某人没有手机,而且手机档次没有赶上时代的要求,就会感觉低人一等。而在食堂,剩菜、剩饭随处可见,浪费现象很严重。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正在滋生蔓延,势必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据报道,前段时间,烟台大学的7位保洁员积极响应学校“光盘”行动,捡食学生剩饭。他们在收拾餐桌时,看到学生们剩下的、未吃的馒头、油条、米饭等主食和部分没有污染的菜,就统一收回,加热后食用,剩饭不够吃的再购买,他们的举动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台大学师生的内心。我为这7位保洁员叫好,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虽然这一行动看上有点固执,让人难以理解,但他们却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为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