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论语》教育智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22-06-13

关注

《论语》教育智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感悟(一五三)

文/王营

原文: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7.37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感悟:本章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不同生存状态的描述。《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经常对举,然而含义却并不完全相同,此章中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者,“小人”是指品德低下者。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心胸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乐观向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小人为人则畏畏缩缩、斤斤计较,整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

为什么君子和小人会有如此不同的生存状态呢?程颐在注解本章是说得好:“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循理”,是指君子遵循天理人情和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胸怀理想,目光远大,意志坚定,热爱生活,对追求道德仁义充满信心,故而能做到心胸坦荡,神情泰然自若。

小人则不然,他们的心灵常常被外部物质利益所役使,没有远大理想和生活目标,也缺乏坚定的意志,精神生活空虚,无所寄托,靠追求名利金钱来麻痹和遮掩自己心灵的空虚,以物欲代替理想,得到则害怕失去,失去则呼天抢地,故而他们经常忧心忡忡、患得患失。《荀子•子道》篇有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章意思大体相同。

有时候君子也要面对利益的诱惑、别人的误解,甚至是生命的抉择,但是无论外部条件多么艰苦,利益多么诱人,他们都会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南宋时期,文天祥率部抗元,兵败被捕后,元朝多次派人劝降,以高官厚禄相许,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文天祥神情自若、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监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因在朝庭上为李陵辩护,被汉武帝误解,遭受了极为残酷的宫刑,他忍辱负重,发奋著书,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本通史《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实,司马迁本可以附和众议,不为李陵辩护,但他认为这不符合君子做事的准则。后来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及此事时写道:“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小人则不同,面对利益和诱惑,他们有时候不惜出买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有时候甚至会闹到凄凄惶惶的地步。读过契诃夫小说《一个小官吏之死》的人,都会记得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的委琐形象。在看戏时,他无意中打了个喷嚏,本来并没有喷出多远,但当看到坐在前面的将军正在一个劲儿地擦拭自己的秃顶和脖子、嘴里还嘟囔着什么时,他心中不免嘀咕:坏了,我那该死的喷嚏喷到他的头上了,这可该怎么办?他始而惴惴不安,继而想到,应该向这位高官认认真真地解释一番,诚心诚意地道歉。

于是,他把身子向前探去,凑近将军的耳根,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看在上帝面上,原谅我,我不是故意的。”将军被弄得莫明所以,很不耐烦,这使他更加忧心忡忡。第二天,又来到将军的接待室,继续道歉,依旧说了那番话,没完没了,将军说“这简直是胡闹”。其所以弄到这种地步,他认为是话没有说透,于是第三天又前去赔礼道歉。将军恼怒至极,突然脸色发青,周身发抖,大吼一声:“滚出去!”这一声吼,吓得他魂飞魄散,以至时间不长,便一命呜呼。

我想这大概就是“小人长戚戚”的生动写照,为什么会闹成这样?吃亏在一个“怕”字上,他害怕无意中的喷嚏给上司留下不良印象,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小人长戚戚”的根子,正是这种种私心杂念在作怪。可见,“荡荡”与“戚戚”,虽然描述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生存状态,但就其本质来说,却是个胸襟、风度、气质、精神状态问题,透彻地展示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