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俞敏洪对话李玫瑾,三个教育问题,聊得真透

2022-07-15

关注


“我见过太多把孩子教育好的父母,更见过你们不曾见到的失败案例。千万别觉得,孩子人生被毁了,是那些父母没有文化、地位、财富。”


这是李玫瑾在与俞敏洪的一次座谈中的原话,也是她给广大父母的一句劝告。


很多家长都想知道,教育孩子最应该往哪发力?


作为教育界资深权威,李玫瑾和俞敏洪的答案不约而同地指向:品德、老师、格局。




01



品德比知识更重要


研究一辈子犯罪心理,李玫瑾教授不禁感慨,如果对教育只有一个忠告,那就是品德高于一切。


那些走入迷途的孩子,和贫富、学历毫无关系,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胜在品德上。


俞敏洪非常认同她的观点,因为他就是品德教育的受益人。


在他小时候,父母总将做人的道理挂在嘴边,比如:吃亏是福,人不能自私……


他在道德约束下长大,这些道理就成了他的做人惯性思维。



当他面对人生的诱惑利弊时,他很难偏离“做人”中心,品德反而成了他的保护伞。


品德教育是孩子人生第一个关口,而这艰巨的使命又必须由父母肩负。


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价值观塑造,在6岁便能洞悉到60岁。


如何开展品德教育,父母可以从人品、性格、情感上着手。


曾看过一个视频。


父子俩坐地铁进站刷卡时,孩子不小心跟着爸爸的闸机一起进去了。


爸爸发现后,严厉地要求他回去补票,孩子在工作人员协助下,重新刷卡进站。



比起大事,一个人社会行为道德准则小事,更能考验他的人品。


当一个孩子被要求不能超越人品底线,他的人生就是安全的。


还有这样一个视频。


班级孩子排队拿香蕉,由于香蕉是一把,第一个孩子掰的时候,不小心将另一根的香蕉皮扯掉。


结果,第二、三个……孩子都没有选那个坏香蕉,直到第六个孩子毫不犹豫地拿走。



我们不能说前几个孩子就是错的,但那个会被父母叮嘱要善良的孩子,看似损失了一些利益,但却拥有了更多。


同样地,今年高考前,西安一位女孩手写明信片,感谢公交车司机阿姨三年的陪伴。



那些懂得感恩、尊重、共情的孩子会收获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也会拥有最多的幸福感。


品德教育才是决定命运的必修课,孩子只有过关,人生才能过顺。




02



老师比学校重要


在孩子漫长的求学生涯中,父母切勿忽视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作用。


因为,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就像俞敏洪坦言语文学得好,正是基于他小学语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课风格。


他后来选择英语专业,也是基于高中时英语老师风趣、幽默,对每位学生关怀备至。


这些师者风范驱动他更想好好学习。



孩子对学习和学科的偏见,并不一定是他不爱学习,也许是和老师情绪有关。


心理学家贺领峰曾被老师叫到学校,因为女儿同一道数学题错了四次。


在办公室,他被老师一顿批判抱怨,等回家后,他却只字未提,反而替老师说话:


老师说你数学的卷面比以前整洁多了,学习态度也认真了,以后做题时多审题,成绩才能提高。



从心理学上说,老师就是孩子的至上权威。


老师评价孩子好,孩子就有被认可的内驱力。


相反,职场的成年人被老板一顿羞辱,他的自我认同感也会瞬间下降。


更何况孩子的价值观还没形成,一旦被老师否定,孩子会产生抛弃感进而产生抵触心理。


面对老师某些不当行为,父母不必说老师坏话,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刻板印象。


我们也不必一味迎合,让孩子误认为老师就是完人。


与其丁是丁卯是卯地做传话筒,不如假借老师之嘴替老师说好话,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喜欢的,就愿意喜欢老师和学科。


鼓励孩子多去办公室和老师沟通,也是不错的方法。


只有多沟通,师生才愿意相互理解。




03



格局比成绩重要


俞敏洪和李玫瑾在不同的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与他们的人生格局分不开。


格局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为他带来多高的眼界。


俞敏洪作为阅读爱好者,经常向孩子推荐不错的书籍。


他的孩子报考国际关系专业,也是父亲长期向他传递格局观的功劳。



李玫瑾教授说:高格局的孩子不会天天打游戏,抱怨生活没意思。


身为父母,我们不要总盯着孩子的分数、成绩,我们的格局低了,孩子志向不会太高。


而当一个孩子拥有广阔的格局、高远的志向,即使他成绩暂时不理想,人生也会低走高开。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父亲是央企教授,母亲是谷歌项目经理,而他们的孩子李琦却是妥妥的学渣。


父母有过短暂的焦虑,但很快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


李琦有商业头脑,喜欢研究赚钱。


学校组织去宁波玩,他提前批发可乐和辣条,路上卖给同学赚了600元。



他还是B站UP主,分享游戏、剪辑,在学校做图画书出版。


虽然他的许多想法,母亲都觉得不切实际,但母亲却能另辟蹊径地欣赏他思维的独创性,以及做事的毅力,无畏他人眼光的强大内心。


好像从这个角度看,成绩不好的孩子并非无药可救,相反未来可期。


当然,这些解读和支持离不开父母广博的格局观。



因为母亲看到的世界,是成绩之外,拥有隐性能力才能走得更高。


许多人会说出生在罗马的人,成绩再差也不影响人生高起点。


但真正高格局的父母,反而不会让孩子沉迷于财富与地位。


人只有跨越物质的山峰,人生的志向才因广博而自由自在。




04




如果把人生比作马斯洛需求五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品德、老师、格局、学习、成绩。


就像我们的需求从来都是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一环扣一环的满足,最后才能抵达自我实现的顶点。


孩子的生命脉络也是如此。


没有环环相扣的教育阶梯,成绩和学习不会真正属于他。


这不是要求父母无所谓孩子成绩,而是只有牢靠的根基,成绩才能为孩子人生助力。


因为我们真正在意的,从不是孩子外在的光环,而是他的内在能否始终与自己和平共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