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历史的误会:杜甫是个穷老头儿

2022-10-08发布于河北

关注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如果让我们选出唐朝最有名的两位诗人,恐怕非李白和杜甫莫属。
在大唐璀璨绚丽的诗人星空中,他们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颗。
他们俩如同国内高校里的北大和清华,谁排第一可能存在争议,但一起排在前两名,谁都没有意见。
至于谁排第三,备选项则不止一个,大家各有所长而已。
在我的印象里,李白是一个潇洒飘逸的中年男人。
他衣着华丽,长相俊朗,手拿纸扇,腰悬宝剑,访名山大川,交高人隐士,手里有花不完的钱,杯里有喝不尽的酒,随性而为,仙气飘飘。
“诗仙”么,自然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而杜甫,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穷老头儿。
他身材高瘦,满脸皱纹,头发花白而稀少,衣服破旧不堪,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住个房子四处漏风,如果非得打一个比方,他在外观上或多或少有一点像孔乙己。
而且,他比孔乙己还要老些,孔乙己大概也就四五十岁,杜甫怎么也有七十多了。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不管是他的诗里还是他的脸上,一定都写满了厚重和沧桑。
02
但当我看完杜甫的传记后,我发现,真相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
首先,杜甫一点儿都不穷。
套用阿Q的话说,人家的祖上比你阔多了。
杜甫的先祖,是魏晋时期的名将杜预。那是一个牛人,从军事到经学到律学到文学再到天文、机械,无一不通,时称“杜武库”。
当然,光有一个厉害的祖上没意思,比如阿Q,他的祖上就算真的厉害,到自己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连个老婆都讨不上,牛吹起来也不响。
但杜甫不是这样,他不光是祖上牛,而且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牛。
杜甫的先辈们大多做官,最小也能当个市长或县长啥的。
太远的就不说了,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我们应该都听说过。他是进士,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官至修文馆直学士。
杜甫的父亲杜闲虽然名气不大,但也官至兖州司马,算是个小军区的司令员。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说杜甫穷,你能信么?

03
杜甫当然不穷。作为“官N代”,他从小生活条件不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积累了广博的见闻。
他从七岁就开始学诗,九岁就开始练习书法: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由于母亲早逝,杜甫童年很长时间是在洛阳的姑母家度过的。
当时的洛阳,那是大唐的第二个都城,妥妥的“一线城市”,名流荟萃,就连皇帝都有事没事往那儿跑。
住在一线城市,当然有一线城市的好处。
比如,他有机会听到当时流行音乐界的“一哥”李龟年唱歌。
那时候没有体育场,没有演唱会,没有麦克风,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连录音机和磁带都没有,想听李龟年唱歌,只有把人请到家里听现场专享版。
这个,普通人恐怕难以办到。
所以,李龟年只能是为达官贵人服务。反正我知道,唐玄宗就是他的铁粉。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崔九则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也颇受玄宗宠幸。
杜甫能在岐王宅里寻常见到李龟年,说明常去岐王宅里,能在崔九堂前几度闻李龟年唱歌,说明经常去崔九家。
说起孩子的综合素质,我们总是说农村的孩子不如城市的孩子,普通城市的孩子不如北上广的孩子,而杜甫不但是北上广的孩子,甚至还可能是大院里的孩子。
至少,他和那个阶层有相当密切的交往。

04

像杜甫这样的孩子,刚成年时做什么?
如果是现在的话,大多是出国留学,镀镀金,也长长见识。
但那时候不流行出国,流行的是去远方漫游。
说好听点,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说通俗点,就是玩,就是旅游。
成年后的杜甫,从20岁那年起,开始了前后总共近十年的漫游生涯。
第一次,他去的是江南。
说实话,作为现代人,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好好地去江南玩过呢,只是有事的时候匆匆地去,匆匆地回,连档次高一点的宾馆都舍不得住,只是住最便宜的快捷酒店。
人家杜甫在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在江南一玩儿就是好几年。
没有口袋里的银子做支撑,恐怕不容易办到。
当然,以杜甫的家世,亲友也是遍天下,而且很多都是不差钱的主儿。在江南,他就有两个姑姑,一个姑丈是常熟县尉,另一个是武康县尉。
到谁家,还不管几个月好饭,再赞助点盘缠呢!
一直游到24岁,杜甫才回到洛阳,想考进士。
那时候的主考官,自然不知道试卷的主人,是未来千古留芳的大诗人,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物。
杜甫落榜了。
但对于杜甫来说,落榜算得了什么呢,接着出去浪就是!
这一次,他去了山东。
在山东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我们不用多说,且看他自己诗里的描写: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
那是要钱有钱,要酒有酒,估计,要别的也有。
总之,就是要多潇洒有多潇洒。
一直快到而立之年,杜甫才结束了这样快意的生活,回到洛阳。
他结婚了。
结婚的对象,是农业部副部长(司农少卿)的女儿。
直到此时,杜甫的人生应该是大多数男人的理想:

年轻的时候痛痛快快地浪,想过日子了就娶一个好姑娘。


05
想让一个男人迅速成熟起来,就给他一次重大的家庭变故。
杜甫的父亲,死了。
关于杜闲的卒年,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在杜甫结婚的那一年,有人认为要稍晚一些。
不管怎样,父亲的去世,成为了杜甫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没有了父亲做后盾,杜甫不得不考虑生计问题。从35岁以后,他开始去京城长安找机会。
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杜甫一直未能取得一官半职。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他只好去一些贵族的家中做宾客。
个人感觉,他就像贾府里贾政身边的那些清客一样,陪人家做做诗,拍拍马屁,然后得到一点奖赏。
此时的杜甫,开始品尝到了尘世的艰难: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从此,杜甫也更多地见到了底层百姓的痛苦,渐渐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那个杜甫。
实际上,杜甫40岁以前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我们见到的那些名篇,大部分是中年困顿之后的作品。

恐怕,这也是我们觉得杜甫又穷又老的原因之一。


06
直到43岁那年,杜甫才有机会当官,被任命为河西县尉。
县尉虽然官不大,但那是县里的三把手,主管治安,也算是肥差了。
但文人么,尤其是具有悲天悯人思想的文人,干不了这活儿,也不愿意干这活儿。
其实文人的人生理想,莫过于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如果不能,就找个钱不多事也不多的地方,悄悄做自己的事情。
就像曾经当过牙医的作家余华,最想去的地方是县文化馆,因为他觉得文化馆的人好悠闲,天天挣着工资啥都不用干。
可惜,唐朝没有文化馆。
既然不想当县尉,那就去做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吧!
这职务名字很长很好听,高大上的样子,实际上就是管理兵器库,把钥匙的活儿,比县尉差远了。
但好歹,这也是个正八品下的职务,有个副科级待遇,应该比县文化馆不差。
关键是,事情不多,很对杜甫的脾气。
每天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有人领东西了开开门,没事的时候喝喝茶,白天吹吹牛,晚上聚聚餐,就这样过一辈子,也蛮好。
怎奈,此时已非盛世,安史之乱已起。
杜甫喝茶看报纸的舒心日子没过几天,安禄山打过来了。
杜甫不得不离开呆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城,开始了后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我们的诗人,也一步步走向伟大。

07
在国破家亡面前,人和人都是平等的。
杜甫和千千万万逃难的百姓一样,朝不保夕,狼狈至极。
期间,他听说太子李亨(唐肃宗)即位,便去投奔。没想到半路被胡人捉住,送到已经沦陷了的长安。
好在那时的杜甫没有名声也没有地位,被看管得不严,最后逃了出来。
他终于拜见了肃宗,得到了一个叫做“左拾遗”的官职。左拾遗官不大,活儿却不好干,专门给皇帝提意见。
由于政治上的倾轧,杜甫大概干了一年的左拾遗,就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也就是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县长。
副县长干了一年,杜甫就不得不辞掉了职务,离开长安,离开洛阳,去秦州(甘肃天水)避居。
怎奈,秦州也是战乱频频,杜甫在那儿生活困难,活不下去,于是决定入蜀。
在杜甫47岁那年的年底,他到达了成都。
在成都的郊外,他找了一片空地,盖了一座茅屋,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
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杜甫把草堂经营得有声有色,日子终于安定了下来。
当然,一家人的生活仍然清苦,杜甫还不得不像当年在长安一样,和那些权势者去周旋,用自己才华和尊严,换得一些周济,养活自己的妻儿。
杜甫虽然身在蜀地,但心里一直在想着回到长安。
当他在成都最大的依靠、最好的朋友、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死后,毅然成行。
只是,由于战乱和身体等众多原因,他始终在长江上兜兜转转,未能实现愿望。
有传言说,杜甫曾经被困在江上很多天,一位县令送来了许多酒肉,杜甫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第二天就死了。
这不是事实,我们的诗人没有那么没出息。
真实情况是,杜甫遇洪水被困,县令送来食物,杜甫写诗相谢,但由于水势太大无法面呈,只好掉转船头离去。洪水落去后,县令寻人不见,以为杜甫死于洪水,于是为其建了一座空坟,让后人产生了误会。
但不管怎样,杜甫都没有能够回到他心心念念的长安,不久后病死在湘江上的舟中。
杜甫的后半生,确实清苦,但比起当时十死其七的普通百姓而言,杜甫还是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外部的帮助,也拥有一定的特权。
比如,他不用服徭役。
所以我们看到,他在《石壕吏》诗中,写自己借宿的时候屋主人“老翁逾墙走”,杜甫却不用躲避,可以在屋里安安静静地呆着,冷眼旁观这一切,还用小纸条记下当时的感悟,写成诗句。

对此,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中也表示:

……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

我这样的人家,一生下来就享有免除租税和徭役的特权,还发生了儿子饿死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那是更难过啊!

流离中的杜甫亲眼目睹了下层民众的生活,写出了大量反映百姓苦难的诗篇,但他本人,应该并不完全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08
最后,再说一说杜甫的“老”。
我们课本上的杜甫像,是一个精瘦的老头儿,这对我们每个人都影响至深。
杜甫在诗中,也多次称自己老,虽然,彼时不一定老。
比如杜甫在辞掉河西县尉后,写《官定后戏赠》曰: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
这时候,他只有43岁,却自称“老夫”。
在《对雪》中,他这样写自己: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
这个“老翁”,不过44岁。
我们曾学过的《春望》,里面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其实,写这首诗时杜甫才45岁,正值壮年。
这里面,有他从风光到困顿,生活窘迫导致未老先衰的因素,可能也有诗人夸张的成分。
而杜甫去世时,也只有58岁,还不到现在的退休年龄,只是将要跨进老年的门槛。
当然,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平均寿命比较低,也可能老得比较早。
比如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才38岁,就自称“醉翁”,说自己“苍颜白发”。
这些,不必去认真考证,否则又是一篇挺长的文章。
我只是借“穷”“老”二字,让大家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一下诗人的生平,这才是我的本意。
参考文献:《杜甫传》(冯至著)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