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坏情绪此起彼伏,懂共情,让身心疗愈

2022-11-28发布于北京

关注


不知不觉,疫情已三年,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覆的变化。

有人说,疫情是情绪的放大器。

面对不确定性,几乎每个人都经历着情绪的大起大落:紧张、焦虑、烦躁、迷茫……

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网课时代,父母与孩子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摩擦。

于是,很多亲子问题开始浮现……

也许你会因为孩子不认真听网课而大动肝火
会因为孩子沉迷游戏而满腹忧愁
还会因为孩子拒绝与你沟通而无计可施……

也许,你们的家庭正处在亲子矛盾一触即燃、战火不断的糟糕情况,也许,你正面临着难以化解的教育焦虑……

没关系,今天,有一剂“良方”可以疗愈当下的家庭焦虑,解开亲子困境,让家庭获得力量,它就是「共情」。

一味“共情”药引子
高效治愈家庭教育焦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共情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定义:
就是能够深入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主动用当事人的眼光、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但同时又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还是自己。
简言之就是:“一方对另一方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这种共情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尤为重要,要求父母首先做到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或行为,然后才能更好地去疏导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良好的心理认知。

共情式教养,可以真正理解孩子在问题中的无奈、焦虑和愤怒。通情然后达理,打通让孩子听懂道理、做对事情的管道!


如何达到共情?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停止数落、积极倾听 、接纳回应

——你的孩子需要你的好脾气与耐心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但父母经常听不懂孩子的话;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时常不懂孩子的心。

孩子在学校生活了一天,回到家中,快乐需要有人分享,困惑需要有人解答,烦恼需要有人倾诉,而这角色是谁呢?当然是爸爸妈妈。

懂得共情的父母,会选择耐心倾听,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努力体验孩子的感受,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发觉孩子内心的需求点。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回应,尝试着说出孩子的想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你在听,且听懂了孩子的倾诉。


你的倾听,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与他同在,从而增强了安全感。倾听孩子诉说一次,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一次。

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你的孩子需要你站在他的角度

感受他的感受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一天,妈妈有急事要办,不得不把三岁的孩子寄放在朋友家照顾一会儿。

妈妈走后,孩子哇哇大哭,要找妈妈。妈妈的朋友哄了半天,孩子还是哭。后来这位朋友灵机一动,尝试着靠近孩子,说:“你看起来很伤心呦,阿姨猜你一定是在想妈妈。”孩子边抽泣边拨浪鼓似的点头。

看到孩子的反应,她又继续说:“宝宝之所以难过,是因为妈妈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对不对?所以你很难过。”

孩子说:“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呀?”妈妈的朋友赶紧回答:“妈妈当然很爱你,不会不要你的,她一会儿就回来啦。在她回来之前,阿姨先陪宝宝玩一会乐高好吗?”于是,孩子不哭了,她们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剩下的时光。

这个故事中,妈妈的朋友所用的就是共情的沟通方式:对孩子当下的情绪感同身受。

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读懂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才能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和爱。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父母有所不同,有时候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听得进去、听得懂、有改进,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即“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表达尊重、平等相处、建立连接

——你的孩子需要你成为他的知心朋友


鲁迅先生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给我理解”、“视我平等”、“让我自立”。其中,“视我平等”即点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态度,即尊重。

当你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将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尊重、平和、耐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才会更愿意与你进行沟通,讲心里话,听取你的意见。

威廉·哥德法勃曾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生硬的批评、指责、呵斥,只会让孩子拒绝与你沟通,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表达尊重,平等相处,以善意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是抵达共情式教育的必要条件。

充分理解、正确释义、用“爱”共情

——你的孩子需要你以“爱”之名与他共情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健身房的走廊里,一个两岁男孩趴在地上,打滚儿哭闹。这情景,换其他父母,估计就会发脾气骂孩子或者直接把孩子拖走。可男孩的妈妈却没有这么做。

她和孩子一样趴在地上,让自己的头和孩子的头连成一个水平线,连鼻子也碰到了一起。神奇的是,孩子的哭声渐渐降低,变成了耳语。两三分钟后,孩子和妈妈一起站了起来。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平静又快乐地离开了健身房。”

这位妈妈是如此的智慧,她深谙“共情”的神奇作用,用爱和温暖融解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是的,共情的前提要来源于“爱”。有爱有共情,才能做到耐心听他诉说,理解他的情绪,感受他的感受,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帮他分析,给予引导,帮助他顺利解决问题。

不过,共情不等于完全附和,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有时候不能一下子就精准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所以在沟通过程中要不断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直到能够正确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感受,才能更好的实现共情式教养。

孩子的年龄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认知,在一些问题面前,未必可以像大人一样理智冷静客观地进行判断。当孩子遭遇了情绪风暴,或者出现行为问题,如果我们急于用自己的“大道理”进行灌输式与批判式教育,以暴制暴,这样只会伤害到他,拉大孩子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想成为称职的好父母,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那些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共情就是看得见他的痛,看得见他的苦,是允许孩子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是对孩子少一点不满、指责、数落,多一些陪伴、接纳、理解。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你能够看见,因为你能够理解,深陷负面情绪的孩子就会得到救赎。他糟糕情绪当中的悲伤、愤怒与无奈,会被你的共情很好的化解。你的柔软,你的善良,就是最好的治愈。愿每个生命,每个灵魂,在情绪低落的时刻,都能享受到共情的阳光陪伴。

疫情终会过去,未来明媚可期。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你们从不孤独。知子花愿意与大家一起:披荆斩棘,温暖前行!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作者:小甜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